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和近     
[简评]父亲离“我”很远,远得十多年没有也永远不可能见面:父亲又离“我”很近,近得就在“我”的心里。文章立意新颖,语言鲜活,感情真挚,抒写出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2.
徐文明 《新作文》2004,(4):46-46,45
“情者文之经”(《文心雕龙》),红尘有爱,人间有情,真挚的感情是心灵的感动,是思想的震撼,她是人们心田中盼望的雨露,是人们心中期待的春风。高考作文只有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读者,真叩他们的心扉,才具有内在的魅力。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使高考作文符合“感情真挚”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3.
平凡但不平庸。李汉荣笔下的外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村老人,她心灵手巧,用细针密线把天上人间的好东西都收拢来,贴紧“我”的身体。贴紧“我”身体的,“是外婆密密的手纹,是她密密的心情。”“手纹”和“心情”是文章的两条线索。对于八年级学生,似乎更容易从文章中找出“细针密线”,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生活在世间,或者说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离不开亲情。可以说,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浸泡在博大无比的亲情中,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在为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沁人心脾的歌。古往今来,亲情曾被多少诗人讴歌,曾被多少人惦念!亲情到底有多高,又有多厚?谁也说不清,道不明。  相似文献   

5.
杜桂强 《课外阅读》2011,(11):340-341
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久而弥香,缺乏真情实感的文章读来味同嚼蜡。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只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学会一定的表达方法,才能细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营造出感人的效果,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池塘     
文中的“我”从小失去母亲,没有享受过母爱。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而从内心生发出深深的对母爱的渴望。文章文笔细腻,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细节传神,很值得一读。如写奶奶“说完背过身去,捏了一把鼻涕,用衣襟抹了好一阵泪水。”并且说:“缺奶的孩子,今天总算补齐了,这一辈子就好了。”使人不由得潸然泪下。这一切都启发我们:要想写出感人的好文章,则自己首先要做有心人,选取出家庭生活中最使你动情的一瞬,捕捉生活中最美的形象,写出来才会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7.
陈善梅 《教师》2012,(27):57-57
文章有高下之分,其实主要是立意的高下。有的文章选材平庸,立意也平庸;有的文章选材别出心裁,立意高人一筹;有的文章从一开始就高屋建瓴,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认识”与“学养”。“人无我有,人有我新”,这就是考场作文胜出同类的诀窍。下面.笔者就结合实例谈谈提升文章立意的几种方法。一、细节描写,凸显立意例一:早上,天不亮他就推着小车出发。晚上,常常在我睡了一觉醒来,才发现父亲刚回家,匆匆吃好晚饭,他在母亲准备好的脚盆里搓洗着脚,洗着洗着,眼已缓缓闭上了。母亲朝我示意不要发出声音,便慢慢替父亲擦干脚,端走脚盆,轻轻地将父亲挪上床,盖上被子……(《支撑》)  相似文献   

8.
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是中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如果你关心当前中学生作文(包括高考作文)的现状,就会发现,“自我”的缺席、“自我”的失落,成为普遍的问题。有的不分“他”与“我”,如2011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是“我的时间”,可有的考生只是叙述一位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完全没有“我”在场。  相似文献   

9.
自从2006年2/3期“作话题”开张以来,得到了考生的大力支持。在“作话题”陪伴着读一路走过几个月后.我们的读走向了高考考场.走向了大学.“作话题”栏目又将面对新一届的读。所以,本期在这里特对以前的“话题”作一次回顾:一则以示对支持我们读的深切谢意;二则可以让读能够欣赏到更多的佳作;三则是作为新一轮“作话题”的开端。 在此重申我们的观点:为了原样地供大家观摩、切磋.以便对章更好地炼意、炼词、炼句,我们只在可供推敲处加下划线并提出建议(括号内字).未对章作其他改动。[编按]  相似文献   

