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09,(11):61-62
<正>引言当前,在中小学教育中,在日趋和谐的社会生活中,书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从表面上看,书法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体验、展示、交流、感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感受形式,而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生活中,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中,与  相似文献   

2.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09,(21):57-59
<正>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通过统一文字为其控制全国的文化和思想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其综合六国文字之共性,在战国集成大篆用于通行文字后,再通过简化、规范而形成小篆,为日后中国的长久统一提供了划时代的主要文化载体,也为文字和书道能藉此承前启后奠定了基础。从历史的角度看,历朝历  相似文献   

3.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09,(13):61-62
<正>在中国儒、道以及后起的佛教思想中,"道"均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最本质特征和最高境界的概括和追求,是人们由外而内、由表及里,从关注一般现象到关注精神和心灵的一种聚焦。对于"道"的概念最  相似文献   

4.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10,(17):60-62
<正>书道的创作与欣赏是相辅相成的,成功的创作不仅内容感人、形式动人,作品中所蕴涵的创作者的智慧、激情和修养也可让人深深地体会得到。而欣赏多了,眼界宽了,手下的创作便会左右逢源,创作甚至可以进入到潜意识之中。过去古人教人写字,除临帖外,还提倡大量地读帖,就是为了未雨绸缪,在练手的同时,提升学习者的眼界,积淀相应的文化修养,逐渐学会感知前人在书道方面积累的文化精神及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5.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10,(11):53-55
<正>草书在中国书道史上并非最后出现的书体,但却是对书写者文化素养要求最高的书体。写草书不仅难度大、需要文史积累等字外功夫和潇洒自如的胆识,也最需要追求富有艺术表现力、内容感染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10,(13):54-57
<正>从宽泛的角度看,虽然草书肇源于前秦,但从特定的意义上讲,它定型于汉、晋,受惠于当时文学、文字学、史学和哲学,特别是佛教、道教和玄学(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等的影响后出现的变异思想流派)的  相似文献   

7.
<正>楷书是在中国书道中最为普及、最具实用性的创作及表现形式。何谓楷书?翻看书史,楷书亦曾被称为"真书"正书",甚至"隶书",其表现形式除了我们今天熟悉的唐宋以来的正规楷书外,还包括  相似文献   

8.
<正>初学书写时,有学问、有书道修养的前辈们往往要提醒:学宗先秦、印宗秦汉、字宗汉晋,不可直学唐宋以后及当代人作品。起初,我并不理解其中的道理,急于求成的冲动使人容易偏爱那些看似有效果的作品。很快,字会写得烂熟和油滑,再想有所发展就有了障碍,而这些障碍都是自己设置的。  相似文献   

9.
<正>从外在表现和典型特征上看,楷书的两大直接渊源或过渡形式为"隶楷"和"碑楷"。"隶楷"直接由隶书过渡而来,在文人、刻工和书者的"隶楷"作品中,隶书传统的规整、秀丽等均留下了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10.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10,(15):60-62
<正>汉字既有一般文字的功能和特点,又有间接的图画功能和特点,这与汉字传承脉络清晰、始终蕴含"立象见意"的元素有关,也与中国书道极为丰富的综合表现能力有关。在中国历代的书道实践和书学探索中,对字法的关注是首要的和基础性的。不管是楷书、隶书、篆书,还是多有变化的行书、草书,字法的规范都是学书和欣赏入门必须谨遵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09,(23):57-59
<正>一般人都认为隶书起源于汉代,而20世纪50年代后陆续在湖北长沙五里碑、仰天湖和河南信阳长台关,以及四川青川县等地出土的大量战国竹简等考古研究成果将隶书产生的年代大大地提前了。可见,隶书虽然成熟和通用于汉代,但源流较长。  相似文献   

12.
<正>"书画同源"的说法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容易被证实和普遍接受的。至今在世界一些地区残留的原始部族岩画和绘图器皿中,依然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正式文字出现前这些部族就是以此类文字记事、抒情和表达思想的。中国云南丽江纳西族的象形文字——东巴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的中国,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和品位,是较之提升GDP更重要的工作。而在其中,弘扬和推进书道的发展是最适宜和最有效的。自古至今,写书、欣赏和研究书道者,多基于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所悟、所做,成就了中国书道这一独特、丰富、个性化明显、人们喜闻乐见、富有创新激情、承载多元文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是指文艺复兴以来的现代价值特征。按照福科的意思,现代性是指与现实关联的时代特征,区别与传统。西方文化中的现代性是指一种在文化传统中内在生成的但又背叛传统的独特价值、意识特征或精神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哲学史和美学史上关于物、意、言的思考系统地反映了古人对审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及艺术发生、艺术表达、艺术接受的看法,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精神,决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我们将中国文化与西洋近代文化相比,便可以看出西洋近代文化中科学精神渗透到文化之各方面,而在中国文化中则艺术精神弥漫于中国文化之各方面。  相似文献   

17.
张宗明 《初中生》2011,(Z6):22-25
【考点解读】中考文字考查主要考点有:辨读常用汉字中的形似字;判断汉字书写的正误;纠正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发现并改正词语、句子或语段中的错别字;欣赏体味广告语中的汉字。对汉字书写的要求是:用硬笔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体会汉字的优美。因此,平时在学习和课外阅读中要留心观察,  相似文献   

18.
中国艺术精神属于中国文化精神。从知识考据上说,"精神自觉"源自道家,而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国艺术精神"出现在20世纪初。如果从1906年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算起的话,中国艺术精神之研究也走过百年里程。百年当中尤以新儒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最为重视。在当代中国,艺术精神面临多重的困难和挑战,但中国艺术精神以其无穷的魅力将在新时代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艺术精神应有的自信和价值担当。  相似文献   

19.
人类进入21世纪,后现代文化及艺术风靡一时。它们消解价值,丧失价值判断,被称作“胡来艺术”。中国文化与艺术如何在与西方文化艺术的碰撞中逐步摆脱边缘化危机,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重新迎来新的辉煌,成为每个年轻的学者、艺术家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中国文化“三纲八目”的和谐之境,“修齐治平”的担当精神以及水、节、中、庸、孝、和等概念、范畴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不应该被当作历史垃圾而抛弃。相反,包括中国书法艺术在内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应该得到继承弘扬,因为她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指纹、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