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子的“大音希声”是以比喻来说明“道”的特点的,它波及到文艺创伤中“有”和“无”、“虚”和“实”的关系问题,虚实结合、重虚的方法,表现出中国古代文艺不同于西方的重要美学特点,虚和实的具体含义,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主要的有:一,虚和实的关系即虚构和真实的关系;二,虚和实 纹学作品中虚字和实字的关系;三,虚和实的关系就是作品中的神形,情景、意境的对立,四虚即文艺作品,中未直接描写的部分,实即直接描写的部分,对文艺创伤中虚实关系的处理,大致有两种:一是实以引虚,二是虚中孕实,无论实以引虚或虚中孕实,均应虚实相济。  相似文献   

2.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是一篇阐述艺术规律的章。它揭示的是:一切艺术都必须做到虚和实的辩证统一,以达到美的艺术境界。它既适合于创作,也适合于欣赏。这是学习此的重点。但仅仅知道这一规律还远远不够,因为它还停留在抽象阶段,因此,掌握“虚实”在不同艺术里的共同特征和具体表现形式,增进对中国化艺术及其表现手法的了解,才是此的难点。而“虚实”在中的具体含义和涉及的对象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学生对此也较陌生,因而有必要对虚实的含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芮瑞 《学语文》2003,(6):12-13
虚”和“实”是中国艺术中的一对重要范畴 ,也是美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已故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一生执著于艺境研究 ,在他的多篇文章中都谈到了中国艺术虚实相生的艺境结构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见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五册)就是一篇关于虚实问题的专论。“虚实”是一对美学范畴 ,“本义指空无与实在相对立的两种状态。”(《中华美学大词典》) ,运用于艺术和审美活动的空间意识的表现 ,则具有多种含义 :1、实指艺术作品中直接可感的形象 ,虚指艺术作品中由直接形象生发而又联想或想象所得的间接形象 ;2、指真假 ;3、指虚构与实…  相似文献   

4.
虚实关系是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课题,虚实对此显示中国画的意境美。中国画特别强调“布白”,“计白当黑”,其实就是绘画中虚映实的处理手法。书法中也特别强调虚实关系,就是研究点画之间的空白处理。在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书画中,“无”比“有”重要,即“虚”比“实”更重要。中国书画中运用空白和虚境创造了一个观众可“坐忘”、“可悟”、可“静观”的幽远境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重要理论认为,宇宙间和一切审美活动都是虚和实的统一,因而把虚实结合定为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基本原则之一。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虚与实的辩证关系,重视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因此,我们鉴赏这些艺术。也必须抓住虚与实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进入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6.
虚实说是中国古典文论的重要思想,源于中国老庄哲学的"无有"论和《易传》的阴阳论。其主要内容为:文学创造活动中的虚实转化,即文学构思中的化实为虚和文学写作中的化虚为实;文学创造活动中的虚实相生,即以实带虚和以虚明实;文学活动中主体的虚静心态。对虚实说不能狭隘地理解为文学作品本身虚实的统一,更不能单纯理解为文学创作的一种方法,而应从老庄哲学的本义出发,从宇宙观的角度进行理解,即虚实统一是贯穿于文学活动全过程的,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思想。另一方面,理解虚实说还要注意,虚实统一,重在"虚"上,以虚统实,乃其内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重要理论认为,宇宙间和一切审美活动都是虚和实的统一,因而把虚实结合定为艺术创作和审美观照的基本原则之一。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们都十分重视虚与实的辩证关系,重视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因此,我们鉴赏这些艺术,也必须抓住虚与实的关系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进入艺术境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虚与实主要表现在下述两个层面:(一)作家经常用虚的手段去加工和表现实物,从而使实物更加逼真和神妙。(二)作者在表现客观现实的真情实境时,又因心造境,以手运心,将客观的真实境象转化为充满作者主观情意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诗歌和书画一样,要讲究虚和实的结合。所谓"实"主要指逼真反映现实的部分,"虚"则是通过联想、借助艺术手段表现的部分。二者有机结合。会使诗歌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虚实结合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实写虚,二是以虚写实。  相似文献   

