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寓情于物,就是将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寄托在一件具有独特意义的事物之中,借助与事物相关的事件、人物以及对事物的态度来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学这一类文章,既要从宏观层面的事件入手,梳理人物随着脉络发展的情感变化,又要从细节层面洞察人物内心的活动,充分利用人、事、物三者之间的关联,借助事件将人物寄托在事物中的情感和盘托出。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魂》,就是寓情于物的典型代表。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从问题入手,依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2.
左高超 《读写月报》2022,(31):19-21
<正>“春秋笔法”是《春秋》的话语表达方式,指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即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而是透过措辞手法和材料选取等传达主观态度。司马迁曾称赞《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也正因此,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继承和发扬了这一叙史笔法,为后世史学乃至文学创作树立了典范。“春秋笔法”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字之中寓褒贬”,即作者通过某一个字的运用不动声色地向读者传达其深刻的价值取向,以达到臧否人物、褒贬历史的效果。然而,《春秋》是以记事为主,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在预习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预习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养成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一、导之以法,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基本方法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教师应指导学生预习的基本方法。1、根据文体特点来把握课文。如阅读记叙文,应搞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阅读说明文,则要弄清说明对象,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等。议论文的预习,可让学生先找出课文的中心论点,然后根据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来划分课文段落,归纳大致内容。这…  相似文献   

4.
三、“令人读之油油然有好善之心”    ——小说的惩劝教化功能。小说不仅能反映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批判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弊端 ,帮助人们提高认识历史和现实的能力 ,而且还能使作者内心深处的“冤苦”“怨毒”之情得以发泄 ,并借以讽世、骂世。此外 ,小说还应该具有教育感化人的作用 ,人们可以从小说对故事事件的描叙和人物行为的褒贬中得到启迪 ,受到感染 ,惩创逸志 ,感发善心 ,去恶扬善 ,净化和升华灵魂。金圣叹在《水浒传》评点中 ,不时指出小说的这一功能 ,用他的话说 ,即是“呜乎 !谁谓稗史无劝惩哉 !”(第十回夹批 )那么 ,金圣…  相似文献   

5.
散所抒发的是充满个性的情,我们称之为“自然”之情。散是情,散作常突破“常格”,用“变形”的手法抒发感情。变形是作对人物、事物、环境、景色所作的突破对象原形的一种描写,但这种变形应当遵循美的规律,遵循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规律,以及考虑到散评议的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6.
乔伊斯小说《尤利西斯》的结尾部分“珀涅罗珀”中“女性的‘Yes’”有助于揭示莫莉性格特征 ,反映她的思维状况 ,贯穿叙事情节和显示作者精湛的小说叙事艺术。在该章中 ,“yes”可以表达莫莉对某些具体事物的肯定 ,可以表示出当时她的思维的跳跃性、游离性和随意性特征 ,有助于把她的中断的思路连接了起来 ,可以表示她对回忆中的事物的进一步强调 ,可以表示她在追忆往昔时对触动情怀的事件的感叹之情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现实主义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历来为人们喜读乐咏,并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和大学文科专业的讲授篇目,在学术界更是学者们争相研究和探讨的论题。但本人在讲授这首诗篇时,仍发现其中有不少疑难之点。故本文试图对其中一些疑难之处加以新的探讨,以求教于专家学者。一、“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对这两句的解释一般都把重点放在“守节情不移”上,认为其主语是仲卿。只是对“守节”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说指仲卿对爱情坚贞不变,一说是仲卿忠于职守,不为夫妇之情  相似文献   

8.
夸张是一种故意将“芝麻”说成“西瓜”或者将“西瓜”说成“芝麻”的夸大其词、铺张扬厉的辞格,它能把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放大”到荒诞的地步,使之更为突出、鲜明。正确地运用它,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强烈的感情,收到理想的言语效果。黄侃在《文心札记》中说的“文有饰辞,可以省不急之文;文有饰辞,可以摹难传之状;文有饰辞,可以得言外之情。”即指此意。但是,在语言实践中,这种超事实的描述却不知引来了多少误解与批评。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咏物诗多写弱小细微的事物,通过这些事物寄托着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哀叹。杜甫往往采用借物达意、托物寄情等表现技巧,将心中之哀叹、悲悯抒发得中正平和,而这也正是儒家“哀而不伤”诗教的体现。杜甫还往往以嗔怪的口吻、拟人的手法“怨刺上政”,使怨情的抒发能够表现得“怨而不怒”。  相似文献   

