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领域是民主社会的民主调控机制之一,公民在公共领域里通过自由辩论对国家政策和事务进行公开的评判与监督,形成公众舆论。公众舆论分为理性的公众舆论和非理性的公众舆论。前者有助于国家制定正确的政策,防止国家的专断;后者则可能会成为消解个人权利、影响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新闻媒体作为理性的公众舆论的载体承担着引导公众、疏导公众情绪的舆论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2.
杨洋洋 《情报杂志》2024,(1):167-175+105
[研究目的]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探讨影响舆论聚合的关键要素,既有助于舆论信息的高效传播,又能够提高政府舆论调控的速度和精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采用VAR和fsQCA相融合的方法,选取28个视频平台负面事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VAR模型验证了信息粒度、公众行为与舆论聚合之间的两两变量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fsQCA方法探究了信息权威性、信息覆盖度、信息报道率、公众关注度、公众活跃度、公众参与期6个前因条件组合对舆论聚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论]研究发现,信息粒度、公众行为与舆论聚合之间存在显著的两两变量因果关系,挖掘出了8种导致高舆论聚合的条件组态,信息报道率、公众关注度、公众活跃度为核心条件,提炼归纳了公众行为驱动型、信息粒度驱动型、信息-公众驱动型的三种高舆论聚合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戈  张祖成 《情报杂志》2023,(8):116-122+128
[研究目的]探究“蹭流量”下网络公共舆论形成机制,可以弥补现有研究对网络公共舆论中媒体与公众聚合关系分析的不足,对促进网络公共舆论有序形成提供思路。[研究方法]基于40个网络热点舆情案例的QCA分析,从注意力引导和信息误导的视角出发,研究“蹭流量”下媒体属性、事件属性、流量行为和公众行为如何相互作用并影响网络公共舆论的形成。[研究结论]网络公共舆论形成受多因素共同作用:流量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公众行为发挥调节作用;媒体属性、事件属性发挥媒介作用。从源头出发扼制“蹭流量”行为,维护网络公共舆论的有序形成,政府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赋能,建立常态化流量跟踪和回应机制,加强公众情绪引导和网络舆论环境监督。  相似文献   

4.
孙忠学 《科教文汇》2007,(5X):152-152
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是发挥政府职能的重要手段。充分正确运用政策宣传,强化舆论引导功能,有利于明确政府理念和意图,拓展公众传播渠道,化解利益连带方的误解和对立情绪,使不同体制转型过程中的社会阻力大大减少,推动事业顺利发展。尤其对我们广告设置中心这样的新生事业承载体,正确、充分的运用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是必不可少、举足轻重的。  相似文献   

5.
王润 《情报杂志》2021,40(1):139-143,55
[目的/意义]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多元社会思潮交汇和引发公众追忆的热点事件,基于“大江大河”网络舆论考察热点事件网络舆论形成的机制与舆论场融合新模式。[方法/过程]将抓取的584条新浪微博精华帖作为扎根理论分析的经验资料,实施开放式编码、轴向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三个编码过程,进行自下而上的理论建构。[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博互动中的剧情评价、追星推剧、情感共鸣三者的互相作用形成了微博舆论场的社会心理机制,多元主体将剧情发展与身份角色、生命历程和情感体验融为一体,促使产生社会共情效应。追求社会共情是理解舆论场融合的新视角,积极联结起主流意识与公众主体,打通社会舆论场内部的壁垒与隔阂,形成社会凝聚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形势下,以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为主要载体的网络舆论,成为传统舆论新的传播模式和途径。网络舆论监管成为当前舆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云计算获取发布在互联网中最新的舆论信息,以此提高舆论管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心物场"理论为基础,构建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理论模型,并以厦门大学为例进行实证调研,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的主要因素,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网络舆论行为态度对网络舆论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为0.03,T值为0.28,直接影响效果较小,且统计不显著;网络舆论行为评估对网络舆论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为0.31,T值为5.40,直接影响效果较大,且统计显著;网络舆论行为主观规范对网络舆论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为-0.08,T值为-0.87,直接影响较小,且统计不显著;网络舆论行为意向对网络舆论行为的直接影响为0.61,T值为8.74,直接影响非常大,且统计显著;新媒体场对网络舆论行为的直接影响为-0.23,方向为负,T值为-5.16,统计显著。研究结果对于加强高校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与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Web2.0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虚拟社会越来越呈现出小世界网络的特性,英国伦敦骚乱以及刚刚爆发的俄罗斯游行事件,煽动者均借助社交网站进行舆论散播.网络舆论愈发成为影响国家利益、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若不对网络舆论给予及时关注和正确引导将对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损失.因此,如何进行网络舆论引导是新时期对完善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创新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提出的新挑战.本文的网络舆论引导研究试图回答两个问题:(1)是否需要引导?(2)如何加以引导?为此,首先提出网络舆论事件是否需要引导的3种研判方法,若加以引导,则进一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舆论领袖及潜在关键人物进行探测和挖掘,给出引导策略,为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网络舆论引导提供科学和定量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舆论领袖对网络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可以影响网络舆论的走向,因此识别网络舆论领袖对于及时掌握舆情、引导舆论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超网络分析法应用到网络舆论领袖的识别中,首先在对网络舆论构成及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社交子网、话题子网、观点子网等子网络,并根据三者间的关联关系将它们集成为一个完整的网络舆论超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可用以识别网络舆论领袖的超网络测度指标,包括节点超度、超边重叠度、集聚系数、平均最短距离等;最后通过"钱云会"事件的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认知盈余的出现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舆论逐渐成为公众发声与评议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在新形势下,如何合理引导网络舆论演化,对破解重大舆情危机,疏导公众情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认知失调视角,将个体之间的亲和度纳入经典HK模型,形成改进HK模型,在此基础上,集中分析了初始观点坚持度,异质信任水平,个体亲和度,观点影响阈值对网络舆论演化的影响,并以2015年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对上述研究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显示,观点坚持度在均值为0.5的正态分布条件下,观点会较快完成演化;较大的个体亲和度和观点影响阈值对舆论的演化具有加速效应。最后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应对重大舆情危机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舆论在先,动乱在后”,已成为普遍共识的认知。研究舆论的形成机理及其演化规律,进而调控社会舆论传播的导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物理学角度分析了舆论的形成机理,认为其类似于一般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包含潜伏期、活跃期和衰减期。并用MAS仿真技术定义了舆论演化的规则、模拟了舆论演化的过程和总结了舆论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准确把握公众微博评论中所反映的公众观点并总结舆论焦点,有助于及时获取和引导社会舆情态势,对政府公信力、快速响应能力及执行力提升具有支撑作用。[方法/过程]文章针对当前政府微博评论社会功能发挥的现实要求和其文本特征挖掘的技术需求,从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智能语义理解和挖掘出发,提出了适用的细粒度四元组标注策略,构建了政府微博评论观点抽取与焦点呈现的深度学习模型POF-BiLSTM-CRF,即通过细粒度标注策略确定、Word2vec训练词向量、BiLSTM评论特征学习进行标签及其概率输出、CRF学习上下文实现微博评论标注优化,以及观点聚类和主题词提取后最终呈现舆论焦点。[结果/结论]针对"中国警方在线"微博评论的实验表明,文章所提研究框架和模型能够有效进行舆论观点的智能化提取,为快速把握公众观点及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五位一体"的网络舆论监控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对网络舆论监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文化环境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对网络舆论监控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五位一体"的网络舆论监控体系的框架模型,然后对模型中五大子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策略进行了相应的论述;随后从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处置流程出发,以案例的形式对模型的互动协作式运作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总结提出了文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类型增加及社会群体变动过程中,舆论场呈现出基于介质、群体、功能的分化和演变。以介质为观察视角,发现当前舆论场已分化成社会口头舆论场、传统媒体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舆论场分化背后是利益、权力、认知、价值甚至群体分化,而多元的分化不利于社会共识和凝聚力形成,需要政府等积极作为以消除或弱化舆论场分化带来的负面问题。  相似文献   

