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晋文学证实,齐梁更重“形似”,熟记典实多少,往往被认为是文人富有才华的重要标志。时代形成的文化挑战,异域文化和宗教文化给予文学活动新的激发,带有竞赛决策 质的集会唱和所导致的创作方式,作品功用变化,也是逞才炫博风气氤氲的原因之一。帝王心中早年积存的“阴影”,愈益激发了其内心的荣誉感与报复欲。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在其伟大的创作生涯中表现出了对君主的浓厚兴趣,创作了多部以君主名字命名的戏剧作品。在这些戏剧本中莎翁阐释了君主要以国家利益至上、要有随时制宜的道德准则的君主思想。但与马基雅维里君主思想的直白而具有乐观倾向相比,莎翁所流露出的却是含蓄而悲愤的思想倾向,二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文》2007,(6):119-119
古代的诸侯和封建帝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谓自己不能得众;“寡人”即“寡(少)德之人”;“不谷”:谷,可以养人,为善物,不谷即不善。这些都是君主的谦称。《老子》中说:“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显然在“白谦”的背后,隐藏着笼络人心,以求巩固一己统治的日的。  相似文献   

4.
东晋士族的君主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末年,司马氏与南北士族联合,在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门阀士族掌控实际的君主权力。士族阶层也形成了复合型君主观念,在保持和打压司马氏象征性君主的同时,也纷纷凭实力角逐于变化着的实际性君主。复合型君主观念促进东晋政权的正常运作,又深深影响着它的发展,使东晋政权烙上了明显的士族印迹。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以人文主义剧作家的独特视角,在其多部以英国君主名字命名的历史剧中,深切关注君主们的荣耀与苦痛以及他们对自身尊严与价值的人文意识的觉醒,使得君主们从神坛走入人间,这成为我们探讨莎士比亚君主思想的又一维度。  相似文献   

6.
君主的癖好     
中国历代君主 ,多有生活奢侈放荡者 ,而独嗜某种癖好者 ,也不乏其人。先秦时 ,楚灵王好细腰 ,臣子们也节制自己 ,每天以一顿饭为限度 ,一个个面有菜色。楚庄王爱马 ,给它穿棉衣 ,吃枣肉 ,养在华丽的房子里 ,马太肥 ,死了 ,要用棺椁装殓。东汉灵帝喜欢养狗 ,还给狗戴上冠冕 ,并佩上绅带印绶 ,以为笑乐 ,甚至让狗与人交配 ,荒谬绝伦。灵帝还特别喜欢匈奴的习俗 ,穿胡服 ,支胡帐 ,睡胡床 ,坐胡凳 ,吃胡饭 ,弹胡箜篌 ,吹胡笛 ,观胡舞。南朝宋少帝喜欢学做买卖 ,他在御园华林开办商店 ,亲自操称 ,以此取乐。宋武帝喜欢取笑人 ,黄门侍郎宗灵秀躯体…  相似文献   

7.
韩非子君主集权制度的理论是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理论基础,是顺应历史的潮流的,韩非子的理论与老子的“小国寡民”,孔子的“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仁政学说,是截然相反的。韩非子主张法治,由君主制订统一的固定的法律,君主独揽大权,实行严格的赏罚,使群臣“唯命是听”,并且主张:“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武盗卖和发于卒伍”,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必须经过实际斗争的考验,在实践中锻炼和增长才干,然后逐级予以提拔,因此他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相似文献   

