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富洪 《教育探索》2012,(6):139-141
幼儿非言语行为中的隐喻信息是幼儿动作思维发展和模仿过程的产物.对个案的解读表明,家长需要对幼儿非言语行为中的隐喻信息加以重视.同理心、积极关注、真诚接纳和无条件尊重是解读幼儿非言语行为中隐喻信息的主要心理技术.家长可从幼儿的思维习惯、个性特征、情感世界、兴趣爱好等角度解读幼儿非言语行为中的隐喻信息,为幼儿营造快乐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交际时往往把一部分意思甚至是核心的意思隐藏于语言之外。实际上,交际者往往通过非言语行为来揣摩和判断对方的真实交际意图,体会言语行为之外的隐含信息,而这种推理信息的过程就是一种认知过程。本文试图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为依据,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具体的话语语境来分析非言语行为,旨在探讨非言语行为的认知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5,(6):27-29
针对影视字幕翻译的需求和应用特点,提出了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翻译实践策略。通过分析言语行为理论的内涵,对影视字幕的翻译过程进行了深度解读。重点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等三个层面深入阐述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并结合影视字幕的翻译实践一一进行论述,探索一种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影视字幕翻译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运用J.L.Austin及J.R.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两个方面对中日道歉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日言语行为的区别和差异,并为今后适应不同的交际条件,提高交际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综合言语行为和元语用理论分析"不是我说你"类话语标记语的功能,发现:从言语行为实施看,可以调控言语行为类型,调节引向言语行为和语义内容;同时为了交际目的的需要可以强化和弱化言语行为施事语力。从元语用意识看,可以强调或突出所述命题,表明对命题的态度,使话语具有实据性,发起或结束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6.
在外语教学与研究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语言本身,而对教学和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却容易忽视。其实,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利用的方法和手段除了言语行为外,还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支持、辅助和强化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的重要补充。在外语教学中,促成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共同作用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位美国语言学家在对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测定后认为,人们交际的信息有65%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和交流的。有学者甚至认为,只有7%的信息是由言语行为传递的,其余93%均源自非言语因素。在对课堂教…  相似文献   

7.
对间接言语行为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利用理念化的认知模式(ICM)和事件域认知模式(ECM)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认知阐释,弥补了间接言语行为语用阐释的不足和缺憾。ICM和ECM运用知觉采集筛选的与角度、需要、目的等相一致的某一部分信息或要素信息代替整体事件域的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突显信息的选择、处理和理解过程中的认知相关性,保障ICM和ECM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解释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间接言语行为的类型及其语里的推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接言语行为的类型及其语里的推求李昌年英国语言学家奥斯订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把言语的过程分为表述、施为、成事①三个阶段,指出了使用语言的目的和话语对受话人产生的影响与效果。言语行为还可以从是否直接显露行为目的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②直接说出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翻译及言语交际的过程出发,分析其编码、译码和获得信息的过程。从翻译角度来看,无论是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分析,还是参照语言学家J.Austin等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交际的过程都显得复杂多变却有章可循.同时由于翻译中伴随着影响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信息差的宽泛的文化语境及潜在的心理因素,言语交际过程的复杂性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的理论,它对翻译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作者试着从对Austin言语行为的理解和对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两个角度来探讨翻译行为,希望译文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得到与原文读者相似的感受,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能理解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要能推断出原作者的真正意图。实践表明,Austin的言语行为三分说和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翻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人类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流,在这一交流过程中,不仅言语符号是信息交流的载体,而且神态和动作--非言语行为也是信息交流的载体.关于非言语行为的作用,现在被人们引用较多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实验得出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信息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能以为他主要是通过言语手段进行教学的,事实上,他在课堂上早已通过非言语行为将许多信息输送给了学生.毫无疑问,非语言信息在物理教学的信息表达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红丽 《华章》2007,(7):113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可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它对英语听力教学有一定的启发,并探讨了言语行为与英语听力教学的联系,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与英语听力教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叶晓敏 《文教资料》2008,(20):37-39
本文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基础对曹禺的戏剧<日出>中人物之问的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以期对戏剧中人物关系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传统来看,转喻是一种普遍的修辞手法,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重新认识了转喻.如今转喻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而被视为一种思维方式.言语行为理论从转喻的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在生活中人们使用和理解间接言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委婉言语行为在国内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把委婉语词和委婉言语分别从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截然分开来考察.其实,就它们产生和发展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能定向而言,两者都属委婉言语行为,都属Verschuere顺应理论关照下的"得体语言变体",即该理论的"选择——顺应"模式对委婉言语行为的动态生成更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通过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阅读中的语篇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理解、评价、欣赏作品,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16.
韩卫春 《考试周刊》2010,(53):29-30
本文以奥斯丁言语行为和施为意义的理论,以及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为基础,通过现实生活的实例和历史人物故事的分析,说明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而选择言语行为,表达会话含义,产生所期望的施为意义.交际的过程有时是间接的,甚至违背合作原则.只要言语行为和会话含义能被对方理解,就是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行事语力在翻译中的体现,并说明言语行为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言语行为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为分析源语文本的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翻译过程的分析更合理化;也使译语文本形成过程中,译者将言语行为本身,以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意向性,并社会现象之间合理地相结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从宏观言语行为和微观言语行为两个角度分析了《祝福》中"我"和祥林嫂的精彩对白,对鲁迅的语言艺术进行了新的诠释,同时也验证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评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言语行为理论在分析言语交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非言语交际也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用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非言语交际中的沉默现象,并且在分析的过程中涉及很多与会话运作有关的原则(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原则、关联原则).  相似文献   

20.
非言语沟通行为是在不借助言语、文字符号情况下,通过体态、目光、发音的细微差别或面部表情等静态及动态的信息符号进行的一种人际沟通。新闻传播者获取信息过程中的非言语沟通既包括采访者通过言语之外的方式影响采访对象以获得信息,也包括通过对采访对象非言语行为及其环境的观察、分析而获取信息。非言语沟通往往通过面部表情、目光、时空、副言语等非言语行为实现。非言语行为因其直观性、形象性,且难以伪装,不仅能够传递言语难以表达的信息,而且比言语行为更接近事实,因此,非言语沟通行为在新闻传播者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