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中主要存在着研究取向论、入学范式论、文化范式论和社会学范式论等几种类型。按照库恩范式理论,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论存在着知识信念论证不足、价值主体不清、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研究不深入、忽视范例研究等问题,这些问题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尚处于“前范式学派”阶段。走进范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应坚持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拉卡托斯拟经验主义数学观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卡托斯在20世纪中期提出了拟经验主义数学哲学.拟经验主义数学观是关于数学知识发生论,数学知识的形式结构论和数学知识的判定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数学,数学学习活动本质是建构主义的.拉卡托斯拟经验主义数学观对教育的启示主要有:现实的数学观亟需作范式革命,要将社会学成果运用在数学教学改革中等。  相似文献   

4.
生存论转向与当代教育研究范式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体,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也深受时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是一种存在论和认识论的哲学,也是近代自然科学哲学化的结果。传统哲学型塑了传统的“科学范式”的教育研究。随着生存论哲学的转向,教育研究范式也开始从“科学范式”向“人文范式”变革,开始关注教育中的“人”和“事件”。  相似文献   

5.
库恩的范式论对西方传统文化即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质疑和反叛,标志着西方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变,同时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库恩范式论从科学哲学内部动摇了科学心理学的哲学根基——实证主义,也引发了对心理学自然科学模式的反思和诘难;库恩范式论强调真理的相对性,把科学理解为实战性的参与为多元文化心理学兴起奠定了哲学基础;库恩范式论对西方传统文化的反思,将有助于走向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试论解释论之学校功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兴起的解释论,是对以功能论和冲突论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社会理论的挑战。它关注教育社会学微观领域的研究,使社会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课程编制、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而既推动了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又促进了社会学理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母体,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也深受时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传统哲学是一种存在论和认识论的哲学,也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哲学化的结果.传统哲学型塑了传统 "科学范式"的教育研究.随着生存论哲学的转向,教育研究范式也开始从"科学范式"向"人文范式"变革,开始关注教育中的"人"和"事件".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在教育理论领域,对主体性及其教育的探索几乎没有停止过。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课程改革背景下,主体性教育一度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研究视角、取向的局限性与研究范式的单一化和老化,使得该课题的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因此,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的主导范式必须得到改变。从传统的教学论范式到当代的课程论范式,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转向的一条可行路径,它与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理论的研究趋向及教育实践发展的背景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现行教育理论中教育者优越论的实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等级性地位观,是一种不平等的教育观,其失误在于以哲学、社会学、教育学三个方面理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与作用过程中的无限定、无边界的泛化式思维,因此,对现行教育者优越性的改造就要走出其理解方式,而把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与作用的考察转换到对具体的教育事实的关注上来,只有在转换后的新视野中,才能真正构建出反映当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的新理论,即以平等为基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2):91-96
栏目与文章.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及其走向康德尔比较教育方法论述评论比较教育实证分析研究范式哲学视野下的方法论与比较教育研究论比较教育的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兼谈霍姆斯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比较教育学与比较文学握握手论比较教育学术研究的价值涉性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影响研究教育研究合作行为的比较研究比较教育和社会学的关系史及其分析试论日本比较教育学的边缘化特征.高等教育法国高等教育文凭与学位制度改革21世纪美国大学治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英国大学特许状及其治理意义大学的专业建构范式及其效用…  相似文献   

11.
New Trends in Swed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hat new tendencies can be made out in Swed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Briefly, the following developments are described: In the 1970s, a long‐prevailing emphasis on quantitative research was challenged by a number of different qualitative methods. Traditional sociology of education, meanwhile, was challenged by the new sociology of education. During the 1980s, the dominant trend was a “didacticisatio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here two main strands can be discerned, based in phenomenography and curriculum theory. Didactics very soon made its presence felt in educational policy, and in a major evaluation of Swed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two largely didactics‐based traditio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curriculum theory” were identified as internationally the most significant. In the 1990s, educational research took a “linguistic turn”—involving a wide‐ranging shift in emphasis towards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with the result that new perspectives emerged. In addition,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experienced a powerful renaissance, partly as a reflection of the new focus o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but also in other respects, leading to a reawakening of interest in both classical and moder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13.
上个世纪,英国学者彼得斯带动了分析的教育哲学传统,不仅影响教育哲学,也带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其中,赫斯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与奥康纳对教育理论之辩,尤为人所称道。奥康纳致力于将教育理论带往科学理论。前期,赫斯特认为教育理论是实践理论,迥异于科学理论,教育理论应该以其他学门知识的型式、领域为基础,而建构出有助于指导教育实践的原理;后期,赫斯特则更为重视隐而未现的实践意义,修正前期过于重视理性知识的立场。重审赫斯特、奥康纳之辩以及赫斯特前后期立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哲学重点在于证成教育政策及开拓新的思考方式,量化研究成果在于拓展新知,质性研究则在于对实践智慧的探究。赫斯特后期念兹在兹于缄默之知等实践知识,哲学论证、量化研究、质性分析都应将之列入重要探索领域,必能有助于教育理论的精进。  相似文献   

