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全球化时代要求未来公民不仅要具有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而且需要他们发展从社区到全球所有层次公民参与的能力。而世界公民教育就旨在将儿童塑造成具有全球思维且能负责任参与的世界公民。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公民教育的理念内涵、实践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及其未来发展取向,希望为推进我国世界公民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晏阳初对共和主义的理解是公民都担负起国家社会的各种责任,共同民主治理国家社会,这可谓之公民共和主义。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定县的公民教育研究与实验是以这种公民共和主义理念为指导的。对责任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强调是定县公民教育实验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公民教育自我创造是其富有成效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相互依存度的增加,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及解决,均需要具有全球意识并为之行动的全球公民,由此在原有民族国家公民教育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全球公民教育,且对这一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共识。当今发达国家的学者对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所体现。尽管对此教育的理念还存在争议,且实现这一理念的教育实践不尽一致,但其精神实质则是趋于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科瑞克按照公民共和主义理论为英格兰规划了公民教育的总体思路,这一思路为其追随者所坚持和扩充。科瑞克认为政治是和平应对多样性的方式,公民教育应让学生学会通过政治讨论解决意见、利益等差异性问题,从而形成政治讨论所需要的程序性价值观和公民美德,即成为有政治素质的积极公民。其追随者进一步阐释积极公民的实践特性、政治讨论的规范要求以及如何设计讨论的主题等。这种公民教育重视实践过程但轻视系统政治知识学习,从而导致受教育者政治价值观养成与政治知识学习的分离。而真正有效的公民教育应该是知识与价值观并重与相互结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平静的革命"给加拿大魁北克社会带来了深刻变化,也使魁北克公民教育获得了新的发展.新的魁北克公民身份和认同逐渐形成.而魁北克社会的多元文化现实又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公民教育理念--文化间性主义.法语教育、历史教育和文化间性教育成为学校中公民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面对复杂的民族关系,魁北克试图实现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公民整合与民族建构.  相似文献   

6.
公民资格是理解公民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美国公民资格理论范式主要体现为自由主义、共和主义、批判主义和跨国主义公民资格。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公民资格作为影响美国公民教育的主导话语,对公民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批判主义和跨国主义公民资格以其特有的理论活力对公民教育提出了挑战。美国公民资格理论话语的丰富和发展为公民教育实践提供了参照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思想是社会历史的印迹。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对公民概念的不断深化,公民思想也经历了古典共和主义、新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不同的思想流派,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相应地也表现出不同的公民教育思潮,引领着公民教育的实践。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方不同公民思想流派的梳理,厘清它们的差异和变迁以及对公民教育实践的影响,从而汲取相应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宋戈 《中国德育》2010,(8):37-39
和谐社会是以法治为前提的社会。作为社会主体的公民及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因素,实施公民法治理念教育刻不容缓。实施公民法治理念教育的现实途径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在公民法治理念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整体合力,营造良好的公民法治理念教育环境;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将公民意识和法治理念融入公民生活。  相似文献   

9.
公民思想在西方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流派,不同流派对公民认识不同,公民教育侧重点也不同.共和主义公民教育强调公民道德培养,自由主义公民教育强调公民权利启蒙,社群主义公民教育注重公民的社群认同,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注重多元文化的承认.当代各种公民教育思潮在发展中相互批判和相互吸收,逐步放弃极端立场,向中间靠拢,努力在张力中寻求平衡与弥合.这一趋势为我国今天开展公民教育提供一种思想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法治理念是法治的灵魂和精髓。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法治内在要求的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主要体现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权利与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需要。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通过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来促进公民教育,通过发展公民教育来落实法治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11.
A resurgence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nterest in citizenship education, citizenship and social cohesion has been coupled with an apparent emergence of a language of crisis (Sears & Hyslop-Margison, 2006). Given this background, how can or should one consider a subjective sense of membership in a single political community? What this article hopes to show is that confining the subject of citizenship or patriotism to a national framework is inadequate in as much as there are grounds to argue for a more expansive and, at the same time, integrated outlook. Patriotism, like Citizenship, is still open to interpretation and potentially in danger of falling short of a richer conception. Education, therefore, needs to incorporate inclusive practices and encourage an integrative mindset in order to accommodate: increasingly complex identities, associations, experiences and continuing changes in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argues for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ways in which to value and respect diversity while working towards a principle of unity in diversity. Cultivating a subjective sense of membership in a single world polity is vital in matters pertaining to sustainability and justice.
In response to considering possible ways of sharing a subjective sense of membership in a single community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Citizenship, Patriotism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is article looks to three areas: ways in which to understand the notion of citizenship and patriotism, cultural crises and the notion of a cosmopolitan nation and, finally, the personal dimension to education for world citizenship.  相似文献   

