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程研究中心是科研成果验证与工程化的平台和基地, 是下一代技术 的发源地, 是科研文化和产业文化的融合界面, 是科研成果与市场沟通的桥梁。 在中科院启动的“率先行动”计划中, 明确提出了建设科技服务网络、打造国际一 流国家科技资源公共平台 、提升服务支撑科技创新的能力。 文章从国外工程中心 的发展历程出发, 详细回顾和总结了中科院工程研究中心工作经验, 分析了现状 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提升中科院工程化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和支 撑经济社会发展出发,提出了今后中科院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运行的绩效评价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绩效评价的实施是工程中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近十年的运行中不仅培养了众多的相关学科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形成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而且也具有科技成果向工业生产转化的工程化研究验证环境和能力,保证科研成果向规模生产顺利延伸。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论文将结合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特点构建其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美国工程研究中心的特色与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工程研究中心从长远战略出发.进行交叉学科研究.为工业提供具有集成系统观点的新技术;大力培养具有工程化能力的新型人才;创造各种形式吸引工业参与工程研究中心,筹集资金.进行合作研究,转移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工程中心的评选,中期考核和监督管理方面的制度和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丝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战略任务。这一战略构想的实现亟需科技创新的支撑。文章从科技创新在"丝路"建设中的重要性、中科院的定位和优势出发,提出科技是"丝路"建设的重要动力,中科院具有科技支撑"丝路"建设的强大科技实力和综合优势。文章重点提出了加快制定并实施"丝路"科技基础性工作、高新技术产业、重大工程建设与安全、国际智库网络与协同创新平台和人文交流、数字"丝路"与信息化5项"丝路"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并提出5个方面的具体实施建议,即组织实施"丝路"战略先导科技专项、加快推进"率先行动"计划、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和加强智库建设。  相似文献   

5.
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构成了悠久、璀璨的中华文化.重庆和三峡库区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然而与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迫切需要解决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方面缺乏科技支撑以及创新资源分散缺乏协同等问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区域特色旅游文化传承和挖掘关键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编号:2015BAK41B00)基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中文化科技服务领域的"文化旅游"支持方向,以及2014年发布的《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西部行动方案》中提出的主要任务,以重庆特色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聚焦以红岩为代表的革命历史文化和武隆喀斯特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两个方向,旨在通过科技创新,增加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提升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带动文化旅游业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工程研究中心是指建立在大学或研究机构中集工程技术研究、工程教 育、企业合作、技术转移于一体的跨学科交叉合作平台 , 是科研机构联系和沟通 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文章以美国工程研究中心为例, 从起源背景、发展历程、经 费支持、运行机制和取得的成果等方面, 详细介绍了其 30 年的发展过程与变革; 同时介绍了我国工程研究中心在推动技术转移转化与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的成 果以及在实际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 对比了中、美两国 工程研 究中心在战略目标、组织运行、经费支持、企业参与 、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差异, 剖 析了形成的原因 ,并对我国工程研究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安明山 《学会》2013,(7):35-38
为提升学会创新服务能力、繁荣学科学术交流,从2011年开始,湖北省科协决定针对全省学会(协会、研究会)开展实施以奖代补专项工程,即"科技创新源泉工程"。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凝聚和调动了全省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创新、服务能力的提升,较好地改善了学会(协会、研究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省科协参加中国科协"提升学会能力计划"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为湖北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8.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丝路")是关乎我国对外开放长远大计和造福沿线人民福祉的重大战略部署,保障互联互通重大工程建设与安全是基本前提。"丝路"沿线地区广阔的地域范围、复杂的地理环境使得重大工程建设与安全保障面临众多的技术挑战,亟需科技创新支撑解决现实难题。建议实施"中科院丝绸之路经济带重大工程建设与安全科技支撑计划",围绕互联互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经济与生态安全、跨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治3大科技需求,率先启动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加强"丝路"科研平台建设和国际合作研究,积极开展"丝路"重大工程与安全科技咨询,建成"丝路"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系统梳理了中科院近年在大气灰霾研究领域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建设大气质量观测与模拟平台、研发监测设备与源头减排技术,开展国家重大活动的空气质量保障等,在致霾机理、污染源解析和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中科院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重点加强快速成霾机制、健康效应等研究,加快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大气环境科研水平,提高科技支撑大气污染防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1"十二五"以来高校科技工作简要回顾"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教育厅以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等教育质量为目标,按照"统筹科技资源,提升创新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支撑区域发展"的方针,坚持"服务、沟通、引领"的理念,认真实施"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工程",加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发挥高校科技优势,主动服务我省  相似文献   