15.
舆论信息的利益生产可能性边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年 《情报科学》2001,19(1):106-109
本文运用经济学生产可能性边界概念对舆论信息的生产开展政治学(利益)分析,指出当代舆论信息的生产实质上是一种利益优化组合方式,应遵循利益的相容和增进原则。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对国家安全影响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发展,舆论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舆论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状态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从非传统安全观的视角看,由于网络舆论传播的普遍性、跨国性、复杂性、不可控性等特点,网络舆论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新问题。本文论证了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研究了网络舆论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冲击,提出了针对网络舆论的高度重视、疏导结合、有效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常宁  刘明强  范振坤  张心淼 《情报科学》2023,(11):120-127+169
【目的/意义】本文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探究社交媒体热点事件舆论信息传播过程中,信息、信息人、信息环境、信息技术各变量如何产生作用,进一步研究触发热点舆论传播的各影响因素和触发机制。【方法/过程】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构建模型的研究逻辑,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1970个有效样本,重点分析影响热点舆论信息传播的各变量及影响过程。【结果/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信息的隐性特征、用户的理性程度、用户对信息内容的共情心理、用户评估个体利益的获得情况、因社交关系形成的舆论环境等多个因素对触发热点舆论传播有明显影响。其中,热点舆论信息的隐性特征可引发用户的共情心理,是触发舆论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共情心理会正向影响用户的舆论传播行为。用户的社交关系数量在一定阙值数量范围内时,社交关系数量越多,用户传播舆论信息的可能性越大。用户对热点舆论的理性判断会负向影响传播行为。当传播信息有利于社交媒体人设时,会促进用户的传播行为。【创新/局限】挖掘出触发热点舆论传播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过程。在后续的研究中,将扩大触发因素的研究范围,来进一步完善触发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8.
范臧辉 《中国科技纵横》2010,(1):204-204,239
在传播科技的发展史上,一般地说,每出现一种新的更为先进的传播媒介都会扩大人们传播新闻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度。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深化,对网络舆论的研究业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舆论的形成与规律研究和网络舆论及传统媒介的特征对比,进而阐述网络舆论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是实现公众与社会良好沟通,维系党群和谐关系的重要桥梁.如何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民情,反应民意,从而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已经成为当前政府职能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广西区市级政府网站建设为例,从政府网站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以及舆论引导等方面对我国政府网站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静  赵玲 《现代情报》2013,33(6):14-18
网络环境的自由、开放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较好的言论表达场所,网民的多样化言论丰富了舆论的内容,但也打乱了网络的秩序,使得理性与情绪化舆论并存于网络。本文通过对网络理性化和情绪化舆论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层次分析确定各个因素对于网络舆论理性化的影响权重,提出网络舆论的理性化和情绪化与信息发布数量、信息沟通渠道和事件的性质有着紧密的联系,减少网络舆论的情绪化行为必须从信息和事件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