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2004年以来,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吉林市台)的广播剧事业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在全国兄弟台中率先创造出广播剧生产的小气候,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生产、播出的54部300多集广播剧,已经成为全台五个频率节目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听众茶余饭后的欣赏娱乐内容。  相似文献   

2.
震后三年,绵阳人民广播电台高效创新求发展,迅速成为四川省内市级电台中覆盖范围广、实力强的广播媒体。在绵阳上空能收听到的12套广播频率中,绵阳人民广播电台三套频率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FM103.3交通音乐广播的收听率稳居第一。震后三年,绵阳电台以强大的传播力和亲和力,在广播的社会价值与认知度上实现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3.
《新闻前哨》2009,(1):12-12
“与报业‘悲观论’看法不同,我相信报纸发展还将再创新的高峰。在未来的21世纪,民众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获取信息,一旦读者陷入信息渠道竞争的‘沼泽’,他们就会回归传统:只获取值得信任的信息,这正是过去以来报纸的伟大使命,权威性必将使报纸在未来更强大。”——默多克  相似文献   

4.
李晓蔚 《新闻界》2012,(14):37-39,43
全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曾经辉煌灿烂的电视时代似乎即将成为昨日黄花.本文通过梳理电视作为媒体而非媒介的特性,认为在信息浩如烟海的全媒体时代,只要电视坚持发挥自身的特性,即便电视机会死,但电视亦可以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5.
《传媒》2009,(11)
2009年10月16日,2009传媒产业高峰论坛暨浙江地市级报社社长论坛在杭州召开.来自政府、传媒业、学术界以及高校的200余位嘉宾,与新媒体、运营商代表齐聚一堂,针对"数字化时代的传媒挑战"主题,在现有数字产业拓展的基础上,正好就本刊关注的"新媒体环境的报业发展、传统报业移动数字化的跨界之路"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广播经历了艰难改革阵痛,重新走上复兴之路时,才终于明白了“市场不相信眼泪”这一真理。天降大任于广播的第一个磨难,就是叫传统广播向市场低头,领悟到“市场占有率”才是广播生命与尊严的根本所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传统媒体的巨人正在倒下,原因值得关注,但不必惊慌."①虽然三,年前<经济学人>就做此断语并对传统媒体加以宽慰,但2009年6月,当伊朗在大选之后的骚乱消息经Twitter传遍世界时,曾被视为突发事件报道象征的CNN,却在密切关注着绯闻女王希尔顿的私生活.  相似文献   

8.
张跃 《声屏世界》2003,(11):34-34
主持人直播形式在一些地方电台的广泛运用,增强了广播的活力,消除了广播与听众的距离感,广播在听众心中不仅可敬而且可亲。但在听众欣喜地拨打热线参与节目时,广播剧却不知不觉地在许多电台销声匿迹了。笔者以为,作为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剧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是广播节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该被一些地方台淡化。回顾广播文艺史,可以看到广播剧在传播真理、弘扬正义、普及科技、娱乐听众等诸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从早期新华广播电台播出的《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到广播剧创作高峰期,中央台录制的《四渡赤水》《便衣警察》《普通…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是文艺物种珠喷玉溅、层出不穷的绚丽时代。摄影、电影、电视、报告文学等新兴品种,与本文将要讨论的广播剧一起,接踵出现,共同构成了文艺田野兴盛灿烂的景象。  相似文献   

10.
许刚  朱丹 《大观周刊》2006,(34):72-73
身为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承办国宴的民营企业家。身兼学者、企业家、收藏人三位一体的气质与理想。身系用自己的奋斗努力推动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重任。再次见到李麟,依旧是不折不扣的儒商风范,只是在他波澜不惊的外表下面又开始酝酿一个惊人之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北京“798”和“751”,在绝大多数年轻人的心中已经成为艺术、设计和时尚的圣地,包豪斯风格的建筑、幽静的厂区环境、潮流前卫的艺术展示、科技时尚的工业设计、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每天都吸引着无数的访客,不仅成为北京工业遗址成功改造的典范,更是被打造成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佳名片.  相似文献   

