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道家学派是以先秦老子、庄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术派别。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其著作《道德经》不过五千言,却涵盖了很多妙义,告诉我们许多法则。其中关于“道”的阐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道德经》的核心。“道”是宇宙的本体,是自然无为的,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无我、示弱、寡欲,老总提倡的"仁"要出自本心,是一种天性使然的自然流露。老子被西方学者视为中国哲学的鼻祖、中国文化的流觞,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在研究老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中心"和"自由学习"等创新性的学习理论,故老子的哲学思想至今仍对多学科领域具有极其深远的研究价值及实用功效。  相似文献   

3.
老子依据自然无为的原则看待人生,"返朴归真"的人性观、"知足常足"的生活观、"死而不亡"的生死观、"虚心实腹"的生存观是其人生哲学的组成部分。其思想主旨既非远离尘世生活的"避世"主义,亦非逃避现实社会与人生的"厌世"主张,而是对生命表现出强烈的关切,它强调生命本性的淳朴本真,注重的是自然而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老子生态哲学思想集中于效法自然、天人合一、谦卑处下、知足常乐、无为而无不为等方面,虽然并不系统,有的方面甚至并不明显,但其对宇宙大世界本性的透视是深刻的,彰显了天人合一的东方大智慧.  相似文献   

5.
北宋著名哲学家王安石在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过程中 ,对老子哲学多有吸收和借鉴 ,同时也有创新和发展。首先 ,在天道观上 ,王安石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并把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维模式发展成为宇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 ;其次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 ,王安石一方面继承了老子主张人应效法天道的自然无为的思想 ,但同时也对老子人道无为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再次 ,在辨证思维领域 ,王安石继承了老子天道运行不已的观念 ,形成了“天道尚变”的进步历史观 ;同时 ,王安石用“耦”、“对”概念来概括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矛盾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老子以其"道"论哲学为基础,从"自然"之"道"推及社会之"道",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老子的"道"论,在思维方式上主张和谐性和统一性,在社会管理思想上着眼于自然无为的方法,希望通过返璞归真的"无为而治"使"天下"达到"道治"的境地.  相似文献   

7.
道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老子开创的,崇尚自然,赋有辩证法因素,主张无为,反对战争.道家思想通过与儒、墨、法等各家思想文化互补,成为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式的建构者.本文对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道"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8.
老子以"道"作为其思想的核心范畴,提出了一种自然主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政治上要求"无为"、在经济上表现为"少私寡欲"、在人生活动中提倡"返朴归真"、在自然实践中强调"知常循道",其核心思想就是强调人类不能有过度的行为,而是要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人类的活动.这对我们如何限定人类的过度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老子的兵事思想包含在他的哲学思想之中,作为修道和无为的例证。主要可拈出如下观点:反对战争;以奇用兵;后发制人;善胜不与;哀兵可胜。他的兵事思想与其哲学思想是一致的,倡导无为,力主柔弱刚强,将战争的胜因归之于“天”与“慈”,开出的药方不能适应乱世之需,秦一统六国的史实便是明每。  相似文献   

10.
古代道家哲学思想的精髓可概括为"无为"。"无为"作为一种理念、精神在中外教育思想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本文以"无为"为主线,深刻剖析了中外教育思想中蕴含的"无为"智慧的精神实质--学习者高度信任,充分尊重,全面依托及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老子怀着对时代、社会和百姓的忧患意识,以道体为前提,以自然、无为为价值原则,以圣人与百姓的关系为主线,提出了道家与众不同的社会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愚民"、"弃智"思想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道"是老子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具有同一性特质:"无"与"有"的同一;人与宇宙万物的同一;境界与意义的同一."道"的这种同一性的不同表现又具有其不同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老子依据自然无为的原则看待人生,“返朴归真”的人性观、“知足常足”的生活观、“死而不亡”的生死观、“虚心实腹”的生存观是其人生哲学的组成部分。其思想主旨既非远离尘世生活的“避世”主义,亦非逃避现实社会与人生的“厌世”主张,而是对生命表现出强烈的关切,它强调生命本性的淳朴本真,注重的是自然而然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老子教育思想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学界对于老子教育思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已有研究成果割裂了老子教育思想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密切关联。深化老子教育思想必须树立整体性思维,从作为方法论的"道"入手,研究老子教育思想内部各要素的具体内容和建构逻辑,这是全面准确理解老子教育思想丰富内涵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老子的和谐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老子>文本里,老子对和谐精神有着深刻的体悟.这体现在老子对万物的生成发展、人生的修身立命、社会的安定公正以及失去和争取"和谐"等问题的思考上,尤其是在"道法自然"思想里,这一精神蕴涵最为深刻.和谐是老子哲学追求的最终价值和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对社会人历时性实践活动的生存态质的描述.庄子"剽剥儒墨",拒斥孔学主倡的道义论意义上的"幸福"诉求,承继并发展了老子的变异思想,从相对主义的认识论着眼,建构了本根论意义上的幸福观,主张在"顺性"、"无为"中体悟"天乐".  相似文献   

17.
"无为无不为"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将其注入时代特征并引入政府体育管理体制改革非常必要。从"道法自然"与政府体育管理理念的变革、"治大国如烹小鲜"与体育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与连贯性、"有所不为"与各部门各司其职、"行不言之教"与领导干部的德行表率等四个方面,阐释了"无为无不为"思想对新时期体育事业发展中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悲剧"的本质是一,悲剧首先表现出的是一种人生观;二,悲剧还表现出一种失败、挫折、甚至毁灭的必然性;三,悲剧还给我们提供人生观,并由此提示出人生的要意;四,悲剧还使心灵飞升导向超越,从而达成对人生、命运、社会、宇宙的新认识和理解,是受难中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在其代表作《道德真经广圣义》中对老子“道生”、“德畜”思想进行的理论阐发 ,以及对“自然无为”原则的强调 ,在天人合一的大框架下进一步完善了道教的宇宙观 ,并以这种宇宙观作为道教探索达到修道成仙目的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可是也带来了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后果。重新审视老子的"无为"思想,挖掘其内在的"低碳"意蕴,为低碳生活、低碳文化和低碳哲学提供传统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