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大学学报》2021,(4):40-48
双向阐释是宇文所安翻译《文心雕龙》的基本策略,通过对比阐释中西文论的区别与联系。这种阐释模式的基础在于中西文论的人文向度,即文本的开放性、认知的相通性、对话的互惠性。因为文本开放,中西文论才能同识文心,各织文采,互通文思;因为认知相通,中西文论对自然、社会和文学才有异中有同的看法;因为互通有无,中西文论对话才能互识、互证、互补。中西文论虽然互不隶属,但人文情怀却能超越种族和文化差异,敏感的心灵总能谱写传世的作品。正是基于相似的人文向度,宇文所安才能进行双向阐释,和刘勰完成了一场关于中西文论的超时空对话,为《文心雕龙》打开了通往世界文学经典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与西方基于逻辑思维的文论术语体系迥异,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擅用意象性的话语,从而造就了术语运用的包容性、技法命名的形象性和风格描述的意会性,其细微处的深度表现力往往超越了定义与解释;同时,中国古代文论在文体批评、方法探求和体系建构上亦自成体系,呈现出中国文论话语的丰富色彩。而这些,都源自中国的文化类型、思维模式和语言精神。这向我们昭示了中西文论分野的根源和融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李家骧 《台州学院学报》2004,26(1):20-24,34
审度即审察估测事物的度数,掌握这个“度”——恰到好处的界限就可找到事物的规律。中西文论中的运用审度意识乃是借助数理来考察文情。这种数学观念的运用于文艺领域本是人类认识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因之中西文论中的这种审度意识在基本内涵、演变过程上颇有同似之处;而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文论类型、思维习惯、心理结构又决定这种审度意识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论的教学,一方面要引入西方文论的观念和方法来分析中国本土的文学和文学理论问题,另一方面要运用古代文学理论分析当前文艺现象,尝试中西对话,古今对话,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论课程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文学理论是文化的载体。深受天人合一观念影响的中国古代文论是"深情"的,与之相比,主客二分、主客二元对立观念影响下的西方文论则显得较为客观,较为"无情"。这种"深情"和"无情"对比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善与真的不同,二是情与理的差异,三是文学与哲学的区别。中西文论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比较中西文论的不同,旨在展开中西文化的对话,求同存异,促进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从而使中国文论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6.
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的《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运用中西对话、古今对话、史论结合等教学策略,把一门晦涩难懂的古代文论课程讲授的生动而引入入胜,为大学古代文论教学做了很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论话语在当今只是一种知识形态,对中国文学日常生活缺乏影响。现代时期,一般性文学理论实际上可以区分为“古代文论型”和“西方文论型”两种类型。建立一种庞大的、包容中西的文学理论体系,将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立场以及不同的批评方法融合在一起,这不过是一种理想,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中西方文论之所以只能整合,不能融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是异质性的。“重建”不应该是推倒重来。“古代文论型”与“西方文论型”两种文学理论可以并行存世。  相似文献   

8.
胡华栋 《语文知识》2013,(2):128-129
中国与西方各有其不同的文化土壤,因而有着不同的文论观念。中国自古以来就主张"诗言志",而西方从古希腊时起,就倡导"摹仿说"。这两种文论观在逻辑起点、理论内涵、形成原因以及对中西文学的影响上也有着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阅读的“理解”型教学观念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背景下产生的,这种观念支配下的阅读教学往往偏重文章段落、句式结构,忽略篇章整体、深层意义,往往偏重教师讲解,忽略学生的能动参与;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评析”观念以当代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注重学生的认知分析过程以及更高的阅读目标,能激发其阅读热情与成就动机,并且自动、高效地运用阅读策略,因此是对“理解”型阅读教学观念的提升与跨越。  相似文献   

10.
<圣经>中的自由观念十分丰富.其中,<旧约>在论及自由时更为偏重其政治或社会学方面的含义,<新约>则更为注重其内在层面,往往把自由与罪性、死亡以及上帝信仰的实现综而论之.<圣经>时于自由的关注代表着人类思想探索的起步,其历史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