12.
戈锐 《新闻世界》2013,(7):F0002-F0002
近年来,美好乡村建设的春风吹遍肥西大地,肥西县丰乐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目标,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朱岑郁 《视听界》2013,(5):95-96
网络广播剧作为一个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络文学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的广播剧艺术形式,其与传统广播剧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介绍了网络广播剧的起源与发展现状,以及其独有的制作流程,通过与传统广播剧对比,分析网络广播剧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涅槃:走向市场的中国报纸王庚星多少年来,报纸作为大众传播工具,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它的政治作用在历次运载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每次政治运动,都有报纸的推波助澜。正是在这种长期的运动中,报纸在国人心目中成为一方神圣而又神秘的"土地...  相似文献   

15.
在被广告界称为"内容营销时代"的大潮中,越来越多的文艺形式与广告之间实现了跨界合作,微电影、微小说、微广播剧等无一例外地与广告相融合,它们突破了传统植入式广告在表现形式与内容传达方面的限制,将商业广告引入了一个全新境界。而在众多"微时代"的新产物中,微广播剧诞生时间最短(业内将2012年称作"微广播剧元年"~([1])),但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却非常广泛,微广播剧广告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是"故事"。  相似文献   

16.
浅谈广播剧     
(一) 广播剧是电台专门录制的供广播用的戏剧形式。从一九二四年一月英国伦敦广播公司播出的世界上第一个广播剧《煤矿之中》到现在,广播剧刚刚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新型的、大有发展前景的戏剧艺术。广播剧属戏剧范畴。必须有“戏”,有动感,有立体感,有时间的推移,讲究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即:一切从“听”出发。广播剧可以称得上是纯粹的“听觉艺术”,或者说是“声音艺术”。它借助于无线电波的翅膀,通过语  相似文献   

17.
正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微历史……当这些被冠以"微"字头的网络产品还方兴未艾之时,近两年来"微广播剧"又大张旗鼓登场了。微广播剧与传统广播剧是什么关系?它是一种新型的广播剧,还是广播剧的新形式,或是一种新型的网络产品?微广播剧的基本特点、创作规律和美学特征是什么?本文拟从与传统广播剧、与微博等网络产品的对比中对微广播剧作一些概念层面上的初步分析和梳理。这不是对已有的"微广播剧"做经验和实践上的理论总结,因为一则作品太少,二则这些作品之中有些作品算不算微广播剧还有待商榷;而是对微广播剧作学理和逻辑上的分析和正名,目的是期望对微广播剧的创作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8.
重视广播剧扶持广播剧同向荣副部长在广播剧评奖会上发表讲话同向荣副部长在今年2月下旬至3月初举行的中国广播奖“黑龙杯”广播剧评奖会上发表讲话说,广播剧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广播文艺中一种颇具感染力的传统的重要艺术品种。70年代以前,曾经是广播剧辉煌...  相似文献   

19.
李冬昱 《视听界》2005,(3):12-17
曾经,我们怀着虔诚的心,在黑暗的人群中,欣赏面前那一幕幕雕刻时光的艺术。乡村露天电影集市般的热闹。城镇影院排队入场的拥挤,仿佛久远的往事,只留存于我们怀旧的梦中。在电子时代,人们似乎更愿意在家里的电视机或电脑上观看电影碟片。缩小了尺寸的碟片,如同电影版的邮票,可是,一枚邮票的效果怎么抵得上一幅油画,喜爱中国电影的人们痛心疾首地面对这样的现实;  相似文献   

20.
朱凌燕 《新闻前哨》2007,(10):62-64
如果说一开始民生新闻是以其平民化的视角,可亲的播报方式,给沉闷的电视新闻界刮进了一阵春风,那么,当原先的新奇被咀嚼殆尽的时候,现在可以说是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最终成为明日黄花,还是进一步创新报道形式,避免同质化,低俗化,实现新闻节目的个性化、精品化,从而获得新生,这是摆在每个电视从业人员面前的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