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力丹 《青年记者》2012,(36):90-91
辜晓进是以《走进美国大报》在我国新闻传播学界闻名的,那时他是新闻传播业界的一员,后来他还有不少著作出版,但这本书是奠基之作。现在他转到新闻传播学界,再出新著《当代中外新闻传媒》,值得祝贺。这部书稿与传统的外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2006,(1):60-60
《新闻导刊》2005年第3期发表了郑京湘的文章《拓展新闻写作思维的八种意识》.其中提出了分形思维意识观点。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被称为媒体的旗帜、灵魂、火车头。近些年,报纸的评论有些什么发展和变化?本刊第8期曾刊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涂光晋女士的论文《公众言论走上媒体》,论述了近年来我国报纸评论的一个显著变化。本期继续刊登涂教授的文章,以翔实的材料,透彻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评论的又一显著变化——回顾我国近现代报刊评论的历史,它首先是作为媒体(也包括创办者和主编)表达自身观点最为得力的手段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王韬的《循环日报》、梁启超的《时务报》、陈独秀的《新青年》、张季鸾的《大公报》等等莫不如此。即使…  相似文献   

4.
传媒资讯     
《新闻天地》2006,(11):50-51
国内中国批驳境外媒体新闻造假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10月10日表示,最近境外一些媒体报道我国器官移植医疗活动时编造虚假新闻,恶意攻击我国的司法制度。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说,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境外媒体,在前不久编发了一条新闻,说记者伪装成一个患者家属,到某一个医院了解情况,医院有人说多少钱就可以移植器官,他据此认为存在贩卖器官的现象。实际上,在新闻播出的前一天,这个媒体记者对新闻发言人本人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专题独家采访,采访的主题是要了解我国在实行器官移植管理办法之后  相似文献   

5.
姚滢 《新闻前哨》2007,(8):60-60
在新闻学院里,传媒学子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和未来的工作。到底应该如何认识这些在他们头脑中萦绕、在嘴边传播的问题呢?我们特增设"校园焦点"专栏,希望能与学子们关注的焦点同行。[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刘琼 《青年记者》2006,(6):44-44
新闻线人在国外早已出现,在我国则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随着都市报的兴起,媒体对新闻线索的争夺日益激烈,新闻线人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壮大。新闻线人的出现,在给新闻单位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也给传统的新闻观念和机制带来了很多创新。突破了新闻信源无偿的观念著名的信息论创  相似文献   

7.
刘保全先生是一位勤奋多产的学者。他1960年被选飞行员入伍到空军部队,后改行从事新闻、宣传、秘书等工作,1979年从部队转业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  相似文献   

8.
9.
姚志能 《新闻界》2007,(3):130-130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蓝鸿文的近作《面向新闻界(增订本)》出版后,在新闻界引起了很好的反响。笔者记得1995年8月,蓝教授的初版《面向新闻界》受到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欢迎,《新闻界》杂志不仅作了报道和评述,姚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平民泛指"普通的人民",新闻传播中的"平民意识"是指将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普通老百姓的身上,以主要的篇幅和时间,运用现代传媒的各种手段,充分及时地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其喜怒哀乐,让老百姓在新闻报道中唱主角。笔者通过多年的新闻实践深刻认识到,新闻从业人员树立平民意识是打造新闻精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组织评选的第四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近日通过评审鉴定,由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理论刊物《传媒观察》光荣当选。  相似文献   

12.
据《新闻与写作》:中国传媒产业研究近20年来引入了大量微观和宏观经济分析的手段,形成了多样化的研究视角,但是结合经济元素和文化、政府政策对传媒业进行考察的“多学科型”研究仍处于弱势阶段,实际上传媒业的发展从来也不可能离开其存在的环境,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和市场法人,传媒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依附性、派生性很强的产业。有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组建《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课题组,在理论逻辑和实证研究的架构下,提出“传媒发展指数”这个概念,从系统依赖的角度来考察传媒经济的发展及其社会性、环境性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外媒体出现了中国报道热,通过分析其特点、成因和影响,我们认为,中国崛起是中国报道热最深层的动因,中国报道热的影响是全面和显见的,它导致新闻价值的转移和国外媒体对中国市场的新一轮竞争。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中国报道热的意义和利弊有一个辩证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12,(1):34
传媒所报道的事实,以及报道角度和方式,都应体现法治意识,而不该传播非法治的观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和该院本科生史一棋在《传媒人要树立牢固的法治意识》中,对媒体的一则报道做了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一位解放军报的资深记者到某单位采访,单位的新闻干事拿出一篇洋洋数千言的稿件请其指点。记者还没看完,便对这位新闻干事说:“你的稿子里至少有20条新闻线索。每一条都是一篇相当精彩的稿子。”新闻干事茅塞顿开,抛开原稿,重起炉灶,一气写出十多篇篇幅虽短却有较强的思想性、针对性的稿件,篇篇精彩,篇篇新颖,受到军报编辑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刘冰 《新闻窗》2010,(1):88-89
以更加开放、专业的姿态对待传媒变革 2009年8月,《中华新闻报》发布了停刊清算公告,成为中国首个倒闭的中央级报纸,给报刊体制改革发出了紧迫信号。城市传媒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走科学发展之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运作媒体。  相似文献   

17.
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由他主持编著的《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和《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被誉为“中国新闻史学界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人类自从有了新闻传播活动以来 ,中外新闻作品浩如烟海 ,它们忠实地记录了历史 ,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不灭的足迹和翔实的史料。可以说 ,这些历史“碎片”闪烁着时代的精华 ,堪称时代的真金。本着借鉴历史创造未来的初衷 ,新华出版社推出了由白庆祥同志策划、主编的《中外新闻名著鉴赏大辞典》。该辞典续集在内共四卷本 ,收集中外新闻精品4000余篇 ,近千万字。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透视近二百年来中外新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可以饱览两个世纪以来的新闻精品。首先 ,精品来自于记者的慧眼识金。精品之所以“精” ,是因为事实本身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新闻传媒的角色定位与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鹏 《新闻记者》2006,(11):9-10
10月18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指导全党、全国今后一个阶段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文公布了。这一重要文件包含有相当多的新精神,学习、理解好这一文件,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是当务之急,尤其是直接有关建设和谐文化、新闻媒体和舆论导向方面的论述,更应该认真领会。由于新闻传播的特殊角色,本身是一个产业,存在着如何和谐发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新闻传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宣传者。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把握和贯彻《决定》的精神,在自己身体力行的同时,面向公众作好宣传工作,为建设和谐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尽力。  相似文献   

20.
经过两个多月的系统培训,日前,由《新闻与写作》杂志社牵线搭桥,北京市怀柔区委宣传部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新闻宣传干部培训班圆满结束,来自各镇乡和区直各单位的120名基层通讯员经过努力,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