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开展有效的校本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质量、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同步发展呢?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的起点和终点都在课堂,因此构建立足课堂的教师培养体系是我们思考的基点。多年来,我们通过“定课而做”的途径摸索出了一条教师培养的特色之路.所谓“定课而做”就是每学期每位教师根据课程安排选择1节内容作为重点来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发展是基于教师个体身心和谐发展基础之上的“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在教师个体教学活动中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教学实践知识的生成,由此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实践反思取向,培育内容是基于实践知识优先的理论与实践的整合.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2011,(3):6-6
教师专业能力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此着重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我校改革与发展始终如一的核心问题。我们将学校的“磨炼”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之中,把教师的专业发展设置四个台阶,予以专业发展培养的实践要求,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连环制度,依上述分类,通过“手拉手师徒制”促进新手型教师向经验型教师迈进,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课程改革、教师自身发展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我们从“师训教科研、学校和教师个人”入手,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同伴合作交流”和“名师示范、专业引领”等途径,运用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5.
教师专业发展指导者是指对教师承担着专业指导与成长服务责任的专门人员.随着教师教育“重心”后移态势的日益明显,教师培养者的角色势必发生由“教师教育者”向“教师专业发展指导者”的转变.教师专业发展指导者的功能定位是“促进”教师而非“教育”教师.即让教师成为自己,发现教师的专业潜能,用教育服务引领教师发展,做好教师发展的导师与谋士.  相似文献   

6.
Club Maroon是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新的合作型的“学习共同体”,成为越来越多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它启示我们,要真正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注意发挥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性;强调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反思;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精神发展;同时,重视专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7.
最近,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教师专业发展的丰富内涵。学校应从教师的师德、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六中致力于统整“学校文化建设”、“教师团队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科研”、“课程建设”和“校园信息化建设”等.搭建广阔而有效的研修平台。促进教师自我更新,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8.
孙越 《教育》2007,(15)
教师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形成中的发展”过程。“教”是实现教育教学实践升华的基础,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研”是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保障;“训”是实现知识、能力的实践内化,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  相似文献   

9.
能否从教师教育低层次的“技术传递”,转向哲学占位上的“内力发动”,找到一种能够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素质,培养起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再拘泥于教师某一特定的工作素质,不再深陷于教师教育粗放层次上的“就事论事、低水平重复”……夹江一小教师发展性素质的提出,使我们从本质上看到了解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可能性。依托学校文化和教师自身经验,聚焦于教师发展性素质及其培养,着力于教师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开发——“夹江一小的探索,对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当代教师成长规律,并进而改进教师教育工作……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师培训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路径。近年来,乡村教师培训受到了高度重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其培训质量提升也遇到了瓶颈。为突破乡村教师培训瓶颈,在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教师培训实践中,以“新教育实验”提出的“三专”理论为指导,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交往,助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基于“三专”理论开展乡村教师培训,建议乡村教师培训团队:要在行动上做表率,自身先践行“三专”理论,要在训前、训中、训后全环节实践“三专”理论,可以通过线上培训扩大“三专”理论的受益面。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既具有普通教育教师发展的共性特征,又有着职业教育教师的“跨界性”与“实践性”特征。由于“专家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追求目标,“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素质的本质要求,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以追求成为“双师型”专家型教师为发展愿景。通过对国内外教师发展理论的文献梳理和对常州高职教育园区5所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状况的调研,挖掘“双师型”专家型教师内涵及其要素,从专业化培训、教研共同体建设、教学反思、企业实践、自我指导五方面探讨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国家标准驱动、院校支持推动、教师发展主动”的“三动”职教教师发展模式,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们净月开发区实验小学是长春市首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性学校建设成果,我们本着“分层带动、整体推进”的理念,采取人员分层,分层要求,分层培养,分层评价,分层考核的办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质是使教师通过对个人实践性知识的积累、交流、分享和创新,成为一名专业成长的“反思型实践者”和“自我引导学习者”。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仅彰显了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实践知识”和“专业自律”等观念的关切,更契合了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基于经验反思的“反思性实践者”的理想教师的形象诉求。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专业成长自我省察的表征.而反思性实践则是促使教师专业觉醒的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标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化趋势,但是我国教师职业距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还有一段路要走。其差距就在于我们没有制定规范的教师专业标准,因此,制定规范的教师专业标准和确定专业自主权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教师的职业特征,我们可以明确,教师专业的不可替代性集中体现于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教师专业精神和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标准中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教师专业水平测试以及教师访谈,掌握了名优教师示范辐射作用需要加强,教师专业知识需要丰富,实施新课程能力有待提高,职业倦怠有待改善等问题。对此,经过认真分析问题的成因,在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指导下,针对本土教师专业发展实际,构建了“内醒”与“外铄”两个维度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体系,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专业结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往论及这个问题,人们往往着眼于“教师素养”或“教师素质”,主要是从传统的教师形象或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这样的角度来展开的.不足以体现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全部特征。从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角度,结合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的新挑战,关于教师的内在专业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当今中国的教育发展已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像专业工作者一样具有专业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这不仅要靠政府的大力推动,更主要的是要靠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自觉行为.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反思来更新知识,确立理念,提升境界.这样,我们才能健康而快速地走上专业成长之路,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走上稳步发展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而“磨课”则是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体现。在公开课前,一般的执教者总会请教学专家给予选课、备课和上课上的专业指导,这种向专家的求教,其实就是“磨课”的一种形式,是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是许多教师走向成熟的捷径。  相似文献   

19.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懂得学生的智慧。高尔基说得好:“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所以,当我们不断谈论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心”时,一定不能忘记对于教师专业智慧的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漠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教育被人为的简单化了:我们用“敬业”替代“专业”,用“天然爱心”替代“专业智慧”,其结果是让教师所有的“爱心”被无智慧的劳动所冲散淹没。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许多“不确定”中,和参与专题研究的一线教师一起“谋划”、探索和实践,不断地创新专业支持方式,并和一线教师一起收获了真实的研究“体验”和亲近研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