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当我们讨论历史文化的时候,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的一种观点受到普遍重视,这就是"轴心时代"的概念。轴心时代,是指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人类思想的一个蓬勃发展阶段,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也属于这一时代。毋庸置疑,这一时代的确是极为重要的思想文化传统形成时期。但是,对于有着连续不断悠久历史传统的华夏民族来说,在轴心时代之前,还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如何从中总结出对我们今天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文化观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来看,他虽然承认"各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特殊精神",但认为"中国  相似文献   

2.
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人类思想突破的"轴心时代"之说以来,对于"轴心时代"的解释与概念运用日趋广泛,虽多争议,但作为奠定了包括西方两希、中国、印度、波斯在内几大文明的精神深度与基本风貌的思想背景,其重要性自不待言。在先秦中国的轴心时代突破过程中,原来具有强烈"小传统"色彩的文化符号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笔者选取了龙、凤这两种史前和殷周时代即已出现并流行的古老观念为例,将其纳入到儒、墨、道不同学派所代表的轴心突破过程中进行考察。在前轴心时代,龙、凤更多只是古老小传统的元素,与巫覡的世界观、萨满式的飞升等信仰联系在一起。但在轴心突破过程中,无论是儒、墨还是道家,都给龙、凤赋予并注入了新的人文主义含义,提升了其承载的精神品质。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巫覡道具,而是成为了与"道"、"圣"、"仁"等高度超越的精神含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象征,从而完成了向"大传统"的上升。  相似文献   

3.
<正>先秦时期作为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轴心时代",基本奠定了后来文化的发展历史与格局。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繁荣景象,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阐发政治、哲学、文艺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儒家关注文学与道德、政治的关系,为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奠定了理论基础。先秦儒家有关文学的思想认识也引起了国外汉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有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个什么理呢?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人生来就是人,个个自然会做人,哪里还要有什么另外一种做人的道理呢?不错,人本来就是人,原始也和世界上一切“灵长”的生物差不多。但人类的老祖先,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先,早在五千年前,就开始建立了一套文化,教育我们后代子孙怎样才能懂得“人伦”的基本道理,然后才扩充到怎样去为“生活”,怎样好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同于一切“灵长”生物一样的原始状态。当然,其中还包括了“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等等文明。  相似文献   

5.
历史意识与爱国主义刘志琴一、历史意识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历史意识最原始的形成,就是追本朔源,祭祖祈福,这是人类与生俱有的本能,也是种族生聚、延续的原动力之一。中国人从祭祖仪式中创造礼器,表现群体的认同和交流,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的原初形态。进入文明社会后历...  相似文献   

6.
华裔作家谭恩美《喜福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书中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如风水、五行等,这些中国元素也是西方读者关注的"充满神话性的原始色彩元素"。那么,书中描述的中国文化究竟是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呢?本文将通过文本分析,结合中国经典古籍,探求这些传统文化的最初本源,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喜福会》中的变异,然后从历史主义研究、接受理论、文化研究等多个视角出发,寻找出文化变异的根由。  相似文献   

7.
李绍连 《寻根》2003,(6):4-7
何谓中华民族?这是指在中国境内长期居住、劳动和繁衍的所有民族的总称,现代包含56个民族。为何众多的民族可统称为“中华民族”呢?因为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所有民族都是由中国人构成,并共同缔造中华文化和文明。所谓中国人,就是指祖祖辈辈在中国疆域内居住和劳动的人,或具有中国血统和祖籍中国的人。中国人最崇敬祖先,往往追根寻源。那么,谁是中国人的祖先?他们从何而来?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中国古籍中,向把三皇五帝当作我们祖先的代表或象征。再向前追溯,如《五运历年记》、《三五历记》等,则把“盘古氏”作…  相似文献   

8.
先秦哲学与爱国主义卞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传统。这一传统萌发于先秦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提出的"历史轴心期理论"认为,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并独立地在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和希腊开...  相似文献   

9.
李四龍 《中国文化》2013,(1):119-130
在佛教学术界,常会谈论一个问题:天台宗是不是中国佛教的第一个宗派?三论宗、禅宗部会出来争夺这个"第一",各有各的理由。如果仅仅为了宗派上的优势地位,那就是门户之见,不值得多说。之所以还要谈论此事,我所关注的是中国文化的开放性:从中国佛教的宗派史看,外来文明如何进入中国的思想主流,并且形成新的文化传统?佛教的传人,在南北朝、隋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  相似文献   

