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远指”就是代词指代的对象比较远。古汉语中表示远指的指示代词,主要用“彼”,也用“夫”、“其”。它们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里”、“那样”等。如:①“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史记·商君列传》)“彼”,那个。②“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彼”,那些。③“息壤在彼”(《老子,三十八章》)“彼”那儿。④“以俟夫观者得焉”  相似文献   

2.
自从《马氏文通》将文言“所”字划归“接读代字”以后,语法学界关于“所”的词性,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后来,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汉语读本》将“所”定为“特殊的指示代词”,这一观点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所吸收,于是,“所”为“特殊指示代词”说,似乎已定于一尊。然而,近两年来,语法研究者们又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范围内展开了对“所”字词性的讨论,于是便有“指代助词”说、“结构助词”说、“结构代词”说等相继出现,有感于诸家之求索精神,本文亦拟就此略陈已见。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汉语里,否定词“莫”字的词性是什么?我国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莫”是指示代词,以马建忠为代表,时称“约指代字”;一种认为“莫”是否定副词,以周生亚为代表。此外还有一种意见认为,“莫”既是指示代词(现一般称“无定代词”或“无指代词”),又是否定副词。但持这一看法的人,谁都没有明说把“莫”看作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一册《芙蕖》中“是芙蕖也者”一句,课本注释为:“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是,如此。也者,复指芙蕖。”把“也者”看作“复指芙蕖”的代词,这是值得商榷的。“也”在古代汉语中不能用作代词。“也者”合起来作代词的例子,笔者也未尝见闻。“者”字虽可作代词,但必须与实词或词组直接结合,不能用虚词隔开。此句“者”在虚词“也”之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汉语中,“谓P曰”“言于P曰”都是“对P讲(说)”的意思。“谓P曰”适用范围很广,“言于P曰”却有着特定的运用范围。例如: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的“言于P曰”是平民(赵括的母亲)对君主(赵王)进言。下面几个句子也是类似情况:①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史记·孔子世家》)②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战国策,燕策一》)再如: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史记·伍…  相似文献   

6.
《岳阳楼记》“其必曰”,初语五册课本译为“那一定要说”,江夏等编的《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译为“他们一定会说”。对这两说,唐德甫同志在其《“其必曰”的“其”究竟如何解释》一文(《语文知识》92年第7期)均予以否定。唐文先说明“其”不可作全句的主语(对此本文不作讨论),然后写道:(“其”)能否作定语呢?也就是说把它讲成指示代词“那”,也不  相似文献   

7.
所字结构中的“所”是古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代词。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称之为“特别的指示代词”,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称之为“辅助性代词”。这个特殊代词的特点是,有指代作用,但却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必须将它放在别的词语前面,构成“所字结构”,才能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所字结构是一个名词性词组,表示“所……的人”,或是“所……的事物”。  相似文献   

8.
目前所通行的古代汉语教科书和有关古汉语的著作,在谈到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其”和“之”的用法时,有一种所谓“活用”为第一、第二人称的说法。有些书虽未言“活用”一词,但若“有时候可用作第一、第二人称”云云,实际上也是一种“活用”说。如下列几种书就是这样说的:“‘之’和‘其’虽然同属第三人称,但是可以灵活运用;有时候是说话人本人自称,有时候是指对话人。”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一册。但最近出版的由王力校订、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上册已无“活用”之说)“‘之’‘其’虽属第三人称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活用为第一第二人称。”(朱星主编《古代汉语》下册)  相似文献   

9.
说“是”字     
“是”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种用法,弄清楚这些用法,对阅读古籍文献,特别是阅读先秦两汉的古典文学作品是大有助益的。如“唯命是听”与“唯利是图”这两个成语中的“是”字,一般的多是望文生义,指不出确切的涵义,原因就是没有弄清“是”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用法之故。“是”字在古汉语中使用率较多的有如下几种用法: 第一,用作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此”“这”“这些”“这次”等等。如《左传·秦晋殽之战》“蹇叔之子与师。(蹇叔)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  相似文献   

10.
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说:“‘所’字也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它通常用在及物动词的前面和动词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对“所”字结构这样的解释,在所有的古代汉语书中都能看到,对它的认识,语法学界是一致的。正因为“所”字结构具有名词的性质,所以它常作主语、宾语。  相似文献   

