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教育部根据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我们吴江市震泽中学确立了“立足校本,抢抓机遇,构建现代高中开放式网络学习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2000年,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一发布,全国的中小学校投入到如火如荼的信息化建设中。如今“校校通”工程启动已近三年,“某某地区全面实现‘校校通’”的报道也不断地见诸报端。实际上,目前全国的“校校通”工程应该是这样一幅景象:有的工程已经竣工(很少一部分地区)、有的工程还在实施(较多一部分地区)、有的工程刚刚启动(大部分地区)。但毕竟已经三年了,对其进行简单的回顾与阶段性小结,将三年中很多地方摸爬滚打出来的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启示收集起来,或许可以凝练出一缕光,点亮一段路。杭州市“校校通”工程建设的典范意义就在于它的规范化。从设计规划到网络建设、设备选型、软件选购、工程验收等各个环节都坚持统一标准、规范实施。在“校校通”工程建设没有任何相应标准与建设规范政策的情况下,杭州市教育信息中心自己摸索并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操作体系与工程验收标准,为各地“校校通”工程建设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和资料。“没有规范化、标准化,就没有信息化”,杭州市教育技术中心(杭州教育信息网络中心)黄柏洪副主任的这句话就写在我们“校校通”巡礼的第一站上。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 通过全面启动“校校通”计划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工程和项目,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2008年以后,以“班班通”工程建设、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化建设将基础教育信息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是教育部在全国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快教育网站建设是“校校通”工程实现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5.
学校机房管理几个小窍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地都在开展“校校通”工程,我市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逐步摸索出了几个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可靠、投入较少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学》2003,(1):8-9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和认识的过程。只有以此为指导思想的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7.
从2000年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来,国家投入资金已过千亿元。其中硬件设备的投入占较大比重。如此高额的资金投入,对于我国并不充裕的教育经费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数字。高投入是否带来了高产出?投入的大量硬件设备发挥了怎样的效益?在哪些方面发挥了效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相信这是每一位学校管理者都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校长应树立"科研为先"、"科研兴教"的意识,把学校教科研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从而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云浮市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勇于开拓,致力于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去年,我们瞄准目标定好位,对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在实施“校校通”工程方面,首先在市三中进行试验,定出适合全市推广的“校校通”工程模式,再作推广。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有90%的中学按照该模式实施了“校校通”。今年初,全市的乡镇中心小学已全部安装了多媒体电脑室,年底前将实现市政府提出的到2004年,所有中学、乡镇中心小学和县城小学实现“校校通”。  相似文献   

10.
姜一明 《吉林教育》2006,(11):35-35
1.应用先行首先积极创造条件,制定政策,鼓励、督促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在平时的工作中、在校务管理中、在班级管理中,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我们在2003年率先推行了网上办公系统,促使全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接入互联网,为顺利开展“校校通”工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鼓励老师们使用展示台、多媒体投影仪,提倡老师用电脑来写教案,  相似文献   

11.
12.
13.
从2004年起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以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的现代化,全面实现“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特殊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原则是:纳入规划,逐步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在今后一段时期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将从四个层面推进:第一个层面是在特殊教育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第二个层面是网络的普及和运用;第三个层面是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第四个层面是开发研制各类残疾学生专用的电脑等各种硬件和软件以及科技含量高的康复设施和设备。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有关“校校通”工程的全面启动,全国各地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城域教育网建设加快,我国中小学生拥有计算机的比例也从1999年底的123人一台提高到2004年底的35人一台;全国有15万所中小学能够开展信息化教育活动,占全国中小学校数量的20%;全国建设了100所高水平的信息化教育示范学校和1000所信息化教育实验学校,建立了一批信息化教育实验区,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教育;50万名中小学校负责人及各级教育行政管理干部、300万名学科教师初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5.
教育信息化生态观与新技术教育应用的科学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校校通”工程自2001年全面实施以来,已进入第6个年头。各地纷纷建设的校园网、城域网究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多大效益?很多信息化设备虽能提供非常强的功能,但常常没能有效利用就淘汰废弃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学校的资源库少则几十GB,多则成百上千GB,可老师们还是找不到适用的资源;各地教研部门进行了各种信息技术培训,而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常常用于公开课的“表演”。大投入、小产出,高投资、低回报……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要使教育信息化尽快进入深层次应用领域,突破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就必须从系统观、生态观的角度对之进行思考,构建和谐的教育信息生态。  相似文献   

16.
“校校通”工程是2002年上海市政府的实事工程之一,具体目标一是实现全市中小学电脑的标准化配置,二是基本建成宽带和专线的上海市教育城域网。在建网方面,上海教委选择了跟上海电信合作。上海电信的区县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具体负责这项工程,预计今年11月完成市一级的校校通,2003年完成全市所有中小学的校校通。沈钢,上海电信区县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一位精干的年轻人,向我们介绍了上海电信与校校通工程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我市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立足现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育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现代化基础教育为目标,努力实现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促进基础教育由传统型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18.
日前,恩施州教育局与中国电信恩施分公司签署了为期5年的合作协议。该协议规定:恩施州教育局充分依托电信固定网、移动网、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交互性,为全州上百家教育机构及1300多所学校搭建“一站式”信息化应朋平台,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校校通”“班班通”建设步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存蓝天下,  相似文献   

19.
沈蔚 《现代教学》2003,(12):13-16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应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环翠区,山海相依,气候宜人,环境优雅,是山东省威海市政治、科教和文化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这里成为威海市改革开放、对外交流的窗口。经过布局调整,环翠区现有中小学校32所,在校学生约4万人。2000年,环翠区提出在全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行动战略。短短五年间,环翠区在原有基础上,高标准建成微机室47个,在网微机总数5236台,人机比约为8:1。五年间,全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累计投资超过7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三大工程的建设:以微机室建设为标志的微机达标工程,以校园网建设为标志的“校校通”工程和以多媒体教室建设为标志的“班班通”工程。正是这三大工程,把环翠区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推到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