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育教学过程不仅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和体育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还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讲究心理学方法。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完成体育课任务的信心,增强他们克服训练过程中所产生的畏难情绪的意志力,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学方法的三个关键性环节。本文对此分别作以初步探讨,恳请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动机激励方法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动机是人参加活动的心理因素。动机激励方法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具有巨大作用。以往人们只是把动机激励方法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初始准备阶段,以为只要教师三言两语讲清本课程的目的要求,就可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而忽视把动机激励方法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因此,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心理活动状态,对课的质量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探,首先在84级学生中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收获,依据心理学的原理进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它的任务主要是探讨和阐述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规律,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问题。本文仅从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一般规律出发,侧重谈谈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注意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运用运动心理学的知识指导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  相似文献   

4.
情感激励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正确使用情感激励手段,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对体育课由不喜欢到喜欢、热爱,从而完成教学内容,最终实现自我健身、终生健身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体育不同教学对象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而影响教学效果这一因素,在分析不同教学对象的教学需求和课堂表现基础上,运用心理学注意规律,在体育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目的性和纪律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学习热情和意志保持良好的注意指向,对于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周洲 《体育世界》2011,(7):116-117
体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和人的心理效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意义。为了使高校公共体育排球课更适应学生的要求,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的完成公共体育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把握体育教学课的心理影响因素,提高高校公共排球课的教学效果。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依据排球选项课学习过程的内在要求,体育心理学的相关方面对促进排球技术的学习和情感的培养有良好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运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采用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兴趣等心理学方法和手段 ,施之于普通体育课教学中 ,并以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为指标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证明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体育课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体育兴趣是指学生对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及运动训练等与体育相关的具体事物有意识的选择和倾向性态度。现代心理学、教育控制论、体育行为学共认:体育兴趣是体育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在“催化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效果,并对人类起着重要作用。鉴于上述观点,这里仅从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观点出发,来探讨和研究沈建院学生体育兴趣的差异特点,其体育兴趣对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9.
现在体育课教学内容存在单一性,使得体育课缺乏趣味性,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浓和自学积极性不高现象。因此,对"快乐体育"教学发展作一些简要的阐述。以供从事体育教育工作者参考。一、"快乐体育"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从体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体育参与的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状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教与学的过程决不是单一的肌体运动的过程,而是肌体活动与心理活动互相交织着的,二者溶为一体的极为复杂、多变的高级活动过程。因此,体育教学必须对诸多的心理问题加以深入研究和运用。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何谓学习动机?即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来源与核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体育成绩和在体育课是否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的运动动机决定的。教育学及心理学专家认为:运动动机是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教师能充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运动动机,学生将更加积极有效地学习练习。本文从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及如何合理激发学生学习的体育学习内部动机等方面加以探究,试图为教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内部动机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评价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学校体育教学的相关的知识理论,对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评价的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中专学生自我评价的心理结构,自我评价的心理功能对促进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培养体育锻炼能力、促进学生心理个性健全发展和社会化的进程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了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自我评价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体育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浅谈体育课的导入技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教学的导入技能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技能,它有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带入情境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与学的效果。笔通过学习微格教学的理论认为微格教学中的导入技能很有必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推广,下面结合笔教学中的体会,谈谈体育课教学的导入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成就目标理论改善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的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教育心理学域中C.艾米斯(CardeAmes)关于课堂成就目标理论,结合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就影响课堂成就目标因素,提出在教学中应重视体育课堂结构的研究,重视影响学生行为取向的心理活动,使学生确立掌握性目标取向,改善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信息化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进行再认识。指出:(1)信息化教育能激发体育学习动机的,为学生学会体育学习提供帮助;(2)信息技术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整合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有效途径;(3)运用信息化教育的思想可以为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谢清 《体育教学》2007,(4):26-26
1.激趣法教师要善于运用能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喜爱程度及其从体育活动中获得的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增强身体活动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从事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那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使他们爱上体育课,这对具有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学生,能够起到较好的缓解与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谈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现代运动生理学、心理学、教育控制论和行为科学都认为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 ,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在因素 ,他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反馈效果 ,并对其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日本体育心理学家松田岩男曾在专著中指出 :“兴趣和关心是引人走向运动的一种巨大推动力 ,对运动活动的热心程度如何及是否能坚持都与兴趣和关心的程度如何有关。”很显然 ,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 ,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应当注意研究学生的兴趣差异 ,努力培养和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1 兴趣和体育的关系运动心理学证明 ,…  相似文献   

18.
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高校体育同行的先进经验和教学法,运用体育理论、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理论,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兴趣,在理论上加以分析论述,进而总结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9.
蒋宁 《体育科技》2002,23(1):69-72
用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 ,数理统计法调查分析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心理需求。调查结果表明 :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有兴趣 ;有明确的目的 ,有良好的学习动机 ;对体育教学的要求是有知识性、有新意、有趣味性 ,并能在体育学习中得到美的教育。为满足学生各种不同的体育心理需求 ,在此提出一些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出现了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这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人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从制定灵活的教学目标、通过转换教师角色、运用教学激励评价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四个方面着手,致力创设体育教学的最佳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