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车一时不来,我万分急躁。忽见远方迷茫公车,行近却是破烂不堪。顾不得,只能迎“烂”而上。我飞快地跑上去,生怕望见的仅存的空位被人占去。车上的环境真是“不错”,简直同我第一眼见其外观所产生的联想如出一辙。那收钞票的车主夫人肥肥的,与莫泊桑笔下的“羊脂球”可能是一对孪生姐妹。屁股刚坐热,嘎!一个刹车,接着门就打开了,一股寒风马上钻进我的裤腿,再往上,直达我的脸。真可气,吹散了我贮存已久的温暖。于是,我窥视了这个使我“饱经风霜”的新乘客。这人一看是个老实人,二看就变了,一股流氓气息滚滚而来。他口吐白烟,…  相似文献   

2.
“王夫子“是我在乡镇中学教语文时的同事.因他年岁大,教龄长,又戴副眼镜,一开口便妙语连珠,“不尽诗词滚滚来“,于是大家便给他冠以“王夫子“这一雅号.……  相似文献   

3.
“王夫子”是我在乡镇中学教语文时的同事。因他年岁大,教龄长,又戴副眼镜,一开口便妙语连珠,“不尽诗词滚滚来”,于是大家便给他冠以“王夫子”这一雅号。“王夫子”也无愧于“夫子”的雅号,他虽非师范院校科班出身,琴棋书画却是无师自通。他有文人两绝。一曰诗绝。王夫子文笔极好,国家大事,如布什访华;日常琐事,如蚂蚁搬家,  相似文献   

4.
张鸣 《老年教育》2006,(11):9-39
其一,“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叫沛县。笔者注:“奶奶”应读作“奶奶的”,以骂娘的话入诗,真是狗肉将军本色。  相似文献   

5.
“诗人”树     
  相似文献   

6.
徐斌 《湖南教育》2005,(4):39-39
有教师来信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并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的确,数学只有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但是,联系生活学数学是不是就可以淡化“数学味”而强化“生活味”呢?请看徐斌老师给出的意见。曾经的数学课,计算教学总是那样的单调、枯燥(复习→示例→模仿→训练),应用题教学则走…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两种极端的做法:一种是课堂教学就是抽象地研究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用,而是单纯地为了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教学严重脱离学生  相似文献   

8.
许春 《教育文汇》2011,(7):16-17
我校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听15节任何年级任何学科的课。对此规定,起初一些教师颇有微词,但通过几年的实施,他们逐渐认可了这种做法。他们从多学科的听课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课堂,渐渐喜欢上了这种听课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农民的事儿都干过。"得知自己被派往上海浦东八佰伴商场欧莱雅柜台站柜,蒋晨翱有点忐忑。那是3年前的事,他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成为欧莱雅的管理培训生。在大学期间,他兼过职、创过业,与现实生活接地气的农民活儿都干过,但"我一个大老爷们,让我去站柜卖化妆品,我有点不知所措。"但是,自欧莱雅公司创建以来,就有一项不成文的传统:不论是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是全文的过渡句,引出下文官场失意者登楼而观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相似文献   

11.
鲁敏 《四川教育》2008,(2):65-65
[案例]“认识人民币” 片段1: (依次出示课件:1元的硬币和纸币) 师:这是多少?你怎么知道? 生:上面写着“一圆”啦。 师:这个呢?两个1元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2.
13.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一定经历过许多事情,有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也有落后的沮丧,受挫的烦恼;还有……  相似文献   

14.
“约见”部长 2005年4月15日上午,位于北京朝阳门外的外交部迎来了自 2003年以来的第三个公众开放日,而这也是外交部公众开放日制度化后第一次敞开大门,迎接中国普通民众的参观。这些热心的公众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通过网络报名的方式获得来外交部参观的机会,而在此前外交部所做的调查问卷中,几乎所有参观者都点名“约见”外交部长李肇星。“欢迎你们来外交部参观,我也想和大家谈谈心。”李肇星充满山东胶南味的普通话一开场,就拉近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个仅有高中文化的快递员,却成了一名"诗人"。在这个诗意枯竭的时代,这事令人颇为称奇。44岁的山东男人曹中玺,从没想过当"诗人"。他做过农民、保姆、裁缝、送水工等,"半辈子都在伺候别人"。可当快递员还不到8个月,他却在报纸上看见了自己的名字,还有他原创的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的欧洲,在一次慈善机构举办的音乐会上,人们发现上台演奏的竟是一个小男孩。他吃力地挪上琴凳,开始演奏。满腹牢骚的权威人士对所谓五六岁孩子的天才表现似乎不屑一顾。但当音乐声响起时,人们惊呆了,睁大眼睛,发出惊叹:第一次从小孩的演奏中听到了真正的音乐!这就是后来成为著名音乐家的肖邦。  相似文献   

17.
“大鞭子一甩嘎嘎地响哎,七挂大车下了岗哎。今年咱送公粮排来了个头一行哎,化学肥料新农具,满呀满车装,为明年准备好、夺取丰收干一场。”这首题为《越走越亮堂》诗,  相似文献   

18.
诗歌鉴赏综合课让诗人进课堂,从心理学的角度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角色,打破了教法上翻弄花样,做表面文章的做法。综合课就是整合课,写诗本身就是一种沉潜内心的整合,一种无声胜有声的解析,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让诗歌摄取学生心灵的原生态,写诗的内向性,使综合课的诗歌教学极大程度地内化与升华。  相似文献   

19.
成语“戛然而止”往往被误写成“嘎然而止”。“戛”,读jiá,本义指一种杀头的兵器,引伸义为敲击或弹奏。“戛然”在古文里有两个含义:一是形容嘹亮的鸟声,如苏轼《后赤壁赋》就有“戛然长鸣”一语;一是指声音突然停止,如清代李绿园著《歧路灯》第十回:“那些看戏的轰然一笑,几乎屋瓦皆震,忽的锣鼓戛然而止,戏已煞却。”为什么“戛然”一词会有这样几乎相反的两个含义呢?唐代经学家孔颖达阐释《书经·益稷》篇,曾有这样的总结:  相似文献   

20.
《作文与考试》2023,(14):50-51
<正>“一条林荫道/通往城乡/你是厚实的张望/你是声张的向往”……在浙江诸暨春江路,47岁的老赵在朋友圈用一首首浪漫的诗歌,为自己卖的水果赋予了或热烈或灵动的情感,顺便圆一下自己的诗歌梦。做过小工、跑过地摊,六年时间,老赵写了三百多首诗、三百多篇随笔。他把诗歌当成朋友,一有空,就跟这个朋友聊天、对话。他说:“我这个人,不仰望天空是多么灿烂,也不感叹雨是多么连绵。我现在的心态,就是顺其自然、尽力而为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