10.
三星堆神权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可能是研究古蜀文明形态特征的关键所在.如果说与生态环境协调的经济生活--稻作文明、适应自然的文化传统--神话古史是前提条件,而以原始宗教维系的古国--神权国家,则是问题的核心.由此派生出古蜀文明另两个显著特征,即注重人物造型的艺术传统、多元文化的有机融汇的社会构成,进而在神权与王权的统一和矛盾之中,影响着古蜀历史的发展,并因其人神相通的神仙观念,成为道教思想的重要源头.古蜀文明如此鲜明的形态特征,使其在统一的进程中成为汉民族根基之一,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上都有特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考古人类学的一代宗师李济先生在《中国文明的开始》一书中振聋发聩地指出":治中国古代史的学者,同研究中国现代政治的学者一样,大概都已感觉到,中国人应该多多注意北方:忽略了历史的北方,我们的民族及文化的原始,仍沉浸在‘漆黑一团’的混沌境界。两千年来中国的史学家,上了秦始皇一个大当,以为中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主动请缨出使日本的清政府首批外交官,黄遵宪试图从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中寻找西方文明的源头与根据,努力将"西学"整合为"中学"的一部分。经过黄遵宪的这番解读,西方近代科技文明,不过是中华文明衍生出的旁流支系而已,中西文明之间的冲突龃龉被人为抹平,其良苦用心在于努力将"取法泰西"控制在"用"的层面以维系中华文明在"体"的根本层面不受西学侵蚀。基于这一普遍逻辑,晚清中国知识人固然严重曲解了西方近代科技文明的本质,但也正是借助这一貌似牵强附会的"以中释西",抚平了他们因不得不师法西夷、东夷而产生的极度焦虑与屈辱感,为晚清朝野上下最终达成"取法泰西"的共识铺平道路。另一方面,从自身文化传统内部发掘维新变法的思想动力,又是对愈演愈烈的西学东渐之风强有力的纠偏与平衡,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13.
延安兵法社会及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鸿召 《东方文化》2002,(4):104-111
穿透,是现代化后发国家的一种生存方式和话语策略,也是延安学(1937~1947)的一种存在形态。延安兵法社会出现在中国黄土地上,是近现代历史以来反抗强权,尤其是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全球化现代语境的产物。于是,一方面是中国被迫坐在全球化现代性的牌局上,另一方面是中国要反抗侵略强权。那么,延安是怎样打出中国这张牌的?延安是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被称作兵法社会?兵法社会与学的关系影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牟钟鉴 《寻根》2003,(6):8-15
一从历史上看,孔子思想规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方向,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这样一个大国,它的文明能够延绵不绝、常存常新,它的社会能够长期稳定、没有分崩离析,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在世界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它也有过政治分裂、军事对峙、民族纷争的时候,但最终它都能够克服这些对立冲突,走向统一。它之所以能够在民族和地区的多元中保持一体,经受得住内部政治对抗和民族冲突的激荡和考验,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便是它有着以儒家为轴心的深厚文化传统,这个文化传统积累…  相似文献   

15.
谁都知道《可爱的中国》和《清贫》这两篇章是方志敏先生在国民党牢狱中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方志敏烈士的遗又是怎样从敌人的严密监视下传出狱外的呢?九十年代末,兴国县委党史办的同志在调查苏区革命史料时,  相似文献   

16.
记者:中国传统文化经过5000年的深厚积淀,终于凝聚成为独一无二的"中国精神"。作为著名的山水画家,您如何理解"中国精神"并于艺术创作中努力体现这种"中国精神"的?常朝晖:我理解的"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以"中国精神"作为核心形成的中国文化脉络在5000年的文明传承中相对稳定,从夏、商、周的古代文明开始,至唐、宋、元、明、清,"中国精神"的本质几乎始终如一,但其内容却在历史  相似文献   

17.
陈方正 《中国文化》2009,(2):92-106
自二千五百年前的轴心时代开始,以迄十七世纪为止,人类社会的结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大文明的传统宗教所陶铸,但自十八世纪开始形成的现代社会,则深受现代科学所陆续发现的自然规律以及由是衍生的崭新技术所塑造,人类生活与观念,因而出现翻天覆地钜变。表面上,无论从实质内涵抑或人生取向看来,宗教与科学都好像是南辕北辙,漠不相干,  相似文献   

18.
<正>五四时期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中,历来是被关注的焦点。这一时期所处的特殊历史节点使其在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新旧交织、论争不断的价值多元状态。新派势力坚决站在西方科学、民主的旗帜下,学习现代西方文明成为一大潮流;旧派势力则仍延续着传统中国的学术方向,在新形势中坚持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在这一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思想斗争中,关于国学、国粹以及国故的种种论争也随之而起(对国粹、国学和国故这三个在二十世纪初期争论较多概念的关系问题,学界有专门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一、"文明的衝突"論與"新帝國"理論 1993年夏季號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發表了塞繆爾·亨廷顿的《文明的衝突?》一文,我于1994年撰寫了《評亨廷顿<文明的衝突?>》(刊于《哲學研究》,1994年第3期),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具有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当中华民族的文字还未形成之前,原始先民已经开始用稚拙的线条描绘生活。他们伴随着日月星辰艰难地创造着人类文明,经过数千万年的积累,使我们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描绘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也蕴含其中。中国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中的一颗明珠,璀莹夺目,闪烁古今。中国绘画始终在世界美术史中独树一帜。作画使用的毛笔、宣纸、墨都有讲究和要求,且因手法不同产生各异的效果;中国画重笔墨、气韵、意境,讲求格调;历来重收藏讲鉴赏,辨别真赝。字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