8.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中有一处疑似的理论盲点——《君主论》开启了以“新君主”为主体的新政治,但并没有讨论“新君主”如何通过继承让自己的新政治事业获得可持续性。这一困惑可以在《君主论》与《李维史论》的细致对勘中获得解答。马基雅维利从罗马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共和体制+帝国扩张的模型,提供了一种使“新君主”前后相继成为可能的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9.
张晨  陈露 《文教资料》2010,(13):101-102
韩非法治理论中对君主的限制主要体现在:尊君有其理论和现实的原因,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为了天下民氓的利益;要求君主遵守法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弗利提出了一套新君主理论。从意大利统一的现实需要出发,他论证了君主制的必要性。他认为君主的目的是保有自己的国家,围绕着这个目的,马基雅弗利设定了君主要具备的一系列主客观条件。这一套新君主理论体现了马基雅弗利现实主义的政治思维方式和不同于基督教的世俗伦理观。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对君主起源的论证遵从了以人性为起点的理路。他将天人感应作为论证人性的形而上基础,将人性分为三类: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而通常所说的"性"是中民之性。而中民之性又像天有阴阳一样,可以分为性与情,并且共在于人之一身。为防止自然论倾向,董仲舒横断了天和常人之间的直接联系,在中间置入了王或者说圣人这个关键的中介者。常人虽然与天数相符,有性战胜情的条件,但是他们本身并不能自然向善,需要一个王者来教导他们向善。王者的产生是建立在教化万民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是以学生进行身体锻炼以及教会学生某项锻炼技能以实现终身体育为目的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从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及如何有效驾驭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信息。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明亡和满族权贵入主中原,对整个汉族统治阶层乃至普通民众冲击甚大。士大夫就明亡原因进行了探析,重点关注了君主问题。以圃亭、梨洲、亭林为首的士大夫认为君主是导致社会动乱和明亡的罪魁祸首,君主被认为是盗贼;而以王夫之为首的士大夫认为社会之所以动乱或不成体统,是由于君主专制崩溃所致,由此,君主被认为是神人之主。  相似文献   

14.
以罗隐《太平两同书》的政治哲学思想为个案的分析和研究表明,君主是中国古代传统政治哲学思想的实践主体,中国政治哲学家正是围绕着君主这个政治核心,展开了对国家制度与政治理念、修身修德与治理国家、君主与臣下的权力制衡,以及君主欲望与百姓利益之间的冲突与调和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使君王成为道德上的“圣人”和政治上的“贤主”,使国家“太平”。  相似文献   

15.
16.
马基雅维利和韩非,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之下,他们的政治思想在很多地方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君主论》和《韩非子》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二者之间在"性恶论""实力论""统治权术"等方面有着诸多相同点,同时由于其社会历史背景和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的不同,二者的政治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为挽救四分五裂的国家,马基雅维利写作《君主论》,提出政治善与道德善两分,使君权摆脱神学,面向真实的人性,为现代政治学诞生奠定基础。此外,马基雅维利还从法律和军队是保障、人民是君主权力后盾、加强君主自身修养、以非道德手段对待非道德现实等方面,分析其对君主统治权术的构想。以上思想都暗含马基雅维利对近代政治思想实证主义的认知方式,从而首次将政治还原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9.
400多年来,虽然思想家和学者们对马基雅维里和《君主论》众说纷纭,但是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却是牢不可撼的。《君主论》蕴涵着以往政治学理论中罕见的“二元论”思想,体现了马基雅维里的原创性和独特性。他一方面确立了以实用主义为宗旨的新型政治思想,另一方面又努力将政治学的评价体系去意识形态化,把注意力放在了有效性的讨论上。他打破了传统政治思想的思维定势,为近现代政治理论特别是现实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十六国少数民族君主在入主中原建立割据政权之后,能积极汲取儒家文化的丰厚养料和有益因素,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和儒学修养,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确立儒家思想的指导地位,以儒学德政理念治国安邦,在社会生活领域实践儒家的道德规范,奉行“仁义礼智信”的价值准则,同时还“善属文”“好诗咏”,以“引诗”“赋诗”与“献诗”作为君臣交流的重要方式。这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和模式,完善了北方的学术与文化环境,更在整个统治阶级上层呈现出整体尚文的倾向,奠定了北朝儒学建设的政治与思想基础,对之后的隋唐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