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现代课程理论是一个包容众多课程理论流派的理论群,它所批判的正是被称之为现代课程理论基石的泰勒原理和行为主义的理论结构。后现代课程理论以教师在课程变革的作用极为关注,认为没有教师参与的课程变革是不可能的。这些理论的分析和阐述集中体现在对技术理性的批判、教学化的分析、微观政治的透视和自我履历的解释之中。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反对把课程变革当作工具行支和技术操作的过程;教学化分析理论主为课程变革应建立一  相似文献   

2.
政治安全是课程安全的根本。作为文化政治的产物,课程具有鲜明的文化政治属性。将什么知识编制成课程,具有明确的政治原则与立场、具有严格的政治安全检视与考量。没有政治上安全、可靠的课程,教育就难以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因而,课程研究、编制与治理不仅是一种专业活动,须遵循专业逻辑,而且是一种文化政治活动,须遵循文化政治逻辑。对课程政治安全的诠释,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课程文化政治学。作为课程文化政治学研究的经典理论——批判课程论,深刻揭示了课程的文化政治事实存在,但却未能清晰阐明课程的文化政治逻辑存在。课程的政治安全研究亟待课程文化政治学意义上的理论突破,其关键在于从逻辑上阐明课程的文化政治属性、立场、功能与使命,以促进课程文化政治学研究的逻辑重构及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西方课程编制理论与我国课程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反恩传统课程编制理论的思想局限,论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与过程模式、实践模式和批判模式等西方课程编制理论的思想关联性,指出了我国课程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课程意识形态是关于课程的观念和信仰,是课程理念转化成课程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是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接合点。课程意识形态的存在论解读对学校课程实践活动具有建设性意义。课程意识形态具有实践精神、批判精神和乌耗邦精神。但这里的课程意识形态不是像阿普尔所述的政治性质意识形态对课程实践的影响和控制问题,而是其作为话语实践的存在问题和在课程实践之中的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5.
课程批判理论是在西方社会批判思潮日渐兴起和相关理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课程研究领域对社会批判思潮的响应,是不同理论视域中课程批判思想的集成和发展。课程批判理论本身并非一种单一而统一的理论,不同理论基于不同视角和方法对课程研究领域不同问题的解析和批判,体现了课程批判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加强课堂研究、建立知识和学习的批判现实主义新立场以及关注当代社会的辨识作用正在成为课程批判理论研究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与课程中的性别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忠敬 《教育科学》2003,19(3):26-29
女性主义理论不仅批判了课程文化中的男性霸权,而且批判了主流课程文化的认识论,对课程中存在的对女性的省略、忽视、刻板化和歪曲进行了揭露,对男性中心课程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7.
批判课程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是西方“唯科学主义”的泛滥、社会公正的衰微以及人的意识的日益虚假化,其哲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哲学理论之一的“社会批判理论”,社会学基础则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流行于英美的“新教育社会学”。整体论、理性观、批判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批判课程论的课程哲学观。批判课程理论在对传统课程范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视课程为“反思性实践”,并关注学校教育及其课程的相对自主性、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学校化中的矛盾和冲突性质。  相似文献   

8.
麦克莱伦的批判课程理论注重学生批判意识与能力的养成,并以学生的自由与解放为根本旨归。他以社会批判理论、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弗莱雷和吉鲁的批判教育学等为理论来源,对课程价值、课程决策、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研究方法作了深刻的阐释,从而丰富了当代的课程研究话语,同时也为我国的课程改革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课程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与反思,从新的课程理论视角和价值观念来理解课程,构建了一系列有价值和启发意义的课程体系。本文对后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透过它所提供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当前正在进行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0.
