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发展的转折,维新使日本避免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厄运,并在东方崛起。维新之所以成功,是日本在维新前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总代表──德川幕府,为维新扫清了道路。这次倒幕运动由日本历史条件赋予许多特殊性:倒幕打着“尊王”旗帜;武装斗争是倒幕的主要形式;下级武士是倒幕主力;倒幕运动中民族活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主要对这四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2.
论湖南维新时期的社会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的近代史研究者,很少注意到湖南维新思潮的独特性。本文指出,维新时期在湖南全省广为流播的某些思想主张,如人格觉醒与平等学说等,均少见于同时期的其他省区,为湖南人士所特有,并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此外,谭嗣同,唐才常等人的“西学中源”说,也反映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复杂心态,值得后人剖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我们许多同学在学习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的戊戌变法这一课时,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即“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究竟是什么?”因为课文中虽然有“康、梁的维新思想”这样的二级标题,但是其目录下,并没有明确表述其具体的思想内容,而是介绍了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的维新思想特点及他们从事的维新活动。因此许多同学在学完这一节后,在问及到康、梁维新思想的具体内容时仍感到茫然。其实只要大家善于思考,就不难概括出康、梁新思想的核心内容。首先,从历史的继承角度来看:由于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早期维…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的失败 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一页,谭嗣同之死使变法运动更为悲壮,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好题材。我在教《维新变法运动》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戊戌维新时期,面对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维新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运动。湖南维新派亦积极参与,并创办《湘报》,宣传其维新变法思想。樊锥在《湘报》上发表了《开诚》、《发锢》等文章,提出了民权宪政、发展近代民族工业、改革科举、重视人才、改革社会陋习等维新变法思想。樊锥的早年经历对其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其维新变法思想在当时的湖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6.
宋传瑛 《中学文科》2005,(10):54-55
谭嗣同是维新时期宣传民权思想最早最得力者,他在《仁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民权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不但是谭氏对中国古代的平等和民本思想批判与继承的结果,而且是他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中得到的借鉴和启发。尽管他的民权主张是一个未成熟阶级的思想家所表露出来的未成熟的思想,但它表达了一种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情怀,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 1990年12月26日至28日,由江西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历史学会、赣州地区历史学会、瑞金县社联共同发起的“陈炽与戊戍维新运动”学术讨论会在陈炽的家乡瑞金召开。大专院校、研究机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陈炽的生卒年月,陈炽的维新思想,陈炽的维新实践等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  相似文献   

8.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女子教育真正开始受到国人重视并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女子教育,把它视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并创办了第一所国人自办女学——经正女学。随后,社会上兴起了办女学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的维新变法运动与国人办报高潮相遇相逢,谱写了彼此映照的历史华章。分析维新志士创办的《时务报》,我们既能看到媒体的力量,也能寻觅戊戌变法的纹理。  相似文献   

10.
<正> 学术界有一种颇具影响的传统说法:戊戌维新的失败,证明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它给我们留下的主要是反面教训,没有什么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不想赘笔论其性质,只是强调:戊戌维新不但是近代中国历史前进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一个重要阶梯,其历史地位应当肯定。透过历史长河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比较,纵视优在脉胳清楚,了解全过程,横看长于由博及约,繁波中见主峰。由此找出规律,当可减少片面性。首先进行纵向考察比较。戊戌维新和洋务运动的比较是向前比较。维新要挽救民族  相似文献   

11.
拉马五世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泰国在改革前具备了社会改革的物质因素、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以拉马五世为首的强有力的改革领导集团,并制定和推行了一条符合国情的正确的政策策略路线及明确的改革方针。而光绪帝领导的戊戌变法在这些方面则与拉五世改革完全相反,致使其变法终归失败。这两次改革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2.
戊戌维新时期,在湖南的开明官绅支持下,维新派开办南学会作为宣传救亡维新思想的阵地。通过学会讲学活动,维新派提倡“文明排外”,开展“学战”,倡明“素王改制”思想,以期于拯救危亡,启蒙大众,推进维新变法。讲学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湖南地区的维新活动。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是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结束近六十年之后,第一次深刻的、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变革。然而,这场本应是顺乎天意民愿的变法最终以失败而结束。文章通过分析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激进与保守的表现,使我们能全面地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戊戌变法是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结束近六十年之后第一次深刻的、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变革。然而,这场本应是顺乎天意民愿的变法最终以失败而结束。文章通过分析维新变法运动中改良派的分化阐述其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政治制度改革思想的形成及变化,明显地从七上书中表现出来,《上清帝第一书》为第一阶段,为政治制度改革思想萌芽时期;《第二书》、《第三书》、《第四书》、《第五书》为第二阶段,此时他形成了君主立宪思想;《第六书》、《第七书》为第三阶段,他的政治制度改革思想趋向例退与保守。作为维新派领袖,其政治制度改革思想的形成和变化直接影响了变法的进程及成败。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戊戌变法研究在国内外新史料的发掘,公车上书,戊戌政变的时间、过程和原因,以及戊戌时期的政治变革、戊戌思潮和重要人物等方面的研究,呈现多领域、多角度、百花齐放的局面,其中一些领域的研究呈现突出重点、集中讨论的可喜现象,取得重大进展.尤其戊戌政变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和围绕公车上书问题出现的几次论战,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吏上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这就决定了戊戌变法必然是“自上而下”的行进向度,“自上而下”与变法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否定“自上而下”就等于否定变法本身。变法、改革与革命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本形式,不能以成败论其道路的合理性,戊戌变法的失败与“自上而下”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次不成熟的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8.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结果迥然不同,这与领导者在战略部署、策略运用上有很大关系。中国的维新派战略上“躁进”,策略上“轻率”,没有抓住有利的改革时机。相比之下,日本明治维新领导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纲领,“稳扎稳打”地推进改革,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才干。  相似文献   

19.
李端棻作为帝党领军人物,积极参加戊戌变法的整个过程,变法失败后,惨遭后党迫害。斗争策略的失误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戊戌维新后,梁启超东渡日本,发表长篇著作《新民说》。其时,深受民主思潮影响的梁启超开始从新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变革事业,得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1](P272)的结论,把国民素质的改造作为建设资本主义新型国家的先决条件和根本途径提上了议事日程,亦由此凸现了人的近代化在中国近代化事业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