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平庸的教育理论是我们对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类教育理论的统称,无思想是平庸教育理论的最本质特征。平庸的教育理论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简单而肤浅的动机,并且得到了不合理制度的保障。平庸的教育理论是一种非常有危害的教育理论,平庸的教育理论不仅仅会造成教育理论研究的平庸化。并且还会造成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平庸。在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中消除平庸的教育理论应当成为我们进行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2.
平庸的教育理论是我们对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类教育理论的统称,无思想是平庸教育理论的最本质特征。平庸的教育理论产生于教育工作者简单而肤浅的动机,并且得到了不合理制度的保障。平庸的教育理论是一种非常有危害的教育理论,平庸的教育理论不仅仅会造成教育理论研究的平庸化。并且还会造成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平庸。在当前的教育理论研究中消除平庸的教育理论应当成为我们进行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3.
"平庸的恶"是没有行恶动机的"恶",是平庸无奇的恶,犯下这种"恶"的人,既不阴险奸诈,也不凶横,他们只是完全按照自上而下的命令来行动,不思考、或者力图忘却命令本身的善恶。这种恶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它能够激发起潜伏在人类中所有恶的本能。现今学校不仅没有力图去消解,反而是助长了"平庸的恶"的泛滥。如果连促使人向善的学校,都不能摒弃"平庸的恶",那么,我们的社会就很可能将陷入危险之中。为了消解学校中"平庸的恶",学校中的每个个体都应该形成"扪心自问"的习惯,同时要在学校中构建起正义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拒绝平庸     
就像在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无法复制的独特性。有的生命被人们永远铭记,而有的生命却成为来往于人间的匆匆过客,如同夜空中转瞬即逝的流星。也许每个人都想拒绝平庸,都渴望拥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在人类历史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需要努力奋斗,还需要坚持和等待,并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结果,但只要不言放弃,总能等到花开满枝头的一天。  相似文献   

5.
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决定了这个时代里道德教育的可能遭遇,但道德教育绝不能完全屈从于时代精神。由于沉思和德性密切相关,在一个平庸的时代里,道德的平庸不可避免。道德教育要避免平庸,必须从人的超越性出发,重审好人教育的古典哲学,以平衡道德与教育之间的张力,将道德教育由消极的行为训练提升为一种积极的行动;通过德性践行以恢复道德及其教育的确定性,并将道德教育定位于为平凡的人提供崇高生活的可能性,以避免平庸的恶。  相似文献   

6.
探讨教学中一些平庸化的行为,就是在另一个方面来讨论人文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文章通过对教学中平庸化倾向的分析,深入地思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想,通过对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来找到实施人文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生活同构,是引发培育人的潜质的沟通和交流活动,为此,要回到教育的原点理解它。教育是在时间和具体的活动中展现出它的本体特征的,具有情境性。以往那种主客二分、把教育理解为静态的活动的教育思维方式严重有误。每个人都有内在发展的需要和愿望,如果教育要发生变化,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我"的变化。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教育理论不仅要把当下的教育当作"看"和"思"的对象,更要把它当作"做"的对象,他的学术使命不仅仅是"看"或"思"教育,也不仅仅是"言说"或"交流"教育,更是要"介入"或"实践"。这种回归和介入到实践的教育理论一定以个别化、回归生活、行动、反思为关键词。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时代的欲望,大学正在迷失自己,教育逐渐平庸.面对大学排名带来的"被平庸"等问题,大学需要坚定方向,围绕"立德树人"完善教育之魂;停止模仿,专心教育重塑大学组织文化的人性引领;关注人性,让大学精神重焕新生;止于至善,在时代精神的张力中超越平庸,构建一种面向未来世界的理想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理论教育的主体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 ,创新是思想理论教育的生命 ,发展是思想理论教育的主题。构建和发展主体性思想理论教育 ,是思想理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思想理论教育的主体性以思想理论教育自身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前提 ,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保障和体现 ,以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要性、灵活性、科学性、开放性、丰富性、辩证性、广泛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战略思维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邓小平教育理论战略思维的构成体系,诸如教育优先发展的前瞻性思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性思维,教育要培育“四有新人”的全面性、系统性思维,对于全面把握教育发展方向,构建中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教师的教育理论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凌云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4):13-17,12
教师对教育理论应该具有一种“肯定性”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能力”。教育理论作为一种“实践性理论”,对教师个人教育信念的形成、专家型教师的诞生、教育学机智的获得以及“以理论为灵魂的”教育实践的实施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性的理论学习、系统化的教育学反思以及知识生产式的教育研究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联的基点在于真实的教育问题,这是重构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的新视角。教育理论源自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教育问题意识的弱化是我国教育理论贫困的深层原因,教育理论的贫困加深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的重构需要教育研究共同体进入教育场景发现和思考本土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论是经过一定程度的抽象与概括,以简约、纯粹的方式来呈现的有关教育的理性认识.教育理论由于无法观照到变动不居的、非线性的、不确定的教育实践,暴露出理论理性在实践中的不足.教育实践者若一味地拔高教育理论的理性功能,会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成为一个假想的问题.教育实践者应该认识到教育理论本身的理性限度:教育理论是一时之见、一孔之见;教育实践者要在恪守教育理论理性限度的同时,通过提升其实践理性来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郑玄自幼志于经学,在外求学近20年。40岁时,他游学归乡,开始聚徒讲学。郑玄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体现在其对上古学制的研究,主要是对上古学校名称的考订、官学学生的组成、教学内容、教师地位,进而确立了"学以致知"、"学以化民"的教育终极目标。郑玄的教育实践主要体现在"客耕东莱"和"筑庐不其"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育原则,即"志行合一"、"思与解"、"因材施教"、"精研与博览"。  相似文献   

16.
校对是编辑后、印刷前的最后一道质量把关工序。要提高教育理论期刊的校对效率,必须重视校对前的稿件加工环节,初校侧重核对原稿,二校侧重消灭文字差错,三校侧重通览全局,人机结合校对侧重查遗补漏,付印清样对红侧重检查整体一致性。同时,期刊编辑要掌握科学的校对方法,加强点式阅读能力的训练,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扰,劳逸结合,讲求工作节律。  相似文献   

17.
中唐诗人李益祖上是功勋卓著的陇西高门大姓,而他自身在政治上却少有建树。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个人的性格气质和富文华少吏材的能力缺陷是形成李益这种身世与生平之间巨大反差的三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理论现实化的路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理论的现实化需要一个中介———人。教育理论现实化的路径有四: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方法—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系统提出人性论问题之第一人。他的人性论教育思想主要强调人性的基本平等以及后天发展的可塑性,尤其强调个体差别主要是由各人后天所受的环境、教育的影响和个人的主观努力的不同而造成的。正是基于此,孔子指出教育对国家、人才和社会的重要作用:第一,强调人的德智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二,指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对人才发展的作用;第三,明确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张关系一直是困扰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难题。从哲学角度说,经验分析理论、解释学理论以及批判理论都不同程度地触及到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同时,教育界的理论家们也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对思考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及教师教育的走向都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