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七里香     
曾经有一个村庄,每到春天的时候,那儿就会 开满金黄的油菜花,人们管它叫七里香。 有一个少年,他出生在这块土地上,他的父亲 也出生在这儿。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他很 爱儿子。 少年的生活很快乐,春天时,他看着父亲播下 种子,盼着七里香花开;秋天时,又看着父亲一刀 一刀收割那无边的油菜、汗水在季节里流淌。 年复一年,父亲重复着那艰苦的劳作来维持 少年读书。  相似文献   

2.
一个机智的聋哑儿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被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欧洲各国也涌现出了不少少年英雄。在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名叫彼尔诺的少年,他又聋又哑,父母都已经去世了。村里人都很同情他,称他是"可怜的彼尔诺"。  相似文献   

3.
14岁的少年约翰·沙布雅是乌干达少年合唱团的一名小歌手,人们很难想象,这个有着甜蜜微笑,又十分腼腆的男孩曾在非洲丛林中与猩猩、猴子共同生活了3年。 8年前的一个早晨,乌干达边远地区农村的一位妇女到一片树林中去拾柴火,当她穿过一片空旷地时遇到一群猴子。她简直不能相信猴群中有一个小男孩,他正像其他猴子一样发出尖叫声。这名惊恐万分的妇女奔回村庄将所见所闻告诉头人。人们开始试图抓住小男孩。小男孩被  相似文献   

4.
<正>闷热的夏天,一群叛逆的少年决定远离家乡,去一个他们父母不曾去过的地方。他们穿过草原,穿过树林,穿过许多鲜花盛开的地方,一直往东走去。在一个果园的尽头,他们看见了一片陌生的村庄。他们觉得,这就是他们要寻找的地方。"走,"带头的少年挥动着手臂说,"就让我们穿越这片果园,就让他们再也找不到我们。""走!"其他少年应和道。  相似文献   

5.
闷热的夏天,一群叛逆的少年决定远离家乡,去一个他们父母不曾去过的地方。他们穿过草原,穿过树林,穿过许多鲜花盛开的地方,一直往东走去。在一个果园的尽头,他们看见了一个陌生的村庄。他们觉得,这就是他们要寻找的地方。“走。”带头的少年挥动着手臂说,“就让我们穿越这片果园,就让他们再也找不到我们。”  相似文献   

6.
<正>闷热的夏天,一群叛逆的少年决定远离家乡,去一个他们父母不曾去过的地方。他们穿过草原,穿过树林,穿过许多鲜花盛开的地方,一直往东走去。在一个果园的尽头,他们看见了一片陌生的村庄。他们觉得,这就是他们要寻找的地方。"走。"带头的少年挥动着手臂说,"就让我们穿越这片果园,就让他们再也找不到我们。""走!"其他的少年应和道。他们一起向前进发。在进入果  相似文献   

7.
红泪     
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流着豆大的汗珠,手掌上起满了血泡,在一片原始森林中艰难地伐木。"小帅,依你这样做事,一天能挣几个钱啊?"与他搭伙的中年人皱着眉说。这个少年叫梁小帅,他品学兼优,无奈在备战中考时,山洪暴发,整个村庄被冲走了。由于家庭原因,他放弃求学梦,跟一个远房的表叔外出打工。那个中年人就是他表叔。  相似文献   

8.
守着月亮地     
我是在月亮地里泡大的。月亮地光光,月亮地深深,月亮地远远——像积了很多清水;像打翻了一地奶酪;像飘雪落霜,白色满了旷野、池塘与村庄。迷迷糊糊的童年少年,头上有一个朦朦胧胧的月儿。我从月下走过,像一个蹚水的孩子,在村口石头上蹭过,在路边槐树下歇过,在家后打麦场上坐过,在盛满碎  相似文献   

9.
很少见到这样的散文,它把自然、历史、人物、心灵、教育、哲学和诗融合在一起,显得那么自然。它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史、一个人的心灵史、一座村庄的自然史、一个小小人群的社会史、一段时光的生命史;它又是一部教育诗、一部诗哲学,或者一种狭义的,即个体意义上的自然哲学、历史哲学、道德哲学等等。也许说什么都可以,但都难以成为对这部书的准确命名。与其绕这么大的圈子,也许还不如干脆回来:它,就是作者自己命名的一部“少年史”,一部生命的“细节”史。“少年”是一个人,是个体生命的某个阶段:“史”却是时间,也是某个公共的空间。时间和空…  相似文献   

10.
爱和自然亲近的少年刘亮程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叫黄沙梁的小村庄里。那是一个让我们大多数人都感觉遥远而陌生的地方。就是在这样一个封闭的地方,刘亮程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期。对于自己的年少时光,刘亮  相似文献   

11.
我的故乡是一个叫茅儿墩的村庄,它坐落在固城湖畔的圩区。我的父母在村旁的一所学校做教师,我在这个村里生活了十多年,我所有关于少年生活的记忆都离不开这个小村的背景,离不开那间青砖黑瓦窗户狭小的老房子。读大  相似文献   

