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焦碳进行改性,大大提高了焦碳处理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能力.考察了改性焦碳与普通焦碳吸附亚甲基蓝性能的比较和改性焦碳颗粒度大小、溶液PH值、固液比、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等温曲线.结果表明:改性焦碳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染料废水有较好的吸附能力,脱色率达98.65 %,吸附量可达到32.08 mg·g-1.  相似文献   

2.
利用脐橙皮渣活性炭对水中亚甲基蓝进行吸附.探讨了吸附时间、pH值、初始浓度、活性炭用量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脐橙皮渣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量可达40.0 mg/g.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80 mins,pH10.00,初始浓度5.0 mg/L,炭粉投入量0.02 g.亚甲基蓝在脐橙皮渣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焦碳进行改性,大大提高了焦碳处理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能力。考察了改性焦碳与普通焦碳吸附亚甲基蓝性能的比较和改性焦碳颗粒度大小、溶液PH值、固液比、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等温曲线。结果表明:改性焦碳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染料废水有较好的吸附能力,脱色率达98.65%,吸附量可达到32.08 mg.g-1。  相似文献   

4.
以桐壳为原料,采用以氯化锌为活化剂的化学活化法制备桐壳活性炭,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物料比(氯化锌/桐壳质量比)等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SA3100型表面积和细孔分析仪、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值等对活性炭进行表征,确定了制备活性炭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锌/桐壳比为3/1,在400℃下活化1 h时所制备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吸附值分别为373和450 mg/g;对染料废水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用于二元混合染料溶液的吸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作为吸附剂用于二元混合染料溶液的脱色.实验测定了活性紫、酸性大红在壳聚糖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两种染料在壳聚糖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其中活性紫和酸性大红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85和967mg/g,吸附平衡常数分别为0.319和0.0251L/mg,吸附过程遵从假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在活性紫、酸性大红的混合溶液中,当吸附剂的投加量不足时,活性紫优先被吸附.  相似文献   

6.
改性焦碳处理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焦碳进行改性,大大提高了焦碳处理亚甲基蓝染料废水的能力。考察了改性焦碳与普通焦碳吸附亚甲基蓝性能的比较和改性焦碳颗粒度大小、溶液PH值、固液比、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以及吸附等温曲线。结果表明:改性焦碳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染料废水有较好的吸附能力,脱色率达98.65%,吸附量可达到32.08mg&;#183;g-1。  相似文献   

7.
采用氯化锌-软锰矿活化法制备核桃壳活性炭并研究其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软锰矿的投加量占原料的5%、氯化锌浓度为3 mol/L、剂料比为1、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10 min是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在此条件下亚甲基蓝脱色力是123mL/g,碘吸附值945mg/g。在18℃、pH=2条件下,0.5g核桃壳活性炭对50mL的50mg/L苯酚溶液吸附240min吸附效果最佳,吸附效果优于市煤质活性炭。  相似文献   

8.
亚甲基蓝是吸附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模型被吸附物,但它在溶液中存在自聚平衡,其吸收光谱随染料浓度的改变而变化,致使光度法测定其浓度可能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本文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亚甲基蓝的光谱数据,求解出亚甲基蓝单体及二聚体的吸收光谱,测得二聚反应的平衡常数、焓变(△H)和熵变(△S)分别3680L/mol(25℃),-29.7kJ.mol~(-1)和-31.5J.mol~(-1).K~(-1).  相似文献   

9.
陈颖  黄升谋 《襄樊学院学报》2012,33(8):43-46,50
利用锯末半焦的吸附性能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pH为11,投加量为1.5g/L,温度40℃,吸附时间为60min,亚甲基蓝废水的初始浓度为15mg/L为吸附最佳条件.在此条件下锯末半焦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脱色率可高达96.06%.  相似文献   

10.
柠檬酸改性竹屑吸附亚甲基蓝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拓宽竹材剩余物的开发应用新途径。以竹屑为原料,柠檬酸为改性剂,制备了柠檬酸改性竹屑吸附剂,以亚甲基蓝(MB)为吸附对象,考察了pH、时间、吸附剂投量及吸附温度等对吸附剂吸附MB效果的影响,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溶液pH增大,吸附剂对MB的吸附量增大,pH在5-9间变动,吸附剂对MB吸附量变化不大;染料初始浓度和吸附温度增加,吸附剂对MB吸附能力增强;在吸附120min,吸附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在25℃、35℃、45℃时,吸附剂对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06.38 mg/g、121.95 mg/g和125mg/g;竹屑吸附剂对MB的吸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