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细揣摩当前的品德教学,不难发现,学生参与度低,兴致不浓,课堂效率低下。主要就品德课堂情趣缺失的原因及情趣回归策略两方面,发表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细细揣摩当前的品德教学,不难发现,学生参与度低,兴致不浓,课堂效率低下。主要就品德课堂情趣缺失的原因及情趣回归策略两方面,发表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覃慧 《四川教育》2009,(7):65-66
[案例]“游”字教学的两个片断片断一:时间:2003年10月地点:走马小学对象:一年级学生过程回放:多种形式的拼读后,  相似文献   

4.
品德课堂需要着眼于道德智慧培育的认知系统,同时着力于情感态度引导的动力系统,这两者可以称之为品德课堂的"任督二脉"。如何紧紧抓住学生心灵,培养儿童道德认知,引导儿童养成正确的道德情感、态度、行为呢?"体验"成了作者追寻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高岭 《中国德育》2012,(5):78-80
开设“品德与社会”课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那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教材,把“生活”作为学习目的和归宿的理念,让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培养的目标,都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任课教师。因为“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品德教育的任务,所以其教学过程就应该符合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与学校思想教育的过程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6.
姜珊荣 《中学文科》2006,(12):68-68
吕淑相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对于思想品德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比较枯燥、不易产生兴趣。因此,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前提。那么,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说的“活”,是指教师教学的灵活,学生思维的活跃,学生学习气氛的活泼,整个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如何用“活”教材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现本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一、创设例题背景,舞活课堂“龙头”现行小学教材中,有很多例题都有其背景材料,常见的“准备题”和“复习”就体现了这一点。教材设计“准备题”或“复习”的目的,大都为例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陈翠丽 《教师》2014,(11):105-106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仍然处在僵化的教学轨道上,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出现学生厌学,老师难教的现象。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营造活课堂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0.
11.
李军 《山东教育》2007,(4):47-47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主动性差,要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就应做到“兴趣先导,教学跟上,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2.
朱熹有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是生命,因为“活”,才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迤逦景致。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也需要一片“活水”。这个“活”,是方法,正如教育家袁微子所言,“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有一个总方法,那就是活”。这里,“活”的实质是学生主体思维的高度活跃,是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充分参与,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无限价值与有限创意的良好结合。那么,该如何上好上“活”初中思想品德课呢?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与经验,谈谈我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让历史课堂“活”起来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突破口。现行的课程标准实验初中历史教材(人教版)为实现这种突破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广阔的舞台。在教学中应深入领会教材的神韵、体味新理念的精髓,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从而使历史知识富有形象性、趣味性,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周从林 《教师》2010,(29):48-49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提高效益,正是每一位教师迫切研究和急需解决的课题。那么怎样才能激“活”课堂?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让语文教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不仅可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而且由于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贴近学生生活,能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开放的语文课堂离不开丰厚的阅读素材、离不开持之以恒的的阅读积累,离不开丰富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独特的人生经历,“书籍”与“生活”就是开放性课堂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总结高效的教学模式。而体验式教学,就是在学生成长与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出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阐述了体验式教法的意义,对小学品德课堂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活动教学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与教学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但如何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呢?其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活动目标进行整体解读,在此基础上,巧妙地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使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有效的“动”中主动进行体验、探究和交流,从而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8.
对于品德课的教学,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从书本到书本,同时应该把怎样育人育德的问题纳入自己平时的教学之中。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需求,采用朴实的整合手段,进行扎实有效的引导与实践,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及道德素养提升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强调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大胆创新,让学生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20.
黄双喜 《中国德育》2012,(19):28-29
回顾以往的品德课堂,多采用“故事+观点”的教学模式,内容抛开了儿童的生活,形式远离了儿童的需求,使得品德教育长期深陷高耗低效的困境之中。殊不知,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良好品德也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过什么样的生活,儿童就会获得什么样的道德。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