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创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作为作家,他以自己灿烂夺目的文学作品为新的革命文学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作为文艺理论家,他关于文艺的产生和发展、文艺与社会生活,文艺的特征,文艺的内容和形式,文艺遗产的批判继承和革新创造等一系列的论述,丰富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理论的宝库;作为文学批评家,他关于文艺批评的论述和文艺批评的实践,至今仍然为我们从事文艺批评指导着道路。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先生在其数十年的说诗谭艺中,虽指出“诗义不显露亦不游移”,但并不认为“诗义”不可解。他强调从“诗艺”层面来探求诗之“正解”的解诗方法,不失为20世纪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一种独到的诗学解释学体例。  相似文献   

3.
选本批评是一种以选寓评或选中兼评的文学批评样式。选编者的主体意识使选本批评显现了审美主体的文学观念;科举考试的实际需要使选本成为揣摩法则的写作范本;选本的历史意识是文学史的独特书写;序、论、赞、评的批评方式使选本呈现出多元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理论旅行》(1983)和《再议理论旅行》(1994)这两篇文章中,美国后殖民思想家爱德华·萨义德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乔治·卢卡奇的理论入手,考察理论在穿越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时,如何遭遇不同社会的政治文化而分别降调弱化和激进强化的过程。本文在美国的批评理论谱系下从元理论层面剖析这两篇文章中"旅行"所征兆的批评理论与批判意识时空观,说明跨界性、转化性和开放性是萨义德撰文所强调的"理论旅行"的动态运作机制。萨义德这一"理论旅行"的批评实践观为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结构主义的出现,英美新批评逐渐式微。但新批评的衰落,并不意味着它的销声匿迹。相反,新批评"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1]84。它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已经融入理论谱系之中,甚至得到了普泛式的运用。"文本细读法"就是其中的一点。国内文艺理论学界对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关注度还有欠缺,鉴于此,笔者将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新批评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法"与国内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法"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语:现代诗学的学科建设讨论已经渐入佳境,也引起外界一定的关注。本来按照我们的设想,准备今年结束这场讨论。但是现在看来,好像欲罢不能。稿件源源不断,参与讨论的学者正在兴头上。本期刊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发表了作者的见解。这些见解也许不够成熟,不够全面,然而都有新意,可以引发人们的回顾与前瞻,可以在推进学科建设上给大家留下思考的空间。张德明提出现代诗学要实现从“转益多师”到“自成一体”的转变,强调了现代诗学的民族属性;而曹万生则从现代诗学发端于现代汉语的引入,提出现代诗学与古代诗学的若干异质。  相似文献   

7.
中西学养深厚的朱光潜,广泛接受与吸纳西方文学理论时,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即以中国文化传统作为接受的先在视界、以解决中国文学现实问题作为接受的目的,"过滤式"引进西学;并通过以西学比附传统、对西学思维方式的策略性调整,完成西学的"中国化"。对同处西方话语强势冲击下的当代理论界,蕴藏在朱光潜创造性转化深处的文化心理和方法策略,值得反思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借镜西学而不失中国文学本位,朱自清的中国文学批评研究展示出独特的话语阐释方式。将零碎散乱的意念整合成一个有机体系,朱自清的文学批评实践标举了横向研究模式,开拓出一条具有民族文化本位的体系建构路径。朱自清的所作所为彰显了一代学者建构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总体期待,展示了批评史学科前自觉时代的创辟实绩。  相似文献   

9.
弗莱是一位"元批评"理论家,批评本身所具有的自反性始终体现在其文论中。弗莱的"元批评"方法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等,这是传统的文学批评所不具备的。弗莱所建构的"元批评"直接推动了文学批评的范式转换,使批评真正走向独立与深化。  相似文献   

10.
<正>OC仔自诩新新少年,玩转各种网络潮词,最近学了朱自清的《背影》,脑海里尽是买桔子的梗,不禁嘴角带笑:"走,去找朱老爷子聊聊!"见到朱自清先生时,发现他跟想象中的民国先生一模一样,戴着眼镜,干净谦和,自带一种"大师风范"。OC仔将之前想的调侃之言尽数收回,小心地试探:"先生,我读过您那篇《背影》,您与您父亲关系一定很好吧!"  相似文献   

