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在部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句,其中“坚明约束”四字,教材注释为“坚守信约。坚、明这里都作动词用,坚守、恪守的意思。约束,盟约,名词”。对“明”的解释,未免过于牵强,  相似文献   

2.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高中语文的传统篇目,几经修订的教材相沿而下,对该文中的“坚明约束”一语采用了一成不变的如下注释:“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此注脱离语境。避实就虚,情理未通,客观上起不到为中学生解疑助读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一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对“坚明约束”的解释是:“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笔者认为,这种解释语焉不详,对学生理解课文并无补益。查《辞源》可知,“约束”有三个义项:①缠缚。②规约。③限制。作名词用的是②③两个义项。从例句出现的课文语境看,蔺相如主要通过指斥秦国自穆公以来的诸君存在失信于人的现象,为自己暗中送璧归国寻找借口,避免被动局面,固此,这里的“约束”当作“规约”、“信约”解释。联系前文,这里应该是指秦王“以十五城予赵”而换取和氏璧,并“斋五日,设九宾于廷”的许诺。“约束”既取此义,那“坚明”又作何解呢?如按课文注释,取“固定明白”义,把“坚明约束”看成是名词作中心词的偏正结  相似文献   

4.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一句中“坚明约束”,课本解释为“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我认为不够确切。“约束”为“名词”,具体指什么应明确,现代汉语中的“约束”为动词,这是难点,根据文意应是“信约”、“盟约”。“坚明作约束的定语”说法欠妥,应作谓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信约明确而固定”。“坚明约束”一解@吴兴仁$甘肃山丹一中  相似文献   

5.
对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一句中的“坚明约束”,各编著译者的注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如:①《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刘盼遂主编,北京出版社1980年1月版306页注:坚,坚守。明,明确。约束,盟约。意即信守盟约。②《高中语文课文分析》(一、下)顾振彪等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869页注: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约束”本是动词,  相似文献   

6.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一句中“坚明约束”,课本解释为“坚,固定。明,明白。坚明作约束”的定语,约束,名词”。我认为不够确切。“约束”为“名词”,具体指什么应明确,现代汉语中的“约束”为动词,这是难点,根据文意应是“信约”、“盟约”。“坚明作约束的定语”说法欠妥,应作谓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信约明确而固定”。  相似文献   

7.
对《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一词,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教材都这样注解:“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从这一注解中不难发现,它只是讲明了“粪土”的用法,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并没有解释出具体意义,显然注者是将“粪土”理解为现非常用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戏弄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注:“弄臣,皇帝狎近宠爱之臣。”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教师知识储备、科研水平的一次较量。有的教育学家这样说: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是不够格的;要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无疑,教师学识的提高和科研素质的完善主要是通过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只要勤于思索就可以发现原有知识的纰漏,可以触发科研灵感,捕捉科研课题,并经过一番研究,不但学问上可以有所得,而且能居高临下地驾驭教材、更好地处理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刊载的两篇短文(过去我们也刊发过类似的文章),都是教者在教学中的偶得,可以说是一鳞半爪,然而它却是思索的记录,灵感的闪现,汗水的结晶。也许,洋洋洒洒的弘论就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10.
向峰 《现代语文》2011,(4):71-71
《诗经·卫风·氓》中"抱布贸丝"在人教版(2004年初审通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页解释为"拿布来换丝",可见编者认为此处的"布"是物物交换时期的"布匹"。而实际上这里的"布"早已不是以物易物的"布",关于"布"的注释,至少存在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第五册《公输》一课有这样一句话:“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对这句话中的“所以”,各种资料的解释不尽相同。课本是这样注释的:“[所以]用什么(方法)。和现代汉语里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的用法不同。”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古诗文对照注释》认为:“‘所以’:所[助词],以[介词,用]。‘所以距子’中的助词‘所’,先与介词‘以’相结合,然后再与动宾词组‘距子’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这里表示公输盘将用来对墨子的方法,可译为‘……的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文言文语言分析》:“‘所以距子’,用来抗拒您的方法,‘所’字词组,作‘知’的宾语。‘所以……’表示‘用来……的方法’。‘所’,特殊指示代词,加上介词‘以’,同后面的动宾词组‘距子’组成一个名词性词组。‘所’字指代介词‘以’所介绍的对象。‘所以……’,表示用来‘距子’的方法。古代汉语里的‘所以’,跟现代汉语的‘所以’用法不同。现代汉语里的‘所以’是一个因果连词。”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刘福根 《承德师专学报》1994,14(3):89-94,86
中学文言教材注释补正刘福根中学《语文》教材经多次修订,日益完美,但偶误之处依然存在,尤其是对文言课文注解中的一些问题,近年来有众多学者提出商榷。本文就其中尚未被论及或虽被论及但未作定论的数则,发表自己的浅见,以求教于方家。[乃人吴寻二陆](初中二册《...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全五册)诗文注释因袭原教材,疏漏和讹误之处仍然存在.本文特举几例,以就正于广大中学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6.
徐朔方、杨笑梅校三注的《牡丹亭》中的注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当注未注的,如“拘惜”、“赛”、“时”、“体面”、“因循”、“线儿春”等;二是注释未确的,如“爱好”、“标老儿”、“评度”等。  相似文献   

17.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孟子的著作,封建时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中学教材经常选用《孟子》中的篇章,对于学生学习古文与传统思想十分有益。教材中的注释,有些不够准确,现在做些辨证工作,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材新选《离骚》,值得肯定。但对诗中词句的注释尚有不足之处,兹举三例为证。  相似文献   

19.
一、常以身翼蔽沛公“翼”,《马氏文通》视为“以状动字”——即名词用作状语之例,此说一(?)为人们所沿袭。中学教材亦注“翼蔽”为“象鸟用翅膀掩护。”  相似文献   

20.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虽经多次修订,但仍有一些注释值得商榷,本文欲从“误注”、“注释不精确”及“失注”这几方面对该教材中几处注释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