10.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人们常常忽视论题的存在,甚至把论题同论点混为一谈,造成概念模糊,思想混乱,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对于论题在议论文中的作用和地位,有必要加以明确. 事物都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性,文章也不例外.“要进行论争,就要确切地阐明各个概念.”概念明确,对事物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才能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才能正常地和有效地开展争论.论题是什么?论题就是文章要议论的主要问题,或者说议论的主要矛盾.人们只所以要写议论文,是因为他对外界的客观事物有所理解和认识,发现了值得议论的问题,并且对这一问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而又善于解决这一问题。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②解决问题,辨明是非,可以说是写作议论文的根本目的所在.提出问题,就是确立论题,不管你议论的是具体的事物还是抽象的事物,论题在文章中都是个客观实在.如《说谦虚》、《谈骨气》、《论鲁迅》、《黄钟和瓦釜》等  相似文献   

11.
《史记·游侠列传》以激越的侠情贯注而下,游侠之“义”是侠情呈现的突破点,“借儒形侠”是侠情的叙述方式,“游”则是侠情的最终指向.这种激越而又往复跌宕的“侠情”周旋较量在“侠”与“儒”之间,冲击成“侠”与“游”的紧密结合,最终达到辨别是非、褒贬人事的深厚目的.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小露珠》这篇课文是江苏版教材第六册的一篇科学故事。课文通过对小露珠这一自然现象的产生、经历、消失的介绍 ,向同学们展示了小露珠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特点 ,抒发了作者对小露珠的喜爱之情。根据苏教版教材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这一特性 ,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中年段学习要求 :“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的人物 ,留心周围的事物。”综合文本内容 ,“注重观察 ,抓事物的特征 ,展开丰富的联想”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在文本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既是前面训练重点“注重观察 ,抓住事物特征”的一个延伸 ,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论题置于20世纪报告文学发展史的宏观背景中,通过对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微观检视,具体地揭示论析解放区报告文学的创作特征及其文学史意义。全文分为三部分:新题材:“斗争文学”的拓展,新人物:人物报告文学的发展,形式特征:多样化与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半命题作文     
面对试题.首先你要确定自己要写什么文体的文章,然后有针对性地填题。如果想写记叙文、散文,最好填写人物及其相关名称,如“亲人”“好朋友”“母爱”“邻里情”“民工子女”等;如果想写议论文,最好填写抽象事物名称,如“热门话题”“新气象”“新观点”等;如果想写说明文,最好填写具体事物,比如“电器”“食物”“桌子”等。  相似文献   

15.
记叙文是“完形填空”中常考的文体,其内容涉及人物传记、事件叙述等方面,也有少数记叙文在记人、叙事的同时也发表作者对人物或事件的看法。要做好这类“完形填空”题。需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6.
相传孔子编定《春秋》,对历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贬而不直言,这种写法称为“春秋笔法”。《晋书》中有个叫楮裒的,他表面上对别人不作任何评论,而心里却褒贬分明,就像孔子编《春秋》的态度,所以有人说他是“皮里春秋”。可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却说:“楮季野(楮裒字)皮里阳秋。”元·段成巳在《鹧鸪天》词中也写到“那得工夫上酒楼,谁能皮里更阳秋?”“春秋”变成了“阳秋”,什么原因呢?原来晋简  相似文献   

17.
《可爱的草塘》记叙了小丽领“我”游玩草塘时的所见所闻,描述了北大荒的优美景色和丰富物产,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导读,是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感情的捷径。  相似文献   

18.
刘知几《史通·论赞》云:“《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并明确指出了“君子曰”在全书中的作用:“夫论者,所以辩疑惑,释凝滞.若贤愚共了,固无俟商榷.丘明‘君子曰’者,其义实在于斯.”通观《左传》,其“君子”之议论达八十三处之多.其中标明“君子曰”者四十四处,“君子谓”者二十二处,“君子是以知”者十一处,“君子以为”者六处.其称略异,其义一揆,均系著者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描写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鲜明的爱憎、褒贬,直接发表议论的一种形式,似可称为著者之“主观评价”,乃《左传》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著者对那些历史事件、人物的翔实记述,冷静记载,则可称之为著者的“客观叙事”.客观叙事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使  相似文献   

19.
“四人帮”利用批儒评法进行反党阴谋活动,对历史人物的褒贬扬抑,不要科学态度,不要史料依据,挦扯割裂,唯“帮”是用,信口雌黄。在他们的恶劣影响下,一些历史人物被“神化”,另一些历史人物被“鬼化”。“鬼化”的主要手法之一是不顾事物的演变过程和历史条件,一提孔孟之道,就指为搞复辟、搞分裂。在《人民日报》1974年8月19日刊载的《评柳宗元和韩愈的论战》这篇文章里,韩愈就是在这种手法之下被“鬼化”的一个人物。韩愈“道统”说,是“坚持孔、孟的复辟、倒退之道”①,还是封建制上层建筑演变的一个历史进程?韩愈一生活动,是“制造分裂”,还是维护了唐王朝的统一?这是还韩愈以本来面目需要弄清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文章中的“宝石”吗?“宝石”指的是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或周围事物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细致的描写。它虽然不是文章的主要情节,但对于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描述事件发展和环境景物,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能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