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族际通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关系的深层次问题,是研究和考量民族关系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会东县彝汉民族关系的演进中,彝汉通婚数量的增长及其思想观念的变迁,体现了彝汉民族关系的变化。本文以族际通婚为视角,运用民族学、人类学及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和调查方法,梳理会东县彝汉民族关系的演进情况,分析彝族、汉族思想观念的变化及彝汉通婚现象等,论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彝汉通婚及民族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彝民族所处的特殊地域环境,形成了该民族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从而促进了彝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的形成。阐述了影响彝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地域环境因素,并总结出彝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民俗性、娱乐性、多样性的基本特征。指出彝传统体育不断完善和发展有赖于彝民族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都有重要的贡献。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构成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人类步入文明以后,呼和浩特地区就有众多的民族来往。从战国至今天,先后有几十个民族在这里生活定居、繁衍生息。在两千多年的民族交往、经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无论是和平的方式,还是战争的方式,各族人民都将自己的文化带到了呼和浩特地区。这里如同一个小小的民族驿站,迎来送往;各民族共居一城,友好互助,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齐心协力,共谋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呼和浩特也以自己独特的形象,作为民族之间互相友好往来、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驿站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5.
费孝通晚年就民族问题的三次重要谈话,开启了包括民族识别、民族社会调查在内的一系列民族学、民族史、民族问题研究课题的新思路、新领域.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藏民族走廊”(亦称羌藏大通道)的概念历代沿革和范畴,阐释了研究的内容、任务,阐述了青藏民族走廊、藏彝民族走廊、北方草原民族走廊之间的关系,以及青藏民族走廊的研究范围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境内有壮、汉、瑶、苗、仫佬、毛南、回、京、彝、侗、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另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创造了广西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多民族杂居共处的居住格局,以及历史上广西各民族在共同斗争中团结互助,在婚姻互动中交融认同,在语言互动中相互渗透,在文化交流中相互认同等,广西民族关系的历史特征印证了广西民族关系史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民族中心主义和民族利已主义在世界每个民族身上都有程度不等的表现,王昌龄边塞诗自然必不可避免地具有这种思想倾向。然而,他的边塞诗所反映的民族精神,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大汉族主义”,而应看作唐代各族人民共同的忧患意识、自豪感和价值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辽金时期中原汉人外迁与东北女真人内聚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中国各民族的迁徙明显有两大流向:一是中原汉族向边疆地区的外迁;一是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内聚。辽金时期中原汉人大量北迁,而东北女真人则纷纷南迁。辽金时期北方各族人民的迁徙流动,对我国的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它改变了我国北方各民族人口的空间分布,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融合,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是楚雄彝州最具活力、最有特色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民族文化与彝州重点产业的有机渗透和结合,是推动彝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是21世纪彝州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战乱不断,许多人为了生存向外移民以避难,大批少数民族涌入中原地区,出现了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移民的局面。这一时期,自发的无序移民与国家组织的有序移民同时发生,共同促使各族人民相互杂居。各民族的迁徙与杂居,使民族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增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与交流,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