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公共管理伦理学》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本人认为,上好《公共管理伦理学》这门课,必须对原有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对象等观念进行变革。改革后的《公共管理伦理学》的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所不同,教学目的由学而思,教学方法由教而悟,教学对象由单一主体到互为主体。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公共危机形势比较严峻。治理理论认为,公共危机管理不应只是定位为政府领域的管理,而应将它定位为一种全社会领域的管理,以充分发挥NGO等社会主体的作用。因此,要明确政府与NGO的角色定位,健全NGO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机制与法制,以实现公共危机管理的"善治"。  相似文献   

3.
农民对农村电、公路等公共服务建设满意度较高,对用水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满意度较低。因此,政府应成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主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互动的利益表达及公共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4.
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公共管理核心课程设置中价值目标的缺失,探讨了伦理学与价值分析在公共决策过程和公共管理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并就公共伦理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内容,以及公共管理教育中实现伦理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湖南农业大学对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行了探索,其建设举措是"一个目标、两种途径、三方管理、四维保障"。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实践教学基地的主要特征是班系集中安排实习、无缝隙对接功能、广高深参与公共生活。经过多年努力,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增强了学生服务"三农"与社会的责任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培育了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能力,优化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形成了互惠共赢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农村公共生活模式的变迁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生活是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受"总体性社会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的影响,改革开放前在我国农村形成了一种运动式、集权化的公共生活形态。1978年,改革开放为农村公共生活的变迁奠定了新的制度基础,农村公共生活开始转型。1988年,村民自治制度实施后农村公共生活实现了现代化转变。当然,在未来还需要妥善处理农村公共生活空间的拓展与政府宏观秩序控制的矛盾;引导和规范农村组织多元化发展,发挥乡村主体多元治理的合力;通过治理机制的建设,激发村民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案例教学方法。公共管理伦理学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在于:其一,课程教学的目标不是公共管理伦理理论,而是公共管理的实践;其二,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和实践性;其三,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公共管理伦理学课程案例教学实施一般包括案例选取、案例呈现、案例讨论与案例总结四个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8.
课程体系设置决定着学生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影响着公共管理本科专业的发展。通过对全国6所设置公共管理本科专业高校教学计划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课程总体设置繁杂、随意性较大、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优化不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忽视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公共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是搞好公共管理本科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笔者认为以"双能型"师资为突破点,以专业—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强化实践技能为手段,优化与合理设置公共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公共管理实践人才,能有效提升我国公共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多中心理论认为公共管理服务不应由单一主体提供和完成,而强调公共管理服务的多元主体,从而将多元竞争管理机制引入到公共管理服务过程之中。与多中心理论的原则不同,我国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大学生创业基地正逐步形成“闭门造车”的格局,对创业基地建设及运行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改变这类影响的方法就是打破高等学校为主体的格局,形成政府机构、高等学校、市场企业、风投机构等单位共同参与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和运行的多中心状态。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间,我国的公共管理经历了由传统公共管理向新公共管理的转型和过渡。"新公共服务"理论则是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理论,其核心理念是:政府的功能是服务而非"掌舵"。以"新公共服务"理论审视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管理中的"末位淘汰制",可以发现它的诸多弊端,应该从教育管理机构职能转变、教育管理干部意识转变、教育管理政策导向转变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三层对接"是指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师生对接职业岗位,是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最新运作机制。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在湖州市公共实训中心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从实训基地的落户、投入模式、实训项目开发、管理与运行等,都充分体现了"三层对接"的职业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道德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对道德行为的影响是伦理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建立"心中的道德规范"是加强伦理学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道德心理活动及道德心理理论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心理,道德规范,道德实践,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相似文献   

13.
"整体政府"理论缘起于西方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其基本的涵义是公共服务机构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实行的包括政府内部合作,政府与非政府治理主体的协作,以及新的行政文化在内的新的治理模式。作为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及完善,整体政府有效的解决了行政领域存在的"碎片化"和部门的自我中心主义,增强了合作与协调,从而提高政府的效益与效率。  相似文献   

14.
"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理工类和经济管理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抽象难学的一门课程。本文从"线性代数"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出发,剖析其存在的原因,总结了在课程建设中的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5.
钟铧 《高等理科教育》2011,(5):146-150,156
"主导—主体"网络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网络教学为辅,能够使传统课程和网络课程优势互补。在当前高校"主导—主体"网络课程建设的初期,存在着课程网站建设水平低、网络课程负责人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教学利用率不高,组织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主导—主体"网络课程建设必须与教学改革一体化推进。就这一过程的完善而言,提高认识是观念基础,教学改革是实践关键,行动研究是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基层公共管理主体包括乡镇政府和基层非政府公共组织,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基层非政府公共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则发挥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师生矛盾是教育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个矛盾,如何消解师生间的矛盾,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以可普遍化原则和话语伦理学原则为核心内容,希望通过主体间性的商谈与沟通建立一个理想的话语情境,对解决当下的师生矛盾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职能缺失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强、发展农村经济力度不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效能不高、社会管理实效性不强"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存在的各种原因,要采取"建立服务型政府,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村干部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服务理念,实行政务公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化解乡镇债务"等对策,加强基层政府职能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是政府应对风险社会与公共危机的能力表现,具有应变能力强、整体性要求高、覆盖范围广等特征,是加强社会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着全民危机意识淡薄、管理主体不明确、工作不到位、危机管理法制机制不健全、信息管理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应在全社会树立危机意识,强化管理责任,引入公共治理理念,完善危机管理法规,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危机信息管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为抓手,夯实社会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益阳师专学报》2014,(5):F0002-F0002
李建华,男,湖南桃江人,哲学博士,教授,湖南城市学院党委书记、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伦理学与公共事务》主编。兼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国家出版基金评委,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伦理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哲学、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440多篇,出版著作40多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