论高等学校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作为高校课程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现象诠释理论四大教育社会学流派影响下的高校课程观的考察,阐释了社会学对高校课程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为高校课程提供了新的社会学研究范式,提供了社会化的终极目标,提供了政治、经济两大制约机制,提供了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从后现代课程观看瑞吉欧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课程在借鉴皮亚杰的生物学观、混沌理论和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等自然科学思想的基础上批判和继承前现代课程理念而形成的。它强调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是一种多元的课程观。它不再象泰勒原理只关注课程的目标及其实现而是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发展;它是生成的,而不是预先设定的。是不确定的,但又有界限的。瑞吉欧课程在课程的设计、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上都体现了后现代课程观的一些思想。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后现代课程理论无疑为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考空间。我们可通过借鉴瑞吉欧课程模式,结合本国的实际特点、文化传统、时代特征。发展适合各园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一股哲学思潮,以它有别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念,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课程领域表现为在对传统的泰勒原理的批判、质疑和超越的基础上,发展了过程理论、实践理论、转化理论及批判理论等多种课程理论。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论以其崭新的教育理念,不仅对中小学的课程改革而且对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建设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批判课程理论的课程目标是培养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课程内容强调的是再生性知识;课程实施强调的是对话式教学。批判课程理论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面对新课改产生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杨龙立 《教育学报》2007,3(5):20-27
美国1970年以来兴起一股批判课程理论和实务的风潮,三十多年来这股着重意识形态及人文化的再概念课程观,已成为美国盛行的一种课程观点。这观点有其正面价值,例如促使人们检视课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公或是课程对人文精神的忽视。然而这种观点也遭受一些质疑,例如过度忽略了实务,只取用现象学、存在主义及批判理论等特定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贬抑科学、管理学及心理学对课程的价值。这种见解主张在美国都不具有全面的影响力,近年来却在中文世界快速扩散。人们应多留意它的理论缺失,而不宜照单全收,尤其要避免推广这种不周全观点,造成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利。经由对这种观点的批判,可获致五点启示:课程批判与理解之必要、课程论述强调本土与自主、课程理论与实务应整合、课程学理基础广纳文理各科、课程探究着重关键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15.
批判教育理论将教师教育界定为文化政治。认为教师教育机构是一种公共领域。教师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转化性知识分子。教师教育课程是一种文化政治的形式,教师教育课程研究应特别注意揭示课程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关注权力、语言、文化、历史等内容。批判教育理论关注教师教育的文化政治属性,能为我国当代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转换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德育课程,与智育、体育、美育等课程具有不同的建设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理论课程,与实践或活动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并且是一种国家课程,与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程定位要求按照课程规律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批判课程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的知识谱系。在其“家谱”中,“解放理论”、“再生产理论”和“抵制理论”构成了批判课程理论的三个主要支系,其中“再生产理论”支系又分化出三种模式:“经济再生产模式”、“文化再生产模式”和“霸权再生产模式”。批判课程理论体现了“社会批判”的精神气质,把揭秘“隐性课程”、弘扬社会正义、消除各种歧视作为时代课题,为当代课程研究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8.
迈克尔·W·阿普尔是批判教育研究的杰出代表,在国际教育界颇具影响力,被誉为世界上致力于建立一种批判性及民主化教育的最杰出的学者之一.阿普尔的批判课程理论为批判性地审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其批判课程思想主要包括课程的本质是合法化的官方知识、课程知识具有意识形态的潜在性和遮蔽性、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群策群力、课程评价方式要多元化、课程传递要实现“反思性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六部分.作为一名批判理论的代表,阿普尔的思想具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与民主取向的优点,但也有一定的泛意识形态化、缺乏批判性实践的缺陷.据此,作者提出返璞归真,追寻公正;构建网络,实现对话;多元评价,适当放权;加强培训,赋权于师等四点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德育课程,与智育、体育、美育等课程具有不同的建设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一种理论课程,与实践或活动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公共必修课程,并且是一种国家课程,与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具有不同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课程定位要求按照课程规律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20.
适应与超越之间:大学课程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价值选择是大学课程改革的首要问题。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的理论纷争主要有两条线索 :一是学科本位、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之争 ,一是认识论和政治论之争 ,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形成了现实选择的复杂形态。历史警示大学在课程价值选择上要有所适应 ,有所保留 ,有所批判 ,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