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胡玲玲 《考试周刊》2013,(55):16-16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常借助隐喻表达情感。人类基本情感之一的"恐惧"的隐喻大量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其中存在对应和个性差异,源于人类共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及文化、民俗观念和环境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味觉是人类最基本的体验之一,也是存在隐喻概念的。英汉语言中基本味觉形容词"酸甜苦辣"存在大量的隐喻表达,其概念隐喻的映射域大部分相同,这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英汉味觉的隐喻意义具有明显的差异,这基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喜悦"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常常是用隐喻来表达的。为了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喜悦"情感隐喻的实质,本文从认知模式和表达方式入手,对、汉两种语言中的"喜悦"情感隐喻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些"喜悦"情感隐喻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这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李效宁 《考试周刊》2009,(13):36-37
很久以来,人们就认识到了隐喻在人类交际和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都有所体现,而情感这一抽象的概念常常是用隐喻来表达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这些情感隐喻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这源于人类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本文也借鉴了Lakoff和Johnson对隐喻所提出的新观点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情感隐喻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CCL和BNC语料库,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对英汉语中喜悦、愤怒、悲伤和恐惧四种核心情感隐喻进行了认知对比。研究表明,英汉语对抽象情感概念的认知主要是以人们对其身体体验为基础的,即情感隐喻源于人类的具身体验。同时,文章借助具身认知和体验哲学观对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进行了认知阐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CCL和BNC语料库,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为框架,对英汉语中喜悦、愤怒、悲伤和恐惧四种核心情感隐喻进行了认知对比。研究表明,英汉语对抽象情感概念的认知主要是以人们对其身体体验为基础的,即情感隐喻源于人类的具身体验。同时,文章借助具身认知和体验哲学观对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进行了认知阐释。  相似文献   

7.
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和思维现象,人们赖以生存的概念系统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爱情这一抽象概念常常是由隐喻来表达的,英汉歌词语言中有着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它们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这源于人们共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相似的“恐惧”概念隐喻,每种概念隐喻下都有很多相似的习语隐喻性表达,而且每种概念隐喻下的隐喻性表达大量地使用不同的习语。出现“恐惧”情感概念隐喻及其表达方式异同的原因是由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语言中的表达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喻实现的。情感隐喻的形成主要是以人的体验为基础。为进一步探讨情感隐喻的体验性,以英汉两种语言中人类四种基本消极情感隐喻表达为研究对象,对英汉"悲伤"、"愤怒"、"恐惧"、"焦虑"情感隐喻从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认知对比,探讨其体验基础,进而挖掘其内在的体验哲学根基及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10.
浅析英汉情感隐喻的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隐喻是由Lakoff和Johnson在他们所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的,该观点认为概念隐喻是用隐喻形式来表达的概念,隐喻不只是个语言的问题,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情感是抽象的复杂的概念常常借助于隐喻来表达。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表达情感的隐喻,由于人类有着相同的生理特征和情感体验,因此英汉情感隐喻中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莫汉“恐惧”情感隐喻的比较研究,对比跨文化隐喻的相似性、差异性及其隐含的模式:相似性揭示了情感隐喻源于共同的身体体验,具有相同的心理和生理基础,具有普遍性;而差异性则说明情感隐喻同时受到英汉不同的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各种差异,呈现出地域环境特征、民族文化特征等含义。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相似的"愤怒"概念隐喻,每种概念隐喻下都有很多相似的习语隐喻性表达,而且每种概念隐喻下的隐喻性表达大量地使用不同的习语。出现"愤怒"情感概念隐喻及其表达方式异同的原因是由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英汉语中"悲伤"概念隐喻的异同做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尝试在此基础上对其异同进行认知解读。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基础和认知体验,英汉语中"悲伤"情感概念的隐喻表达方式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受到不同文化模式的影响,英汉语言中情感隐喻的认知构建又体现出个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的情感隐喻,其翻译直接影响到译文的成功。选取杨宪益表妇的译本,从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的视角,通过对“气”的情感隐喻的确认、分类,概括出情感隐喻在《红楼梦》译本申的三种类型;太多数隐喻是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使用频率很少。情感隐喻不能直译。大多采用归化的整体翻译篡略,在翻译过程中井没有保留原文的情感隐喻,由此总结出情感隐喻的翻译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转喻与隐喻表达。汉语、英语中情感范畴"喜悦"的表达,表明两种语言对"喜悦"的认知都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活动,转喻和隐喻方式都建立在人的感知体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吕文静 《培训与研究》2009,(12):28-29,37
情感,作为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当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的认知活动。本文从认知角度对英汉“焦虑”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以便进一步了解“焦虑”情感隐喻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对英汉"悲伤"进行了认知原型分析。得出:英汉情感概念"悲伤"是以人类身体体验为基础,以原型为认知参照点,利用家族相似性,通过隐喻认知机制而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隐喻对人类思维、概念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心/heart”是英汉语言系统中对人体相同重要部位所赋予的不同语言概念.基于英汉语中关于“心/heart”的隐喻语料,可研究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思维模式下“心/heart”的隐喻构建机制和运行方面的特点,从生理、哲学、语言三个层面看,英汉“心/heart”的认知模式有共性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经验重要方面的情感,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汉英悲伤情感概念的认知研究发现,汉英使用了许多共同的来源域,但同时汉英具体描述了隐喻和转喻的不同方面。隐喻和转喻不仅反映汉英的文化特征,而且分别构成了其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