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辉 《广西教育》2008,(34):26-27
“问题表征是指根据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问题的结构,构建自己的问题空间的过程,也是把外部的物理刺激转变为内部心理符号的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问题表征可以说是一种过程,即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内化;也是问题理解的一种结果,即问题在学生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学生问题表征能力的强弱对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因其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与思维的开放性,培养学生问题表征的能力也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问题表征是指根据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和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问题的结构,构建自己的问题空间的过程,也是把外部的物理刺激转变为内部心理符号的过程。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问题表征意识;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生的问题表征欲望;注重问题分解,发展学生的问题表征路径;尝试问题转化,拓展学生问题裹征方式,从而全面有效地培养起学生的问题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学地理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逐步在提高,中学地理测试题的表述也开始趋向抽象性和逻辑性,尤其是地理高考题最为明显,而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高中生必须具备较强的问题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4.
莫景昌 《广西教育》2014,(38):88-88
针对高中物理教学忽略培养学生问题探究能力的现象,提出应开展预习工作,培养问题意识,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串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5.
“探究研讨”法旨在鼓励学生亲身参加科学实践活动,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它的基本特点是:课内鼓励学生在小组探究中提出各自的研究问题,再通过研讨得出结论。“探究研讨”法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蒋雅琴 《考试周刊》2014,(40):180-181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每一位当代公民的科学素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素养要从小培养。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培养小学生特别是山区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教育要求和教学方式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既可以使三年级小学生亲身体验到探究的乐趣,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又可以使学生逐步提高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A3):10-12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并不会教给学生很多复杂的科学知识,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素养,让学生能够对事物和世界保持科学客观的态度。而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表达能力,才说明他们真正拥有了科学思维。所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也同样是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文章简要分析了科学表达的重要性,并且以此提出了对小学生科学表达能力培养的一些具体开展途径,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小学生科学素养构成的核心构件之一。而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各种技能,二是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科学探究技能和科学探究理解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从教学实践的情况来看,我们都十分重视通过多种途径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各种过程技能的发展,而往往忽视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理解力,并且方法不多,更严重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割裂了二者业已存在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0.
11.
进入高年级,作文成了困扰师生的难题。有的教师主张多观察、多读书;有的主张多写多练;有的主张以说促写;有的主张作文指导课生动活泼,让学生放开手脚,尽情地去想象,愉快地作文。习  相似文献   

12.
“六善”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善问、善言、善论、善研、善文、善引、善问是善于提出适于小学生自己探究的科学问题;善言是学生有较高的科学问题和研究过程的阐述能力;善论是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案具有较强的交流和讨论能力;善研则是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能够进行科学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3.
当前,科学模型的建构主要有要素取向、行为取向、认知取向和建构取向四种不同的研究取向。要素取向侧重模型建构的要素解析,行为取向关注模型建构的外显认知行为,认知取向注重模型建构的内在认知行为,建构取向强调模型建构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尽管这些研究取向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模型建构的特质,但建模的认知机制尚未得到有效揭示。鉴于此,本文建构了问题表征取向的科学建模理论,包括抽象表征、赋值表征、图像表征三个外部表征和知识表征、方法表征、数学表征三个内部表征,并得出以下启示:科学建模理论要兼顾理论性与可操作性、兼顾外部表征与内部表征、兼顾静态性与动态性。  相似文献   

14.
赵翠芬 《云南教育》2001,(22):36-3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口语表达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秋开学,全国小学已使用依据修订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新教材。修订版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文习惯。”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可注意下面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让学生想说培养学生说话的主动性,首先要学生开口,要有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的欲望。所以第一步就要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愿意与别人进行交谈。…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 ,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从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是学生主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学生敢于质疑 ,善于质疑 ,才能促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消除心理障碍 ,增强自信心 ,使学生敢问长期以来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教学中教师只偏重于以学生接受知识形成技能为主 ,采用教师提问学生答的课堂教学模式 ,压抑了学生好问的天性 ,导致…  相似文献   

16.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它既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与灵活应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呢?笔者提出几点粗浅的见解。一、掌握规律性知识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小学数学中的规律性知识是指四则运算的定律、性质、法则和公式等基础知识。在教材里,它内容多,贯穿于各个年级的教学中,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规律性知识的教学。1.引导学生参与法则、公式等的推导,掌握计算方法。教育家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是重建,…  相似文献   

17.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对小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其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建设良好的学校人际氛围,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用在如何按照社会要求设计自己、发展自己方面,有利于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发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呢?笔者以为有两大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侯月华 《宁夏教育》2009,(12):56-56
口算是学生对数学计算对象思维活动过程在口头上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大脑的数学思维活动。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不但可以提高思维能力,而且有利于发展数学能力。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口算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20.
陈瑜 《华章》2011,(31)
世间知识,浩如烟海,在学校的有限时间里是不可能把每一类,每一门的知识教学完.况且知识本身也在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知识可能被遗忘,但能力却不会被丢弃,它将伴随你的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