9.
建立在有无之辩基础上的道家虚实美学思想,对中国的艺术创作及艺术审美心理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虚实美学思想包含着三个重要的基本观点--虚实统一,虚实相生,实生于虚.它一方面阐明了虚实的相生与统一,另一方面又以虚为本,对"虚"进行了强调,从而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审美心理,将中国艺术创作引向了虚实结合,以虚为尚的道路,使中国艺术表现出追求无限、崇尚空灵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绘画艺术中"空白、虚实"之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白、虚实关系是中国绘画美的一种表现形态,也是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课题。中国画特别强调空白、以虚映实的处理手法。艺术美的最高境界与空白、虚实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绘画美的本质在某种程度上是空白、虚实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何谓"虚实"?古人云: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诗歌多为抒情表意,多有令人想象的空间。虚实手法乃诗歌常用之法,领会把握虚实手法,就能领悟诗中情感、意蕴与表达艺术。  相似文献   

12.
思乡怀人诗的虚实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和“实”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中对中国的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虚和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即如古人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定位 ]本文的教学要求 ,当然是让学生理解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的特点 ,这是中国艺术表现的精髓。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 ,教学实践的关键还是要定位在作者如何从纷繁的艺术世界里寻找到确切的例证 ,并把这些材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来支撑观点。所以 ,文章如何提出观点、阐释观点 ,并选择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来证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就成了教学实践的侧重点。[切入 ]1 .艺术形式主要有哪些 ?艺术的分类标准不是很统一 ,让学生知道“中国艺术”一般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并了解一些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和有关的作品。2 .什么是“虚和实” ?…  相似文献   

14.
孙莉莉 《现代语文》2006,(8):107-108
一、老子美学思想的要点 中国美学史的起点是老子美学。“道”、“气”、“象”、“有”、“无”、“虚”、“实”、“味”、“妙”、“虚静”、“玄鉴”’、“自然”等等老子提出的一系列范畴,对于中国古典美学形成自己的体系和特点,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客体、审美关系、艺术创造和艺术生命的一系列特殊看法,关于“澄怀味象”(“澄怀观道”)的理论,关于“气韵生动”的理论,关于“境生于象外”的理论,关于“虚实结合”的原则,关于“味”和“妙”的理论等等,它们的思想发源地,都是老子的哲学和美学。  相似文献   

15.
<正>虚实相生,本是绘画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实,是指图画中勾画出的实物、实景以及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除了绘画之外,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同样可以运用到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呢?大体有以下几类: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回忆之景为虚;景物为实,情感为虚;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正面描写为实,侧面  相似文献   

16.
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矛盾的对立体 ,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在绘画领域里也常常不断地变幻矛盾的双方而使其达到和谐 ,给审美主体以赏心悦目的美的感受。纵观一切绘画形式无不涉及到画面虚实关系的处理。虚以实为衬 ,实以虚为托 ,通过人为的主观处理使其统一于一幅画面之中。在西洋绘画中讲究的虚实变化 ,像客观物系的距离 ,色彩的明暗 ,空间的分割 ,光影的变幻等等 ,一般靠明暗层次的表现来处理。亮处 ,有形处实 ,无形处也可以实。但是在中国画艺术中 ,画面用笔松动的形象为之虚 ,用墨清淡的形象也为之虚 ,构图疏朗亦为虚 ,…  相似文献   

17.
一次上课,讲杜甫的<月夜>,曾引<杜臆>里"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一说,介绍一种手法--虚中写实.课后,有学生发问:老师,这里的"虚实"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中的"虚实"相同么?惭愧!这个问题竟然没有认真思考过,只能回答说:对不起,老师没有比较过这两个问题,明天回答你,好吗?  相似文献   

18.
<正>从艺术角度看,中国书法和中国画讲究留空布白,以虚写实。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一文里,引用清初画家笪重光《画筌》里的话说出了这种境界:"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景逼而神景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语文教学能不能上升到这种境  相似文献   

19.
韩良 《考试周刊》2011,(17):34-35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歌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了解并辨识其特点,对鉴赏古代诗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留白原是中国绘画构图的一种技巧,后延伸指艺术创作中为了主题表达的需要而特意留下时间空间上的空白,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妙境。中国古代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所谓“实者虚也,虚者实也”,虚实相克相生,相辅相成。那么如何在思品课堂教学中设置“留白”,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结合近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留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