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丹 《考试周刊》2012,(40):13-14
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伤心咖啡馆之歌》的研究已非常成熟,但对这部小说的存在之维的解读却相对薄弱,本文尝试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对其进行分析,试图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2.
包薇 《现代英语》2023,(22):56-59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著名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笔下的伟大创作之一。对此部作品,评论界在很大程度上将关注点聚焦至文本中所呈现出的独特的美国南方空间意象以及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怪诞性色彩,而对其中所体现的一些叙述特色有所忽视。通过对叙事视角、叙事时间以及叙事修辞的巧妙运用,麦卡勒斯成功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剖析了主人公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世界,并揭示和强化了作品隐藏的深层主题意蕴——世界的荒谬以及人类摆脱生存困境的徒劳,使得其小说的叙事与主题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展现了作者高超的小说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其叩响中国大门的第一部力作~①,书中三位男女主人公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爱恨情仇延续了她一贯的主题:爱之孤独与爱之无能。基于此,从更大层面挖掘出除爱的孤独以外的其他孤独的表现形式,并将其在中国背景下予以重新解读,揭示出在咖啡馆这个微型世界中蕴含着弥漫在国人心中的各种孤独之殇。精神家园的日益贫瘠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跨越20世纪的美洲大陆直达中国现当代。  相似文献   

4.
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主要是以塑造怪诞人物形象和展现孤独主题来表达她本人和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孤独的主题除了始终贯穿在麦卡勒斯所有作品中,还烙刻在她个人生活各个层面。以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的美国社会和作者本人坎坷的人生历程为背景,试图通过从心理学角度对《伤心咖啡馆之歌》中人物形象分析,展示麦卡勒斯对孤独起源的思考和对摆脱孤独办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中,麦卡勒斯充分利用了民谣体的叙事特点来展开写作,不仅因为民谣体的重复结构、"概要式"特点和叙述者所体现的"非个人化"特征有助于其对创作主旨展开充分论述,还因为她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要求作者与文本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  相似文献   

6.
鲁淑兰 《考试周刊》2009,(50):34-35
精神分析学是由奥地利心理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的。此理论最初运用于精神病的治疗方面,后因为涉及潜意识和意识方面的问题,且与文学创造有密切的关系,被广泛运用于文学评论。经过一个世纪的传承和发展,精神分析学已经自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并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社会学、文学艺术乃至哲学等广泛领域等。本文主要运用精神分析学中的"情结"理论及力比多理论来对《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人物形象作大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益荣 《文教资料》2008,(16):34-36
<伤心咖啡馆之歌>(1943)是美国南方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小镇上的三角畸恋的故事,表现了作家在作品当中一贯的孤独主题,本文通过分析孤独在小说中的表现方式及影响,探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西方文学中渗透着浓郁的宗教意识,<圣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理解西方文学的一把金钥匙.本文试图运用基督教的罪与罚观念和救赎意识,来诠释美国"南方派"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小说中的三个主人公是上帝的弃儿形象,他们在被放逐的痛苦深渊中试图通过爱的付出来达到救赎自己的目的,其结果却无可避免地失败了.在经过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们陷入了更为绝望的深渊.  相似文献   

9.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著名中篇。本文对小说的叙事艺术(包括结构艺术、语言艺术等)进行了评析,对小说的互文性、复义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讲述了美国南方小镇上的一段三角恋情。本文在分析这部小说文本的基础上,结合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从故事情节,叙述手法,“反英雄”人物的塑造.及比喻,夸张等修辞的使用四个方面着手,展现了小说的黑色幽默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中,卡森.麦卡勒斯通过对三位主人公的刻画,体现了现代工业社会中人的孤独感以及对爱追求的挫败感。当爱的释放受到阻碍时,人终将无法摆脱被孤独禁锢的命运。心灵被扭曲的情况下,爱不再是温暖的力量,而是将自我驱向更孤独的破坏力量。  相似文献   

12.
韩静  胡文莉 《海外英语》2012,(13):173-174
Oscar Wilde’s poems are rarely researched in China,especially his last famous poem The Ballad of Reading Gaol which focuses on the story of the execution of a convict for the brutal murder of his wife and shows Wilde’s meditating on betrayal and the need for prison reform.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betrayal of form,content and theme in the poem through the brief analysis of the text to give a better appreciation of the thematic and artistic values.  相似文献   

13.
王尔德是一个谜,他最后一部作品《雷丁监狱之歌》又仿佛给我们提供了某种线索。这首诗主要记录了囚犯们悲惨的监狱生活,但同时又从一个死囚身上昭示了诗人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对同性恋生活的欲罢不能,和对早年夭折的胞妹的无限哀思。从这三个角度来看,该诗给读者展示了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王尔德。  相似文献   

14.
WANG Ping 《海外英语》2015,(9):147-149
The Ballad of the Sad Café is one of McCullers’masterpieces. By depicting the triangle love story among the main char?acters—Miss Amelia, hunchbacked Cousin Lymon and Marvin Macy, the novella reveals the incredible complexity of human na?ture. By analyzing the absurd town, Miss Amelia’s free choices and the hellish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main characters from the Existentialist perspective, the main propositions of Existentialism have also been vividly reflected and also help to reveal the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realistic significances behind the novella.  相似文献   

15.
存在主义是索尔·贝娄创作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像他的其他作品一样,索尔·贝娄在《奥吉·马奇历险记》里利用存在主义理论分析了主人公奥吉·马奇的历险旅程,试图回答有关人类存在的问题。这部作品着墨于自我意识和社会荒诞性,反映自我和现实的矛盾,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从而揭示了奥吉的历险经历在本质上是他在荒诞的世界里进行自由选择,通过自己的行动创造自我本质,从而达到真实存在的过程。它呈现的不仅是某个个体的遭际或民族的命运,而是现代人类艰难地进行个体选择、寻找自我位置、解决归属感等进退维谷的普遍窘境。所以,这部小说对物质生活富裕而精神存在危机的现代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主义的选择意蕴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是个体自主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是个体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能力的培养反映了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存在主义在个体选择能力培养方面的观点可给我们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7.
楚辞产自楚地,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楚地歌谣的特点的分析,来推测楚地歌谣衍化为楚辞的渊源。  相似文献   

18.
刘子立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1):40-42,32
《木兰诗》的创作年代、创作地域以及本事,一直是学界争论多年却没有定论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来自民间的文学作品,有时亦蕴含着正史所不及的历史讯息,往往可以作为“诗史互证”的宝贵资料。本文即试图从几个前人聚讼已久的问题入手,搜罗爬剔材料,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西洲曲》产生的地理环境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六朝建康自然环境的考察,并结合唐人温庭筠等人诗文中对建康风物、掌故和地理环境的记述,《西洲曲》中的"西洲"、"南塘"等地点应该在建康附近,这首杰出的民歌亦应产生于六朝建康地区,描写的是发生在秦淮河畔的爱情故事。从建康的人文地理环境和《西洲曲》的艺术特征分析,《西洲曲》应产生于建康地区的文化氛围之中,它最后完成于齐梁文人之手,属于"吴歌"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西西弗作为西方神话里的一个典型人物被不断地阐释和演绎,然而加谬却从西西弗的行为中读到了荒诞、品味到了生命。《西西弗神话》兼有文学的审美性与哲学的思辨性,通过对自杀、希望和离异、冲突、反抗、自由的分析逐步进入了“荒诞”概念的内核,并阐释了一种全新意义上的荒诞观。应该说,《西西弗神话》已超越了简单的文学“写人”与哲学“探人”的功能,而具备了一种独特的精神导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