11.
不管诗的事业遇到多少个“难”字,历史上依然会出现一批又一批执著追求诗歌艺术的勇者.我以为,台湾的葡萄园诗刊社应当属于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一个中华诗歌群体.  相似文献   

12.
一个春日的午后,柔柔的和风亲吻着苏醒的大地,蒙蒙的绿雾荡漾在杨柳枝头上。一凡手捧着那本心爱的《朱自清散文集》,漫步来到了花园。满园茸茸芳草已被春色染得绿如碧毯。他悠然地坐在草地上,倚着一棵柳树,打开那本散文选,深情地朗诵起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一凡深深地陶醉在朱自清笔下这色彩缤纷、生机盎然的春天里。暖暖的阳光温柔地抚摩着他的脸颊,闻着润湿的泥土散发出的清香,一凡有些恍惚,眼前一片朦胧……一位身穿粗布长袍、戴着眼镜、一副学者模样的人出现在一凡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释了著名诗人余光中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理论构想——在“中国诗的现代化之后,进入现代诗的中国化”,前者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逻辑起点,后者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历史归宿,并进而分析了余光中诗论中有关“现代诗的中国化”的特征、途径、步骤及其诗人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08,(Z8)
不言之教益深远朱自清的次子朱闰生常对人说:"父亲给我的教益足够我一生受用,他是个真正的君子。"这种教益从何而来呢?朱自清的小儿子朱思俞回忆说,父亲常常被胃病折磨,总披一件赶车人才穿的大袍子。他们几个孩子一年到头吃不上什么好饭,有一点肉就算打牙祭了。那时,朱自清胃疾已重,形销骨立,而且子  相似文献   

15.
俗话]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利病的“良药”与“苦口”有必然的联系吗?利行的“忠言”难道非“逆耳”不可?  相似文献   

16.
尽管德勒兹的电影著作未及处理1980年代以来、欧美经典脉络之外的丰富而多样的电影形态,但是他所贡献的一些概念和思考仍具有进一步拓展"时间—影像"之后的电影研究的理论潜力。本文围绕"少数电影"的论题,梳理了从德勒兹的理论原点到后来不同学者的批评应用。这些批评应用包括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对好莱坞美学体系下"对抗性的现实主义"的讨论,达德利.安德鲁挪用"游牧"这一德勒兹术语对西非电影的考察,以及张英进为理解新时期中国电影而从不同的理论来源引入的"少数"话语,它们与德勒兹的问题意识之间建立起一种富于启发性的对话关系。这些批评实践反过来对德勒兹的理论术语和思想框架也构成了某种协商或修订。  相似文献   

17.
尽管现代脑科学、心理学取得长足发展,但现代诗语的生成却难以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现代诗语活动中最隐秘的层面。诗语的生成机制——或曰诗性思维,主要由四种心理图式组成,并由之形成诗语的内化与外化流程。诗语的诞生,一般是围绕"意象核心"展开的。当主体受到外部世界刺激产生创作欲时,那些模糊的、闪烁的感发与冲动,便开始了内部言语的散点"浮现",但毕竟"内在影像"仍属于半成品,还需经由语音、语义、语法诸多过程,实现"内在影像"向外部语词即意象结构的转换。在这一生成转化过程中,"语感冲动"成了内在言语的主要驱动,而"语义偏离"则最终完成诗语的外化定型。  相似文献   

18.
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有影响的批评家,茅盾从事文学理论批评活动,比他的文学创作活动要早。五四时期,茅盾便致力于文学评论工作,并在一些专文或其它文章里表达了自己的文学批评观,为建立他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和美学思想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早期的茅盾十分重视文学批评,他强调,批评“这件事又实在很重要”(《春季创作坛  相似文献   

19.
黄宗积 《考试周刊》2014,(96):69-69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材施教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因材施教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等方面阐述"因材施教"教学法的概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冯牧在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史上的地位和成就进行了简明的概述,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冯牧的评论工作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