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文雨 《甘肃教育》2006,(9B):1-1
时下,“以人为本”四个字,无论在媒体上,还是在不同级别、不同场合的领导讲话中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该说这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我们发现,在现实中它已经更多的被表面化、口号化了,不能不让人心存隐忧。因为过去我们有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对于一个新名词、新概念、新说法的出现,一些人往往出于功利的目的,人云亦云,拿它来做文章,装门面,听起来喊得震天价响,其实纯粹是赶时髦、糊弄人,不会有任何的实际效果,可以在讲“以人为本”的同时继续做着不“以人为本”的事情。其危害在于,它使人们的期待与社会现实之间产生更远的距离感,从而引发人们的信任危机.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李莹 《陕西教育》2010,(3):13-13
何谓“班级管理的人本化”?实际上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但事实上.目前中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的并不是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而是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对立的非“人本化”倾向。这就需要我们分析原因找出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即生命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教育即生命”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新认识,它不仅实现了工具性教育轴心的转换,而且深化和明确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它表达了“本真教育”是一种生命化的教育。我们必须从以前对教育社会性过分强调的误区中走出来,回归教育的生命本性。  相似文献   

4.
第二十八条为孩子们喜爱你提供理由“以人为本”是一个流行的理念,然而,口号化的“以人为本”,频繁地出现在规划、计划、评审报告、总结报告中,以至于这么美妙的短语早已失去了张力。因此,为保护“以人为本”这个短语,使之在我们这个国度生下根来,我们必须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里,都应仔细推敲这个短  相似文献   

5.
时下,人们的—个常用词语是“以人为本”,那么这“以人为本”与我们教育工作常说的课堂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主体”是什么关系?我们怎样从“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看待课堂教学的“以学生为主体”,以至怎么样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不能不加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说它是当务之急,是因为在未成年人当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说它是长远之计,是因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是关乎科学发展观能否转化成光辉现实的一个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未成年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少了这一部分人,难以谈“以人为本”!我们说“全面、协调”,应当看到未成年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有不协调的一面。青年与老年之间尚有代沟。不解决这些问题则难以“全面、协调”。我们说“可持续发展”,真正能延续下去的不是别人,只能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优势就在一个“未”…  相似文献   

7.
陈秀琼 《湖南教育》2004,(16):16-17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课程目标。它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将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和哲学理念,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意义重大。文章从管理学视野中的“以人为本”思想的不同层面出发,论述了“个人”角色在“全面发展”中的主体与主导地位。同时,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背景下,论述了社区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将有更大作为与贡献。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人,是社会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主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强调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立足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经验、情感体验和个体差异,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人,是社会的人,他们有人格,有尊严,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获得自主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强调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立足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需要、经验、情感体验和个体差异,使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生活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伊里奇的“非学校化”思想虽然是直接针对美国教育而提出的,但它却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教育冲击波。它所揭示的学校化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不仅存在着,而且与当时的美国相比还显得更为严重。针对我国教育现状,用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做一审视、反思。这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成为当今最为流行的话题之一。要了解“以人为本”的真正哲学意义。我们应批判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外的三种人性模型(道德化的人性模型、理性化的认知化的人性模型和本能化的非理性化的人性模型)的基础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从而给“以人为本”以马克思主义的建构,让“以人为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充分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结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全新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三个基本点分别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它是现阶段正确处理我国发展中近期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以及政治与社会、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南。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同样也能指导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践。我们应该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  相似文献   

14.
杨桂侠 《学周刊C版》2011,(8):124-124
“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社会发展观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它已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同样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从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出发,构建以人为本的政治课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高考改革方案在充分尊重学生选择的同时,对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以人为本,尊重选择,让不同潜质的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差异地发展,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一、完善“分层分类、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 义乌中学的课程设计上承学校“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三优三特,全省一流”的办学目标,下秉“厚德笃学,敢为人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多样化,教学品质化,教师专业化”的办学特色,既适切学生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课程,得到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能力提升,又适应教师的发展--为有兴趣特长的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让有专长的教师实现更高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每一所学校都是一座心之芳园。让每一座心之芳园呈现出奇异景色独特风采的是教育者的办学理念之光,它源自教育者的灵魂深处,又投射到受教育者的灵魂深处。一株株心之禾苗在它的沐浴中茁壮成长开花结果争奇斗妍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奉献兴校;以教为先,科研兴校”。杨剑成校长说,“以人为本”是他们办学理念的核心。时下,“以人为本”也算是个比较时髦的提法,但对它的理解却多种多样。倡导并身体力行这一理念多年的杨校长向我们这样解说他对“以人为本”内涵的理解:对办学者来说,“以人为本”既是一种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说它是当务之急,是因为在未成年人当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亟待解决:说它是长远之计,是因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是关乎科学发展观能否转化成光辉现实的一个关键,,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未成年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少了这一部分人,难以谈“以人为本”!我们说“全面、协调”,应当看到未成年  相似文献   

18.
要真正做到对学生课业的“减负增效”,构建高效作业是所有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我校在数学学科中要求教师有四个方面的转变。 一、“以人为本”,变整齐划一为各尽所能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要求教师的作业设计体现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相似文献   

19.
面向学习化社会的现代教学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化社会环境的形成、演进的过程,也是现代教学论发展、演进的过程。尽管二者不同步,但二者发生的背景却是共同的,而且,学习化社会环境本身就是现代教学论发展的背景之一。 现代化、学习化社会、现代教学论等概念的提出,都是一种“射线式”思维的结果。只是这一“射线”的“端点”本身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从历史长河的比较中可视其为一个“点”。“端点”的形成有一个坐标定位,它是在“历史的传统”、“整个世界背景”、“未来的发展”三维坐标中定位的,它的沿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现代化理论中,关于现代化的标准,从经济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生本教育,是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倡导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它是以学生好学为目的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在音乐教育中,也有“生本”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实质上就来源于“人本化音乐教育”(“以人为本”就是“以生为本”)。音乐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改革理念,就是要将我们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从培养音乐专业人才的“乐本化”教育思想,转变到促进人发展的“人本化”教育思想上来。要完成这个转变,需要我们真正地理解“人本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并掌握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学科教学方法和策略。“生本音乐课堂”就是“人本化音乐教育”的具体体现。对音乐教师来说,我们不仅需要认识一般意义上的“生本课堂”,更要立足音乐,从自身的学科特点出发去把握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