12.
女儿上小学六年级,已经是《少年文艺》的老读者了。我小时候也喜欢《少年文艺》,却远远没有女儿这般幸运。 二十五年前,我十二岁,从一个偏僻的小村庄考入了县城第一中学。县中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新奇:教学楼、实验室、大操场……而最让我着迷的是学校的阅览室。  相似文献   

13.
我静静地听着 草丛里传来的小提琴声 妈妈说 在这草丛的村庄里 住着一位少年音乐家 他的名字叫蟋蟀 因为他的勤奋好学  相似文献   

14.
郭诗涵 《作文》2023,(10):24-25
<正>《腾格里沙漠的少年》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时刻面临被沙漠侵袭的村庄里,11岁的少年小海跟随种了半辈子树的爷爷,努力守护家园,种草植树,阻挡风沙,誓要守得沙漠变绿洲。甜井子有十六户人家,为什么小海的爷爷那么固执要种树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将这本书品读了一遍又一遍,这才明白小海爷爷的做法。小海的爷爷要守护甜井子,守护这片沙漠。小海知道,爷爷留给他的这片林子,  相似文献   

15.
向卫国 《教书育人》2006,(11):62-62
很少见到这样的散文,它把自然、历史、人物、心灵、教育、哲学和诗融合在一起,显得那么自然。它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史、一个人的心灵史、一座村庄的自然史、一个小小人群的社会史、一段时光的生命史:它又是一部教育诗、一部诗哲学,或者一种狭义的,即个体意义上的自然哲学、历史哲学、道德哲学等等。也许说什么都可以,但都难以成为对这部书的准确命名。与其绕这么大的圈子,也许还不如干脆回来:它,就是作者自己命名的一部“少年史”,一部生命的“细节”史。“少年”是一个人,是个体生命的某个阶段:“史”却是时间,也是某个公共的空间。时间和空间本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头顶良心     
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奶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在我国最困难的年月里发生的故事。在鄂西南一个小村庄里,一个叫果子的少年由于极度饥饿处于昏迷状态。少年的母亲也饿得两眼发黑,一丝力气也没有。家里已经断粮十几天了,全家人以后山的野栗子和苦苦菜为食苟延性命。果子不能吃这两样东西,吃下去就反胃,吐得昏天黑地。家里实在没别的东西好充饥了,果子的禁食意味着死亡。无奈之际,果子爹来到了后山坡,山坡上有一片南瓜地。南瓜蔓上连鸡蛋大的南瓜胆都没了,甚至连瓜叶也被人采去吃了。果子爹顺着瓜蔓寻到一个小坑坑里,用手扒开坑口的松针败叶,露…  相似文献   

17.
陶埙     
埙声在空中缭绕,婉丽凄美,柔肠百转“,呜呜”埙鸣,像人在啜泣。一位少年躺在(屋的角落里,手里捧着一个单音孔的陶埙,形容消瘦。他的一条腿在数月前被狼咬掉了,可他幸存了下来。他那细薄的眉宇如今因为悲痛而深深凹陷,乌黑的脸上留着两道清晰的泪痕,嘴唇轻轻地贴在陶埙上,吹着凄婉的乐曲。太阳当空,这是6000年前的天地,半坡人的村庄前是一片广袤的旷野,旷野上有低矮的灌木,偶尔有几棵枣树。现在野果成熟了,几个妇女在采摘灌木上的果实,柔软的干草地上有孩子们奔跑的身影。一个少年带着妹妹在旷野上追逐。他们本来是想帮大人采摘成熟的野果的,…  相似文献   

18.
宜黄县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传统的老区县。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有—个座落在大山深处的村庄——黄陂镇芒坳村。这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山村的小学在教育改革中兴办少年林场,走出了一条教书育人的新路。 一 黄陂镇芒坳村有8个村民小组,175户,961人,平均每人有山20亩,有田1.5亩。全村有村小一所,村组初小二所,教师8名,在校学生90余人。长期来,这个村的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马拉维少年利用废物造出了风车发电机,让他所在的村庄焕然一新。这位自学成才的少年就是威廉·坎宽巴,像阿尔·戈尔这样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活动家和全球商界领袖们都对他交口称赞。坎宽巴14岁时因家里无力给他续交80美元一年的学费被迫辍学,有鉴于此,他j中破重重困难取得的那些成就才更显不凡。当坎宽巴辍学回到马拉维中部的马斯塔拉村,回到父母耕种的那几亩薄田时,他的未来似乎黯淡无光。然而,这并不是又一个非洲可能的未来栋梁被贫困打倒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第一课时板书课题:有一个小村庄生:老师,您写错了。应该是“有这样一个小村庄”,您丢落了“这样”二字。师:非常感谢你帮助老师纠正了一个错误。不管是谁,我们只服从真理。叫什么名字?来,握握手,交个朋友吧。生:我叫×××,谢谢老师这么真诚。师:(补充“这样”二字)请同学们读课题。生: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连读三遍,突出“这样”一词。)师:产生问题了吧?什么问题?生1:有怎样一个小村庄?生2:有什么样的一个小村庄?生3:有哪样的一个小村庄?师:这是你们三读课文自己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画一问号,代表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