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美国单方面宣布建立非洲司令部后,非洲国家反应强烈。两篇南非学者的相关文章反映了非洲人民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径的普遍反感、反对,非洲国家明了美国此举背后的现实主义考量。清楚此举对于非洲的不良影响。同时也表达了非洲国家自立自强的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2.
美军非洲司令部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产物,承载着重塑美国非洲战略的任务,服务于美国的安全、能源和外交政策。非洲司令部的生存环境是困扰美国政府和美军事当局的难题。美国国内对非洲司令部存在的价值及运作方式的疑虑,非洲众多国家的反感与排斥乃至国际社会的担忧,对非洲司令部的有效运作构成重大挑战。中美两国在非洲利益共性的存在,为中国借鉴美国非洲战略之得失提供了可能。尊重非洲国家的利益与需求,慎重考虑在非洲的军事存在,是巩固和强化中非关系的重要手段。加深对非洲国家的理解,汲取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增强我国的竞争力,是保护中国在非洲利益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思想库高级战略与政治研究所利用美国调整能源政策的契机,于2002年1月在华盛顿举办讨论非洲石油与美国国家安全的研讨会,组建“非洲石油政策起草小组”,发布《非洲石油——美国国家安全与非洲发展的优先选择》白皮书,鼓吹非洲石油对美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并因之劝导美国建立非洲司令部,从而在美国建立非洲司令部的过程中发挥了创议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官方发展援助国,自二战后向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并以此影响受援国的对外政策,以达到服务于美国对外政策目标。随着非洲战略地位的提升,应付新兴国家的挑战与竞争,美国有必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并把对非发展援助放在其外交战略中更加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1957-1966年,美国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三届政府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加纳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对美国的遏制政策的继承和发展。冷战背景下美国对加纳的政策遏制了苏联的影响在加纳以及非洲的扩展,维护了美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郭华东 《天中学刊》2013,28(4):43-47
肯尼迪执政时期美国重视开展对非洲的外交活动。20世纪50年代非洲崛起为世界舞台中一股新生的政治力量,作为二战后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最早独立的国家,加纳的影响更是非洲很多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加之,其领导人恩克鲁玛主张泛非主义,俨然成为非洲解放事业的代言人。有缘于此,基于冷战考虑美苏两国都重视对加纳的拉拢;为防止加纳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美国试图通过派遣和平队、援建沃尔特大坝工程等措施拉拢加纳。由于恩克鲁玛根深蒂固的反美立场和苏联对加纳事务的介入等原因,美国的拉拢政策未起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后,中国和美国在援非模式上都有所调整。总体上看,美国意识形态优先的援助方式脱离了非洲当下的民生急需,成效不甚理想。中国经济优先的援非政策却因较为理性务实并给中非双方都带来了实利,获得了持续推进的动力。美国的民主援助并未能帮助非洲从整体上解决非洲的贫困问题,但它开启了非洲的民主化历程;中国的民生援非虽然受到非洲各国的好评,却无法彻底解决非洲的发展问题。因此,未来的援非需要根据非洲国家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援助路径和模式,寻求符合反映非洲本土诉求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几个大国近年频频关注非洲,形成一轮"非洲热"。历史上也曾出现过一次"非洲热"。文章分析了两次"非洲热"的现象及其实质,并以本次"非洲热"中的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对非洲的战略及政策进行了辨析。最后概要梳理了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非洲政治经济形势的日趋稳定和深入发展,国际社会日益重视非洲的地位和作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全面深入调整对非政策,它们除继续推销多党民主和法制良政外,更加突出发展与非洲的经贸关系,加紧抢占非洲的市场和资源。文章分析了美国对非洲贸易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希望能对我国对非政策的机遇与挑战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洲:积极因素增多发展前景看好进入1998年,“非洲热”似有升温之势。3月下旬美国总统克林顿对非洲进行的12天访问,将国际社会注意力聚焦到非洲。日前,世界经济论坛首次发表了《1998年非洲竞争力报告》,宣布非洲经济出现了“令人乐观的前景”,只要继续保持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完善经济管理办法,其复苏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从今年头三个月的情况看,虽然亚洲经济危机开始对非洲产生影响,国际石油价格下降也使一些产油国受损,但有关国家的旅游业、建筑业、农业情况有所好转。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该地区总体经济增长率将会达4.6…  相似文献   

11.
在促使美国建立非洲司令部的动因中,中国因素占有重要位置.美国战略家依据现实主义理念,对中国挺进非洲的背景、特点、内容、影响,以及美国应对的必然性、可行性、方法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力图遏制和规范中国.  相似文献   

12.
13.
Leon Tikly 《比较教育学》2001,37(2):151-171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evance of existing accounts of globalisation and education for low income, postcolonial countri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education systems of sub-Saharan Africa. Using recent developments in globalisation theory, existing accounts are analysed in relation to their view of the origins, nature and future trajectory of globalisation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It is argued that most of the recent literature deals with Western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and the newly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of the Pacific Rim and therefore has limited relevance for low income countries. The literature that is concerned with low income countries often lacks a firm theoretical basis and has been limited to a discussion of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lobalisation on education. Drawing on recent work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evelopment and the state in Africa, the article sets ou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various aspects of the education/globalisation relationship in low income, postcolonial countries including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相似文献   

14.
15.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影响美国和西方国家教育改革指导思想的一种重要理论.本文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多元化的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实施多元化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来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输出。历史和现实的演进过程表明,西方擅长和平演变其他国家,善于从意识形态领域突破别国的防线。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极大影响,严重削弱了美欧发达国家的总体实力,导致西方主导的价值体系受到质疑,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受到削弱。为了恢复大国的形象,重振对全球的主导,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大对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的意识形态输出。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需要日益紧迫。  相似文献   

17.
The year 2007 was a highly significant one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an ‘internationally minded school’ context. It marked the fortieth anniversary of the first trial exam of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 (IBDP). This paper charts the rather random global growth of this programme, from it being a long‐awaited experiment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at by 147 students in two schools, to it being a curriculum offered in 1779 schools in 128 countries. It is shown how the initially Eurocentric bias of the global spread has become a distinct North American one. At present 35% of schools can be found in the US, whilst Africa accounts for only 2%. In 38 countries there is a single school offering the programme. The wider implications of this regional disparity are explored, concluding that perhaps the programme requires a more critical and planned growth strate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