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以诠释表思想,以诠释成经典,是中国学术思想的两大形式特征。要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就有必要研究中国古代经典诠释。中国古代经典诠释,形成了许多诠释体式。具体研究这些诠释体式,是研究中国古代经典诠释的基本做法。"传"是中国古代经典诠释之最初体式。"传"体开创于《春秋左氏传》,完善于《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后衍生出"内传""外传""大传""小传""别传"等形态。"传"体在创立和衍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经典诠释的两大诠释思想传统,即"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  相似文献   

2.
女性类传以记载能够作为封建礼教忠孝、节义、贞信典范的各个阶层女性事迹为主,其中以贞顺、节义观为女性类传的主要思想内容。自刘向《列女传》首创女性类传开始,历代出现了众多女性类传,其中以皇甫谧《列女传》、解缙《古今列女传》以及刘开、孟涂《广列女传》为代表,这些作品在人物分类、入传标准、材料搜集以及内容记载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写作模式。类传中众多的女性形象,各自以母亲、妻子和女儿的不同身份,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古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精神境界。女性类传在中国史学史以及文学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湘妃和虞舜的感情传说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反映在今传最古老的经典《尚书》、《山海经》、《孟子》、《楚辞》、《史记》、《列女传》等六大系文献中。其中在西汉时期汇编的《列女传》中,湘妃故事被列在100余篇传记的首位,称为"元始二妃",在发生的时间和编载的时间上都是最早的。文章对六大文献的可信性与纪事特色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但"后现代语境"的基本倾向却是普遍存在着的。解构,是后现代主义作品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对旧作的一种再创造,以表达不同、甚至是全新的价值观。作为网络文学较早的开拓者,《悟空传》对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进行戏仿,它对传统经典的解构表现在对人物形象、叙事手法与故事主题的颠覆。  相似文献   

5.
西晋著名的学者杜预所撰前《春秋经传集解》为中国经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其著作贯彻以传释经的宗旨,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为价值和情感取向,同时还吸收了《公羊》和《杀梁》的少许内容。  相似文献   

6.
《列女传》是刘向编纂的一部旨在讽谏后宫、"以戒天子"官方文献。《列女传》采取了大量先秦、西汉文献,同时有刘向本人的加工和改造。《列女传》中有不少故事与《诗经》本事相关联,对这些故事进行考察,既能考见当时的鲁诗文献,也能考察《诗》本事编纂中的小说元素。《列女传》中的《诗》本事是《诗经》本事故事向诗本事小说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老子》有着职业文化背景,而不是一个原创性的个人文本。《老子》八十一章按其结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其理想形态可归结为一个由"原文本"和它的阐释、引申部分共同构成的传释性结构。《老子》"原文本"应是"语"的一种辑本,可能采自前代各种"语"文献。而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祝解》类文献,在功能和形态上对《老子》有着影响。辑录训诫式的"语"并对之进行阐释和引申,是大祝的职业性工作,《周祝解》是其职业文献。老子认同祝史文化中以"语"训诫他人的传统,并因此而采用《周祝解》类文体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娥皇、女英为帝尧二女、虞舜二妃,其事迹载在今传最古老的经典《尚书》、《山海经》、《孟子》、《楚辞》、《史记》、《列女传》六大文献系统及其他多种古书中。二妃与虞舜的感情故事,被称为"中国恋爱文学之祖"。文章谨对古书所见二妃名字、称号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9.
徐复祚的杂剧《一文钱》共六出,讲述了财主卢至虽有万贯家财,于人于己却悭吝至极,天帝释为教化卢至,假幻其相貌,并将其家私尽意施舍,最终卢至在世尊点化下开悟证果的故事。一般认为,该剧是自东晋时期的《卢至长者因缘经》敷演而来。但据考证,《一文钱》的故事原型可追溯至更早的《旧杂譬喻经》中"昔有四姓名伊利沙"一则,但在情节上有诸多变化,其与《旧杂譬喻经》中佛经故事及《卢至长者因缘经》互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较为特殊的一篇童话,被认为改编自堂胡安·马努埃尔《卢卡诺尔伯爵》里的一位国王与谎称能织出奇妙布匹的骗子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而现代学者杨宪益则认为,其出自中国公元6世纪南朝梁释慧皎所撰《高僧传》里的《鸠摩罗什传》中有关于"虚空细缕"的故事。虽然三个故事的寓意在本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可以看出《皇帝的新装》不仅受到其原型故事《卢卡诺尔伯爵》的影响,也与《鸠摩罗什传》有着很深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西晋皇甫谧是继刘向之后又一个大量创作杂传的作家,其杂传作品包括《高士传》、《逸士传》、《达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韦氏家传》。皇甫谧的杂传创作是小说式的,这不仅体现在其为传的旨趣与心态、选材态度与方式方面,更体现在其以杂传述志写心,而小说式的创作,使他的杂传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小说品格。  相似文献   