11.
加强工程化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林  阮高峰 《科研管理》1997,18(2):8-12
本文阐述了加强工程化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针对国家计委提出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和中心的主要任务,结合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科技发展的特点,阐述和探讨了工程研究中心的发展模式、政策环境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谢牧人 《学会》2014,(10):42-46
<正>早在2012年初,中国科协联合国家财政部首次推出学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2年6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为学会组织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给出了明确的定位。为此,我们从浙江实际出发确定"提升学会能力、服务科技创新"的工作主题,其目的是让学会在服务科技创新的实践中提升能力,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一、学会能力提升的实践在"改革、创新"两大主旋律的引领下,以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科研成果如何向市场经济要素成功转化是我国各大高校及其下属研究院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从我国高校科研团队现状出发,论述和分析了当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过程及其存在的明显问题,明确指出:高校科研成果工程化创新应用开发是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重要而关键的环节.为了实现高校科研成果工程化创新应用开发的目标,高校需要克服科研团队中当前存在的明显问题,培养和引进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高校和不同国家的工程化创新应用开发人才,以团队建设目标和工程化创新应用开发为依据构建创新型科研成果工程化应用团队.这有利于发展和丰富我国高校科研队伍,有利于完善高校科研成果向市场经济要素的成功转化环节,有利于发挥高校科研成果引领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一直通过形式多样、贴近公众和参与性强的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活动,向社会公众展示中科院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十二五"期间,中科院信息化建设专项设立网络化科学传播服务工程项目,项目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为牵头单位,秉承"发布、传播、分享、交流、服务"的宗旨,构建了满足信息发布、科学普及、学术交流需求的网络化科学传播体系,使中科院网络科学传播服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科学家参与科学普及工作提供便捷的平台和渠道,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为中科院树立了科学传播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丝路")建设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战略需求,提出"丝路"智库网络与协同平台一体化支撑框架,包括智库网络与人才计划、协同创新平台与信息化科研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通过分析,提出若干科技支撑计划建议:依托中科院科技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科学家联盟",建立和发展"丝路"国际智库网络;依托地学领域e-science科研环境和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提出"丝路"国际科研协同创新平台框架,建立和发展包括数据共享、协同交流、在线研讨、即时通讯等在内的信息化科研环境;针对智库科学决策的需求,提出"丝路"重大问题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和发展面向PRED的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工具库等支撑系统;提出"丝路"科技人才计划和国际合作计划,促进本区域的能力建设,提高本区域的科技支撑力量,增加本区域的研究基础,为长期有效支撑"丝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协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对"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的分析,借鉴国际知名智库管理经验,立足中国科协自身特点,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建议.一是明确智库发展战略目标和定位,从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学术支撑三个方面夯实智库建设基础.二是形成智库核心产品,畅通智库影响渠道,提升智库影响力.三是建议实施养"心"工程、强"翼"工程和链"家"工程,协同推进中国科协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  相似文献   

17.
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高等学校,通过股份制的形式,以吸纳企业投资为主,政府资助为辅,构建工程研究中心,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产学研合作,政府、企业、高校、民间基金组织共同投资,用股份制构建工程研究中心1.组建广州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的目的。工程研究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科技开发实体,其主要宗旨是将有市场价值的重要应用科技成果进行后续的工程化研究和技术组装,从而开发出适合经济规模生产的共性技术和主导产品,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因此,建立广州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的根…  相似文献   

18.
结合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要,针对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更好地支撑和完善人才培养中第一课堂的不足,以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构建了通过文化驱动激发学习源动力、打造工程教育支持系统拓展第一课堂、搭建立体架构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培养实效的三阶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炜 《大众科技》2006,(2):140-141
创建研究型大学正成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所追求的目标。文章主要论述了科技创新基地对建设研究型大学的意义:基础研究是研究型大学科学研究的最基础的环节;重点实验室则为基础研究汇聚了一流的人才和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条件;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是研究型大学的特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则成为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科技期刊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助力地方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潜能。【方法】 从科技期刊的基本功能出发,分析科技期刊在科研成果传播、科研人才培养中所具备的优势,以及在科研成果转化中的纽带作用。【结果】 科技期刊可为地方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和知识服务,但目前存在重发表、轻应用,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间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结论】 科技期刊应以地方科技创新需求为目标,采取加强区域内期刊合作等服务地方科技创新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