11.
刘长正 《语文知识》2002,(12):41-41
《庄子·秋水》入选高中语文新版教材。其文曰: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指黄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顺河而东行,至于北海……”。“北海”何指?教材小注曰: “北海,(黄河东端)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该注不确。  相似文献   

12.
所谓称代式复指,通俗地说,就是用指示代词或者人称代词和其他词语来指同一事物(至于“雷锋同志”祖国的首都北京”,那是同位词组,不属于称代式复指范畴)。现代汉语中,称代式复指主要是在主谓谓语句里分别充当主语和谓语的组成部分。例如:“这位老工人,大家都很尊敬他”。全句的大主语“这位老工人”与全句谓语中的宾语“他”,所指相同,二者存在着复指关系。这种用人称代词同别的词语构成的复指句,本文不涉及。只分  相似文献   

13.
“什么”常用作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作前者用时,可以用来表示疑问,也可以用来表示反问;作后者用时,可以用作特(?),也可以用作任指或者虚指。但是,除此而外,“什么”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小语教材中也出现了不少此类例子,值得引起注意。①我不知道你们看不看电影;我是看的,但不看什么“获美”“得宝”之类,是看关于非洲和南北极之类的片子。(九册《给颜黎  相似文献   

14.
试论“所……者”式中“者”字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者”这一结构形式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形式,我们姑且称之为“所……者”式。对这种格式中的“者”字的作用,一般的古代汉语语法论著和教材很少论及,虽有少数几家谈到它,但也只限于提出结论性的意见。吕叔湘先生所著《文言虚字》指出“者”字“具有称代作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认为“‘者’字指代行为的对象,‘所’字起着指示行为对象的作用。”南开大学古代汉语教研室编辑的《古代汉语读本》认为:“如果‘所’字所指代的动作行为的对象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可以用一个指示代词‘者’字代替,这时,‘所’字也只起指示作用。”尽管各家对为什么要加“者”  相似文献   

15.
《荀子·劝学》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神明”何解?较有权威的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云:“神明,指人的智慧。”北大选注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和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中册)均因袭前说:“神明,指智慧”。统编高中二册语文课本也据此注解为“精神和智慧”。诸家所以持相同的说法,原是有所本的,大约是依据梁启雄《荀子简释》的注解。他说:“《内经》:‘心者君之官,神明出焉。’《内经》所说的‘神明’是指心的精神,《荀子》所谓‘神明’是指心的睿智。”粗略一看,这样理解似可自圓其说;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五册的《触龙说赵太后》后有一道练习題:“未填沟壑而托之”。五省(区)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编委会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对这个“之”的解释是:“代词,指太后。”说它是代词是对的,但说它指太后就值得商榷了。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中,代词“之”有两种公认的用法:(1)指示代词,这,作定语。(2)人称代词,泛指,作宾语。例如: ①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里的“故为之说”的“说”,不少参考书都当作动词解释。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评注译析古文百篇》里,把这句话解释为:(我)为这件事作了这篇“说”的文章。在注解里又说:“‘说’原是名词,一种文体。此作动词。为之说,为这件事作一篇‘说’。”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文评注》,也持同样的看法。《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这样解释:“‘之’字作介宾,‘说’字作动词,指写作(这篇文章)。或者‘之’字作指示代词,充当定语,‘说’字作名词,指一种文体。两说都说得通,就柳文而论,前者才是作者原意。”  相似文献   

19.
何继军 《学语文》2003,(1):45-46
陶渊明《桃花源记》有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其中的“不足”,中学语文课本释为“不值得”。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将“不足为外人道也”注释为“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华语教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作品选编》(英、法文注释)将“不足……道”翻译成英语:“nothingto speak of to……”古代汉语编写组编写的《古代汉语词典》将“足”释为“值得、配”,举的例证恰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上各家将“不足”释为“不值得”,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20.
指示代词“是”在《论语》中出现频率很高,具有回指话题成分、回指述题成分和回指整个命题三种回指功能,并且当它回指的是话题成分时还具有提示话题的功能.指示代词“是”是一个高可及度标记,且具有单向回指性,它在《论语》中的出现受时间和结构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