10.
[点评]本文最大的特色是个“活”字。人物形象鲜活。夏清辉貌不出众,却玩得“疯”,学习也棒。“打狗救友”这件事,更见他的乐于助人,颇有些“侠义”风范,称他为“我”的好“哥儿们”名副其实。另外,文章语言活泼。如描写脱险后,“难道有哪位世外高人,使出了什么独门暗器,击中了狼?……‘跑?那太不够哥儿们义气了吧!那种不仁不义的小人,我才不耻于做呢!’”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份无邪的童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阳光可从拨开生活的阴霾.可从驱走冰冷与孤独.可从引领我们走出困境……没有阳光的时候期盼阳光.拥有的时候也要懂得珍惜。可能在你的生命中阳光无时无刻不在.只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请从“阳光”为话题.完成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12.
《月光启蒙》是一篇质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描写了童年的夏夜,在柔和的月光下,母亲给“我”唱歌谣,讲故事的生动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在这篇课文中,歌谣、民谣贯穿全文,意蕴丰富,是学生领悟文本内涵,体验作者情感的重要凭借。在此,笔者尝试着以赏读歌谣为切入点,在  相似文献   

13.
第一问,写话题作文,记叙文还那么重要吗?近几年来,话题作文比较“热”。有的学生认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就可以随便写随便说,就可以把文体丢弃在一旁,只要是一篇文章就行。其实,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认识。文体不限绝不等于文体杂糅,那种漠视文体的考生,写出来的文章非驴非马,成了四不象,只能在考场上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篇颇具创新特色的佳作。 创新之一:大故事中套小故事,中的“我”,身兼数职。“我,,既是中的人称和线索,又是主人翁——女士的竞争对手;既是赞颂女士的陪衬人物,又是侧面描写女士的唱赞歌。你听:“谢谢您讲的故事,我自愿退出竞争。”侧面的一句语言描写,把女士的母爱,提到了让人动容的地步。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的写’身边人的作文里,选出以上四篇文章,是因为它们都具备以下特点。多符合人物身份特征的细节描写。真实的背后必定是真情。所以.当我们读到周叔患病时“我”内心的伤感,  相似文献   

16.
爱的脚步     
这篇文章同样是写亲情,写母爱。考生在开头就对母爱的不同表现作了四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为文章下面的叙写打下了框架。静夜盖被子,是妈妈轻柔的爱;校门口的接送,是妈妈焦急等待与见到“我”的惊喜的爱;“我”犯了错误,是妈妈严厉的爱;考试时,是妈妈默默无言的关爱。最后考生把笔墨聚焦于中考,在平静中更感受到了母爱的平静与无言。结尾与开头照应,对“脚步”中的母爱进行了诗化的诠释。总之,思路清晰,结构严整,比拟恰当,照应巧妙,是一篇不错的考场作文。  相似文献   

17.
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描写亲情的文章往往最能打动人。然而阅渎《羚羊木雕》一文,我们却感受不到这种情感的温馨、问题是出在孩子还是父母身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看该如何呵护亲情,让亲情浓郁。  相似文献   

18.
何楠 《家教指南》2007,(12):25-27
许多年轻父母为了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上、事业上,或者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便将孩子送进全托幼儿园或全托班。近年来,不少地方还出现了全年无假期的幼儿托教机构,能给孩子更多时间的“全包”式托教,解除了父母的部分后顾之忧,能让不少紧张忙碌的年轻父母暂时缓解一下压力。但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连着几天见不到爸爸妈妈,其心中的思念可想而知。那么,让孩子上全托幼儿园,究竟何利何弊?我们先听听家长们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一、基本情况(一)内容简介。作为一节作文技巧指导课,本课主要围绕“亲情”展开话题。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回忆和欣赏与亲情相关的文章,参与到《目送》的赏析讨论中,教师对讨论进行点评。师生共同总结亲情类文章写作的要点。其次,让学生在理解写作要点的情况下,在个人电脑上完成对两篇指定文章写法的赏析,从而加深对写作技巧的感性认识。允许学生自主从网上查找资料来帮助对两篇文章的理解,并在完成后在电脑上提交作业。教学思路是赏析文本,探讨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到我们为什么感动,最终理解分析文章怎么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20.
桃花的美,不只在外表的娇艳,更有为果实奉献的坚定。本文以花喻人,写了外公对“我”的爱,对“我”成长的奉献。我渐渐长大,他却渐渐老去,从3月里盛放的桃花,到4月里眷恋果实的桃花,最后变成5月失去色彩的“残红点点”.而“我”在这个过程中终于长成了最大最红的果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使本文充满了浓浓的情意,怎能不让人动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