14.
闫引堂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1):39-43,49
本文从范式转型的角度,对西方一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教育政策社会学进行了述评,指出教育政策社会学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政策研究"模式的局限,在研究范围、研究主题上有新的突破,但其研究视角仍然不够明晰,理论建构还显薄弱,并没有构成教育政策研究的范式转型.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contribution of ‘social realism’ in resolving questions of knowledge and curriculum i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Social realists argue that, in the interests of educational equality, all pupils should have access to ‘powerful’ knowledge produced by specialist intellectual communities. Social realism relies upon a critique of standpoint theory, taking it to be irrealist, relativist and ignorant of the post-empiricist revolution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is paper argues however, that social realists fail to appreciate the critical realist response to the post-empiricist revolution and thereby end up critiquing a caricatured version of standpoint theory.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f we are concerned with restoring objectivity, in a manner that avoids both relativism and cultural elitism in school curricula, a turn away from standpoint theory i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is not warranted and may be obstructive.  相似文献   

16.
教育研究:走向复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研究通常有两种研究范式,分别称之为实证范式和理解范式。从存在哲学认识论角度看,两种范式的认识逻辑分别是"是"—"是者"与"在"—"在者"。然而,它们在"语言界限"和"逻辑界限"上都表现出了颠倒与混乱,其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复杂事物只有通过复杂性理论进行研究。运用复杂性理论对教育进行再认识可以发现,这两种范式在研究中都存在着难以承受之力。鉴于当下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存在不足以及教育活动自身的复杂性,教育研究应遵从复杂性研究,做到把教育的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社会学领域的核心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公平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在对教育公平哲学思考的基础上,可以追寻两种理论,即柯林斯的教育成层理论和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由此发现,教育公平的实现在现阶段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受教育权利的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障碍重重;教育过程投入均等的实现长路漫漫;教育结果均等的不可能与没有必要;教育公平感因人而异。要使教育接近公平,教育公平应该回到最初的理念;教育公平应该兼容精英教育;教育公平应该关注弱势群体;教育公平应该在社会变革中实现。  相似文献   

18.
学分银行是一种促进终身学习型社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新制度或教育管理模式,它的产生有自身的理论基础,可以分别从近代的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领域找到背景渊源,这些依据为学分银行的存在和产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每一种理论在学分银行的构建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多元智力理论是学分银行的起源基础;人本主义理论是存在心理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是构建策略;创新教育理论是持续保障;终身教育思想是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批判性地总结了197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社会学界兴起的新制度学派的发展轨迹,新制度学派提出三个基本的理论命题:(1)现代教育是伴随世俗个人主义而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社会实体,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神话和理性仪式;(2)教育组织是松散联接的系统;(3)现代教育的效果主要是对人和知识进行合法化分类。在对经典社会学家韦伯和涂尔干的继承上,新制度学派与美国当时盛行的结构功能理论和冲突论有明显的差异,认为现代教育不是维持地方国家或者特殊阶层需要的地域性事业,而是超越民族-国家和特殊群体利益的世界性制度。新制度学派对教育社会学的贡献,不只是对教育组织和教育效果的深度理论分析,而且其对教育扩张和课程内容的经验研究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社会学中一个重要的学术传统,在问题意识上有其独特的价值。在借鉴新制度理论时,必须坚持中国经验本位,避免简单地套用和比附新制度理论,应解释和揭示中国教育经验内隐的深层机制,以中国经验丰富和发展新制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