12.
《书传会选》是明初官修改订《书集传》的重要著作,是书援引宋元诸儒之经说以补《书集传》之未备、驳《书集传》之偏失。内容上,缀补蔡氏不得确论之处并填充史实以明背景,表现出《会选》重求圣人之心又兼考历代之变的解经蕲向;其持审慎公正的态度以驳斥蔡氏之偏失,理据甚明,多有可陈。经世思想上,于作为"治法"之"经世"有所发挥,并含蓄牵引现实以暗讽,而仍承宋儒"内圣"、"外王"并重而兼采治道和治法。  相似文献   

13.
"故训""传"是先秦时期就开始流行与运用的解经文体,到两汉时期伴随着经学的昌盛蔚为大观。惜先秦时期缺少独立的文本。马王堆帛书《相马经》的发现,是古代解经文体史上的一块活化石。其"故训""传"体例,证明了先秦时期人们对于"经"的解释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式,而且这种文体不仅用于解释儒家经典,同时在其他行业经典文本的传授中业已使用。  相似文献   

14.
刘向作《列女》诸传,其实是对司马迁所创立的纪传体作了创造性的运用。正是这种具有创造性的做法,不仅使杂传体得以形成,也使刘向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杂传的作家。刘向所作《列士传》、《列女传》、《孝子传》三传,不仅是杂传之“始作”,而且其中鲜明的小说品格,又开启了汉魏六朝杂传的小说化之路,汉魏六朝杂传由此成为唐人传奇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5.
名物训释是《诗经》学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元代许谦《诗集传名物钞》以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蔡卞《毛诗名物解》等名物训释为基础。用朱熹《诗集传》作蓝本,关注《诗经》经传义理的阐发,将名物训释和诗义相结合,展示了名物训释的另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6.
成书于汉代的<列女传>是中国最早的妇女史专著.敦煌汉简可见"分列女传书"简文,如果释文不误,可以说明这部著作传播的广泛.<列女传>中<母仪传>中编辑的一组"教训""子孙"的故事,体现出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邹孟轲母"教子事迹,是<列女传·母仪传>中最具亮点的故事.其中也有涉及孟轲"既妻"即"处齐"时事,而我们更为关注的,是有关"孟子之少也"时的教育方式.早期教育主题由礼仪向道德的转变,反映了<列女传>成书前后鲜明的时代文化特征.考察汉代教育史,确实可以看到相应的例证.而东汉以后家庭中母亲主持的早期教育偏重文化偏重理论的倾向的出现,也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列女传·母仪传>早期教育故事给我们认识汉代妇女的地位和儿童的生活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讨论教育史、家庭教育史、妇女史和未成年人生活史,不应忽略<列女传·母仪传>中举示的以女子为主体的家庭早期教育典范.  相似文献   

17.
《胡氏春秋传》是南宋学者胡安国用义理进行注释和解说的名著,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如注《春秋》"元年"就舍传求经、借经抒理,把"元"解释为"始"、为"大";后又完全以已意地把"元"解释为"一"和为"仁",来阐发自我的理学思想,把《春秋》学纳入了理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刘向的《列女传》每一篇故事的结尾都引用了《诗经》的句子作结。这些故事所引用《诗经》的句子 ,有的与其内容相符 ,有的相近 ,有的则不是用其本义 ,而是借用诗中的形象与语句表达自己的感情 ,借诗以言其志。《列女传》在引用《诗经》的观点及欣赏《诗经》的心态方面取得了某种和谐和统一  相似文献   

19.
各家派尊其祖典为"经",乃晚周以来之旧习。《离骚》诸赋为当时人所推尊,主要还是因为其文采,以及带来的贵显,故才"世传《楚辞》"。而"汉武爱骚,淮南作传",更可证其自文景以来一直为文章之士奉为经典。正如《老子》称"经"一般,《离骚》称"经",也只是在传注说解时才称"经;"至于平时称引,也只称《离骚》。王逸注《楚辞.离骚》时命为《离骚经章句》,只是依当时注释体例,非为特意抬高其地位而加"经"的。  相似文献   

20.
《柳毅传》是唐传奇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前人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品的语言、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而鲜有从思想的维度对其进行解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大多具有注重思想内涵与伦理教化的特点,《柳毅传》就蕴含了丰富的儒、释、道思想。这些不同的思想极大地拓展了《柳毅传》思想的深度与广度,增添了传奇作品的思想魅力,为《柳毅传》成为传奇名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