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陶渊明《乞食》诗中所记述的乞食行为,自古至今有不同的评说。有人肯定是纪实之作,有人认为这只是诗人的玩世不恭,或以为是有所寄托,不足为信。本人认为:乞食行为应该是诗人晚年贫困生活的真实记录。本文从诗歌的创作年代、乞食方式、诗人物质生活的变迁以及是否有寄托等几个方面对“乞食”行为的真实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巴金与张爱玲把艺术光圈聚焦封建旧式家族,两位作家在分别解构家的内核时,其创作风格各有不同,充溢在巴金家的创作中是深沉的忧郁,而张爱玲书写中家的基调则是无边的苍凉。二位作家共同为那些远离时代的大家族人们留下了一张极为珍贵的历史照片,这张照片,在中国文化的变迁史上,将具有纪念过去的永久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学教育(上)》2011,(21):159-160
张炜日前回到母校鲁东大学,与同学们畅谈创作与阅读。他说:“十年前我拜访香港、台湾,当地的文学研究者张口闭口全是张爱玲,甚至有人请我讲学,根本不管我从未读过张爱玲一个字,硬出了‘张炜谈张爱玲’的题目。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自然流露出原罪意识,呈现出复杂而丰富的人性,构成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内在合理性。作者对于人性的弱点有着深切的体认,并倾注了同情和理解。从张爱玲与基督精神的内在联系来看,张爱玲是一位充满悲悯情怀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曹丽霞 《中国教师》2010,(Z1):14-15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性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张爱玲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她的冷静而略带苍凉的生活叙事和唯美至上的创作风格赢得了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她本人的个人主义,造就了她的非凡的文学功绩和悲剧性的人生。因此,本文主要就张爱玲个人主义的表现,以及个人主义对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论叙。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柯灵《遥寄张爱玲》一文从意识形态视角、时代需要的视角解读张爱玲的评价方式 ,认为柯文深刻体现了“外缘利用论”的批评特色 ,主张回到文学本身 ,回到张爱玲本身 ,承认张爱玲作品的日常性意义与超越性意义的高度统一 ,力争在人性描写的层面上揭示张爱玲创作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刘旭 《文教资料》2011,(36):235-236
读过张爱玲小说的人,都会对作品中丰富多样的色彩描写留下深刻印象。张爱玲对色彩词的领悟和把握,对色彩描摹的极度偏爱.使得她笔下的语言熠熠生辉,深入人心。不同的色彩传达着不同的感情。解读张爱玲的色彩语言.对于了解张爱玲的创作心理和艺术特征都是有帮助的。本文仅通过浅析《倾城之恋》来说明张爱玲独特的色彩语言在作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多林 《孩子天地》2017,(5):244-245
张爱玲是我国的著名现代女作家,她创作了很多散文和小说,她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身上都带有传奇的色彩和时代的印记。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张爱玲将自己的经历渗透到小说作品中。张爱玲小说作品中女性身上都带有悲剧色彩,女性的婚姻、家庭、所处的时代对于女性命运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研究和分析张爱玲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女性人文情怀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了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意识形成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对小说中悲剧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我来推荐2则     
对于张爱玲,文学评论家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说她是女人堆中的女人,有人说她是生活在40年代而被陈列在90年代的“老古董”。那么,张爱玲的真实情感世界又如何呢?《张爱玲散文全编》(浙工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22.30元),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她内心情感世界的大门。在此书中,张爱玲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娴熟的笔调,描绘了一个个浓烈而不夸张、淡雅清新的都市情结,勾勒出一个既现实又理想的张爱玲精神世界全貌。读一读此书,定会对你有所启迪。孟令爽(吉林职业师范学院机械系孟令爽)我来推荐杨兴怀(河北省迁安市职教中心97…  相似文献   

