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于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国际规则日益接轨的中国来说,宏观调控行为必须依法进行。基于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总体或总量协调和管理的考量,宏观调控行为显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行为,更非传统意义上的抽象行政行为。其行为性质的综合性和有机性,决定了宏观调控行为不单指决策行为,也包括执行行为。面对政府失灵的不可避免及与法治化的偏离,进行宏观调控行为法治化的反思研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强烈的现实需求。我们应进一步强化该理念,并适时进行宏观调控行为司法救济制度重构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市场失灵要求政府权力的介入。宏观调控法治化的必要性源干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宏观调控行为须以尊重市场和维护社会公益为目标。宏观调控法的价值目标决定了宏观调控行为必须遵循基本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3.
社区参与离不开政府的干预,但政府干预行为不当又造成"政府失灵",严重影响社区参与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通过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中政府不当行为的种种考察,指出与社区争利、调解矛盾不力、偏袒开发商、以权谋私是目前造成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并对其不当行为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机制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是无可质疑的,但即使成熟完美的经济体系也存在市场失灵现象,所以必须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施以宏观调控。政府的干预也并非完美无缺,同样存在缺陷和失灵的可能,关键是寻求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使政府干预在匡正和纠正市场失灵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和克服政府失灵。  相似文献   

5.
“市场失灵”使国家干预经济成为必然,但市场机制要求,国家干预经济时必须首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后弥补其不足。因此,国家只能主要采取间接干预的方式,即宏观调控。为了匡正宏观调控行为中的“政府失败”,迫切需要加强对宏观调控行为的法律规制,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6.
宏观调控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基本方式,规范或者控制国家宏观调控行为的法律规范是宏观调控法.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各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采取了各种宏观调控措施以救市.伴随此过程,一个强烈的共识逐渐清晰: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实现宏观调控的法治化,宏观调控法治化是当代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出路:社会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江 《教育科学》2004,20(5):33-37
在我国高校新一轮的人事制度改革中。在理论和实践上,高校教师由市场进行基础配置,将产生“市场失灵”;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将产生“政府失灵”;由学校进行内部管理,将产生“学校失灵”。而由第三部门组织对高校师资进行的社会经营将可能克服市场、政府和学校的缺陷。成为高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行为必须作根本性改变。市场经济由于自身的特点会出现“失灵”,不能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因此,政府进行间接宏观调控乃至直接干预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市场经济,"政府失灵"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剖析"政府失灵"的原因,探索"政府失灵"的治理成为当今时代的课题。"政府失灵"可以从政府自身运行以及政府所固有的缺陷两个方面来探求原因。针对这两个方面,应以"政府—经济组织—市场"的治理模式,辅之以加强监督等相应措施,以求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失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政府对于自主创新的功能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自主创新战略向深度和广度的实施,政府和企业的功能地位划界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自主创新“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和创新系统失灵,政府对于自主创新进行宏观调控成为必然。政府对于自主创新的宏观调控标志在于为自主创新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重视政府对于推进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应当在为自主创新营造政策生态环境,优化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与完善并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的核心。从宏观调控法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及宏观调控法的宗旨,可以得出经济法的社会性,经济法是法律社会化的产物。由宏观调控法的民主性,可以得出经济法的民主性,经济民主是经济法存在的基础、发展的动力。透过宏观调控法可分析出经济法追求的是体制效率、整体效率,社会公平、代际公平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经济法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刑法上的原因自由行为,在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学界,历来有众多学说对立。为维护“实行行为与责任同在”之原则,通常要将实行行为的范围扩大到原因行为阶段或者类比于间接正犯,但也由此产生众多问题。根据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原因自由行为性质上当属修正的构成要件行为。遵循“行为与责任同在”原则,原因行为必须在故意或过失的支配下,结合基本的构成要件行为,方具有可罚性。在我国的立法上,对原因自由行为的规定过于单一,应当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立法例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宏观调控主体是宏观调控法中的重要范畴,对其进行法律规制,能够使主体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保障了宏观调控权的实现,从而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4.
论紧急避险的概念与本质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迫不得已而采用的损害另一个较小的合法利益的行为。关于紧急避险的本质属性在理论上主要有阻却违法说、阻却责任说、三分说、必要行为说、两害择一说与无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行为说等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但每一种学说都不能把紧急避险的所有问题完全解决,只有将上述几种学说的基本观点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决紧急避险的性质问题。本质上而言应该说紧急避险是有益于社会整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执法未必是解决纠纷的最有效手段。解决纠纷的最好办法,是因纠纷而异的。为更好地化解纠纷,中国应严防重惩权力腐败,提高普法实效,切实抓好道德建设,和谐地发展经济,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协调运用和解、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纪律制裁、政策调控等多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由于代孕的出现对社会道德和法律政策产生巨大的冲击,我国才对其实行全面禁止.然而,现实中的代孕却是禁而不止仍然大量存在.基于此,笔者认为绝对禁止代孕并非上策,法律应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来面对,与其简单禁止不如审慎规范,对代孕进行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区分不同类型的代孕,对具有积极作用的完全代孕,通过几个方面对其进行限定使其合法化。  相似文献   

17.
从空间来看,如果把法律作为器物层面的“形”的话,那么,作为“人人平等”的精神就是形而上,作为法律内容中的“不平等手段”(其价值追求是平等),就是形之中,作为司法原则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是形而下。于是,法律上人人平等、法律中人人平等(实际规定的内容并不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者的意义是明显不同的,其阶位是依次递减的,这三句话中的“上”、“中”、“面前”三个词的含义是非常明确的,对这三句话也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去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8.
叛逆心理的出现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是不可避免也不能被忽视的问题。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基础性特点,借助阅读和写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与引导,找出症结所在,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以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9.
犯罪化又被称为入罪化,是指将不是犯罪的行为在法律上作为犯罪,使其成为刑事制裁的对象.所以,何种行为能够入罪,也就是犯罪化的标准问题就成为犯罪化的核心,而犯罪化的标准就是指犯罪概念如何界定.犯罪化与犯罪概念关系密切,犯罪概念的界定决定着犯罪圈的大小,实质的犯罪概念对于犯罪化具有前提性的作用,犯罪概念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对于刑事立法犯罪化具有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20.
法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教育制度只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良好的法律教育必然依赖于整个社会结构的进化而得以实现其价值和意义。但这并不妨碍研究法律教育独特的价值内涵,研究其价值内涵并切实落实到教育当中去,不仅是寻求师范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新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从教育层面积极地推动国家整个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