12.
池田大作根据他的阅历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惨痛历史的反思,提出教育应当教出"21世纪人",即"世界市民",并认真思考了培养"世界市民"的手段和模式。"世界市民"教育理念强调要突破民族国家或者地域的界限,是对全人类整体发展的关注,具有强烈的"世界性"特征;它的出现反映了人类社会已经从民族国家性认同向全球性认同的转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以及全球相互依存理论的兴起,原有的以民族国家为背景的现代公民教育理论不断受到挑战。全球公民教育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思想在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已经有所体现,许多学者投入对其研究中,从而逐渐形成一股思潮。全球公民教育思潮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最初的世界公民教育的思想因子逐渐地萌发和成长,经历了萌芽、确立和发展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4.
WTO:中国教育的真正世界舞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贸组织不仅仅是一种国际经济组织,而且是当代全球社会的基本组织框架、模式和系统,是中国教育走进国际社会的真正世界舞台。这是一彻底开放的、高度趋同的、丰富多样的和激烈竞争的舞台。中国教育工作者要在这个全新的世界舞台上,作为“世界型教育剧编、导、演”,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为范例,优选剧目、建构剧情、编写剧本,协调剧务和演出话剧,创造性地编写演出立体综合化的中国教育当代剧:塑造和培养能为世界社会理解、欣赏、接纳和仿效的世界公民和国际新人角色,全面反映人类当代丰富多彩的新生产新生活,为全球各类教育“观众”和消费者提供各种规格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5.
论公民教育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培养公民是一切教育目标表述的基础 ,也是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公民教育已成为当代西方政治哲学、教育理论关注的热点问题 ,其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自由主义公民教育、社群主义公民教育和多元文化主义公民教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设计和完善问题 ,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代认同、积极参与并具有实践能力的公民。因此公民教育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地包含在基础教育的目标中 ,公民教育的内容也一定要渗透在相关的课程之中 ,并通过公民教育目标整合基础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相关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时代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对优质教育会有不同的理解.某些方面甚至会互有冲突。本文试图站在当代处于主流地位的教育价值观的立场上.从各有差异的理解中寻求关于优质教育的“最大公约数”,形成一个有效指导实践的认识框架。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代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对优质教育会有不同的理解,某些方面甚至会互有冲突。本文试图站在当代处于主流地位的教育价值观的立场上,从各有差异的理解中寻求关于优质教育的"最大公约数",形成一个有效指导实践的认识框架。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作为多民族和多元文化的马赛克国度,在公民教育中秉承自由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资格观——差异的公民资格以及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并重的公民教育观,并将此理念贯彻落实在公民教育的实践中,通过公民教育实现了国家认同与族群身份的有机统一。对于同样面临多元文化和民族差异问题的中国来说,加拿大的公民教育理念及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民身份是公民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旨归,公民教育是养成和塑造公民身份的有效途径,二者密不可分。对于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的研究,涉及诸多社会学科,需要一种综合性、跨学科的理论工具来整合各个学科的资源。社会理论或许是讨论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的理想平台。在社会理论的视野中,公民身份需要宽泛的理解,公民教育应涉及全球化视角、批判性认知、多元化内涵、制度化保障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