10.
学界关于张爱玲的电影剧本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不久前,国内首都结集出版了张爱玲香港时期的电影剧本,让我们看到张爱玲剧本的全貌。这一时期的电影的创作生态在张爱玲的生命史中是非常特殊的一段,使得这一时期的电影剧本与张爱玲之前的创作风格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香港的文学生态的勾勒来阐释它对张爱玲电影的影响,其影响表现在类型化创作,笑闹、戏谑、夸张的娱乐精神这两方面。  相似文献   

11.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欣赏性。作品中的人物深刻揭示了因人性扭曲给自己、他人带来的苦痛,作品不仅体现了张爱玲独特的创作风格,更体现她对于人生、人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诠释弗洛伊德学说是张爱玲作品的主要内容。对弗氏学说的依赖性传承带给张爱玲作品明显的思想艺术缺陷,但张爱玲的创作成就也与此密不可分。对精神分析学的接受和运用,使张爱玲的创作靠近了西方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中国散文创作虽然表面繁荣,实则呈衰落趋势。其衰落原因首先是文体演变的必然结果;其次是社会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再次是社会对于文学模式和文学潮流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的小说表现了家族文化秩序下封建家长形象的失落与亲子关系的扭曲变形,宣告了家族体制在现代社会的衰落与解体。家族伦理与个人利益的矛盾、同居公财的生活方式、一夫多妻的畸形婚姻制度又造成了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与互相伤害。"家国同构"的社会透视方式则通过生活细节、价值观与时代风尚来表达世态人情、时事变迁。  相似文献   

15.
单立勋 《现代语文》2009,(11):68-70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深受《红楼梦》的影响,她对《红楼梦》的热爱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这成为她小说创作的一块重要基石,也在内心纠结成一种复杂而深厚的情感——红楼梦情结,这种情结影响张爱玲的生活、创作和研究。本文通过解析张爱玲红楼梦情结产生的原因和在其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更进一步挖掘张爱玲小说创作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思想不入正统,创作不入主流、却因其作品特殊的魅力吸引读无数。本勉力探奇,侧重从其独特的人生感悟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两方面加以阐述。张爱玲人生感悟的独特性在于:(一)具有以悲为基调,悲喜调和的生命观。(二)具有个人的而非大众的,现实的而非理想的人生视角。(三)认为人生无爱而人性充满弱点。(四)认为人生安稳的一面有着永恒的意味。张爱玲将其独特的人生感悟渗透到小说创作中,创造了一个苍凉而美丽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17.
对于20世纪中国小说家来说,"<红楼梦>情结"已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进行创作时普遍摆脱不掉的"梦魇",<红楼梦>对巴金与张爱玲家族小说创作影响甚是深远,巴金和张爱玲同是封建大家庭的逃离者、叛逆者、书写者,两人的身世阅历、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不同,创作个性也不同,因而对<红楼梦>的取法又呈不同侧面.  相似文献   

18.
人性的关注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从女性视角出发,张爱玲的人性关注主要体现为对于女性问题的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在张爱玲的笔下,女人们一方面为旧的生活所拘束,另一方面又为新的生活所威慑。新旧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陷入了一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为难处境,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将自已作为人的内涵一点一点地散失。  相似文献   

19.
与张爱玲的众多代表作相比,《色·戒》发表之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导演李安2007年将《色·戒》搬上大荧幕之后,《色·戒》才引起热议,进而使其文本魅力逐渐显现,成为张爱玲最为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如果纵观张爱玲的创作,则可以发现其在张爱玲创作历程中的特别之处和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本文试图从《色·戒》在张爱玲创作中的新变与《色·戒》的传播与接受角度,反观其在张爱玲创作中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小说家中,张爱玲无疑是一个能够让我们深深铭记的著名作家。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女人独到的视角和语言,同样的事件在张爱玲笔下会演绎出不同的风格,从而带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张爱玲的小说带有浓郁的张氏色彩,在语言风格上凝练并且意义深刻,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从张爱玲创作的小说来看,其整体创作风格独具一格,其小说语言也负有一定的特色,张爱玲小说所取得的成功,主要应归结于其小说语言的成功。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真研究张爱玲小说语言对现代小说创出产生的影响,促进现代小说创作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