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红  刘方 《贵州教育》2012,(17):29-33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98—99页。 教材简析 统计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你能跳多远》是结合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教学而安排的一次实践活动,主要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收集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实际价值。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例,呈现了怎样进行立定跳远才能跳得远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假设进行实验,收集由不同跳法得到的数据,并整理、分析数据,获得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尝试在化学物质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笔者通过PAT量表法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前后测.实验数据表明,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能有所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吴良根 《四川教育》2010,(12):37-38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上,探究式教学常常流于这样一种形式:教师引导学生遵循课本上正确的推理逻辑、预定的探究方向和简单的实验操作,来验证书本上科学知识的正确性。这样的探究教学必然会使学生形成这样的科学观与探究观:探究学习、科学实验只不过是在证明一个已知结论的假设而已。相反,真正的探究在于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猜想,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设计与验证,  相似文献   

4.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做同样的数学题。对笫一组的学生,每傲出一题奖1美元,而第二组的学生不管做得对与错,不给予奖励。实验观察到第一组的学生做得又快又好。实验结束后,有一段空闲的时间,学生喜炊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猜猜看,在这种情况下,哪组会有更多的学生继续做题?我想,会有不少的人选择第一组。实验结果却正好相反,第二组做题的学生更多。这说明了什么呢?“过多的外在表扬和奖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假说—演绎法”建立在学生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假设问题可能存在的答案,再根据答案进行推理,最后通过实验检验是否正确.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答案一致,则假设正确,反之则说明学生的假设错误.“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是学生提出问题、基于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实验检验、判断正误、得出答案.通过严谨的解题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题效率,使学生在解决生物题目时做到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6.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做同样的数学题。对第一组的学生,每做出一题奖1美元,而第二组的学生不管做得对与错,不给予奖励。实验观察到第一组的学生做得又快又好。实验结束后,有一段空闲的时间,学生喜欢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猜猜看,在这种情况下,哪组会有更多的学生继续做题?我想,会有不少的人选择第一组。实验结果却正好相反,第二组做题的学生更多。这说明了什么呢?“过多的外在表扬和奖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事实上,在今天的小学课堂上,教师仍然会不时地下达诸如“表…  相似文献   

7.
"摆"一课是从运动方式来认识摆的,基于"做中学"理念,使学生从观察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对问题作出合理假设,在合作中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在讨论中依据事实作出合乎实际的推论,并应用结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能力看,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控制变量"搜集影响摆的快慢的证据,通过测量与记录,遴选实证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发展对比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一、现状解读,聚焦问题纵观统计与概率教学,安排学生实验操作是广大教师的一个共识。但是也存在疑惑,有的教师提出:在摸球实验中,部分学生凭借经验对摸球结果已经做出了正确判断,为什么还要进行摸球实验?是不是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为了"操作而操作"的伪实验过程?还有的教师提出:开展摸球实验过程往往会出现与实际结果"相反"的偶然性数据,学生面对这样的数据反而对正确数据产生了糊涂和怀疑。这样的数据究竟是成就了实验,还是破坏了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教育实验研究法 以赫洛克的一项实验研究“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为例。研究的问题是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什么影响。研究中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理论,先提出假设:表扬和鼓励比批评和指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验证这个假设,研究者选取了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为被试,对这些被试先进行一次测验,以测验成绩为基础,将被试分成四个相等的组,让四个组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共进行5天。这四种情况是:  相似文献   

10.
虚拟语气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用来表示说话人所说的话并不是事实,而是一种假设、愿望、怀疑或推测。只有在非真实条件中才使用虚拟语气。假设的条件不能实现则是非真实条件句。如何判断这个假设条件通常有三种情况:与过去事实相反,与现在事实相反  相似文献   

11.
在输出假设和社会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实验要求受试者在每个星期至少进行两次自由写作练习,每次写完之后要数一下写出的单词数目,敦促学生提高写作速度。实验时间为四个星期。实验结果证实了输出假设以及社会文化理论的“思维语言化”促进思维发展的假说。数据表明,学生对这种训练方式认同程度很高,通过自由写作训练,学生增强了写作兴趣、写作的速度意识,有助于其提高写作流利性,并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陈水生 《福建教育》2007,(7):115-116
科学数据的收集处理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是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关键。小学生学习的数据的收集处理方法还很少。而在科学课实验中产生的数据,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收集处理,学生就很难从中找到科学的普遍规律。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科学地收集、记录、汇总数据,不但能帮助学生从中找到科学规律,还能从全班各小组实验数据中找到普遍规律,克服课堂上学生只能从一次实验数据中寻找科学规律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一、探究的模式化和简单化问题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探究常被僵化、简单化成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资料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相互交流这样一套固定的模式。有些十分简单的问题,通过观察就可以找出答案,教师也要学生先提出假设,再设计实验,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在  相似文献   

14.
《转陀螺》是继《小车的运动》、《摆的研究》后又一个让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探究活动,再一次使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来搜集证据,验证假设。在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们选择了“强化学生在对比实验中控制变量能力培养”这个专题。针对此,我对本课设置的目标为:1.能对影响陀螺转的时间长短的因素作出假设;2.能设计实验验证假设,自觉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并通过自己亲自验证后,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3.知道陀螺重心低、质量大、形状是圆形时转得时间长;4…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科学探究中,需要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一建立假设一收集证据一验证假设一交流评价这一系列的过程来完成某个问题的探究。要想顺利完成科学探究,必须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各种科学探究的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数据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其中,归纳推理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猜想与假设是指对现实生活和科学实验中出现的事物的因果关系、规律性的现象作出假定性预判。作为一种理性思维的形式,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手段,是探究者根据已知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猜想性预见。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实验的实施。在科学探究实验中,提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除了为探究活动指明方向,更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科学探究中,需要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一建立假设一收集证据一验证假设一交流评价这一系列的过程来完成某个问题的探究。要想顺利完成科学探究,必须在探究过程中渗透科学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各种科学探究的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数据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其中,归纳推理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可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合作与交流入手。教师有意识的,分层次的加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进行实验探究的机会、条件、器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定才能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9.
蔡俊玲 《考试周刊》2013,(19):136-136
初中物理倡导探究方式与探究活动,在每节内容中安排小探究,在每章中安排大探究,探究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观察、实验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猜想和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制订计划,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或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进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使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课标要求,实施探究式教学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等环节后,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找出物理规律。分析数据找出物理规律有时要花很长时间,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的老师就走捷径,直接把数据理想化,凑合成可以“探究”出规律的数据来,再让学生很容易“分析”出其中的规律;或者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用结果来验证实验得到的数据是否正确。这种对实验所取得的数据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严重违背了课标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