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系统介绍了在全国高校中唯一开设的《中国造船史》课程(湖北省精品课程)的基本内涵及具备的特征,并在此基本思想的指导下,以古船复原技术为线条,引导学生理解古船文化内涵,通过师生互动复原古船探讨了中国古船体系的构建,目的在于培养理工科生既开拓又严谨的工作作风,满足社会对探索性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浅谈《古船》的结尾罗淑玲张炜的《古船》是新时期一部被誉为“具有史诗品格”的长篇力作。它以北方农村一个乡镇──洼狸镇为中心展开故事,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建国后近四十年的历史,对以洼狸镇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复杂的心理历程和文化积淀作了多方面的揭示,具有深沉而...  相似文献   

3.
《古船》是张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对小说外部时间架构和内部时间的剖析,来说明这部小说突破了我国传统长篇小说在时间上纵向延展的写作方法,是有意识地丰富作品的时空关系,使人物、事件、情节获得较强的立体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古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长篇小说写作技巧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4.
《古船》以宏大的场面给我们提供了一幅当代农民为命运进行抗争的生动画卷。尽管历史铸就的苦难象泰山一样背负在主人公身上。但作家仍然从普遍的人性,崇高的人道主义立场出发,讴歌颂扬了其笔下人物企图普渡众生的苦行僧的形象。本无意以一个道德家的口吻评《古船》的高低优劣,仅仅从人性,人道主义这个独特视角对作品进行解析阐释,轻期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1986年,《古船》刚发表,不仅大陆,而且香港,台湾的读书界都掀起了《古船》热,大陆评论界称它是“民族心史的一块厚重基石”,香港评论界称它为“十年来大陆小说中的极品”。  相似文献   

6.
神秘的“古船梦幻王国” 江南中学的吴晓宇、贾波特和刘一休同学最近对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隧道与虫洞”的QQ群中对时间机器说:“你能带我们去看古船吗?”  相似文献   

7.
《古船》是一部记录家族、争斗、苦难以及社会变迁的历史小说。该论文旨于对《古船》中的人物进行文化层面上的诠释。  相似文献   

8.
《古船》以其强烈的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高人一筹的深刻性,而正是这种理性的俯瞰导致了《古船》的泛象征化倾向,给人的意象含义多于形象含义,思想的理念化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淹没了形象的个性,从而显现出较为突出的人为痕迹,冲淡了作品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古船》男、女形象群的剖析,探寻三种不同的救渡方式,以及女性抗争后的悲怆境地,进而透析《古船》中挥之不去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0.
"老磨屋"是《古船》中一个重要的空间意象,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洼狸镇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而且在它的身上寄寓了作家对历史、民族、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它在文本中还起着潜在的结构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沉睡了八百多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终于成功出水。古船被沉箱包裹着未露真容,她装载着一个时代的秘密,万众瞩目,荣耀等身。然而,南海一号巨大的考古价值正蕴含在一个个历史谜团当中。许多历史教师根据2007年12月南海一号出水这一媒体轰动的事件,结合新课标做了许多历史教学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张炜从短篇《一潭清水》而引起文坛的注目开始,连续发了《秋天的思索》、《秋天的愤怒》等一系列颇受人称道的中短篇小说,至今,又推出了气势不凡的长篇力作《古船》。《古船》所展示的基本事件是:三中全会后,芦青河畔的洼狸镇粉丝大厂为赵多多承包,并日益成为赵多多谋取私利的工具。解放前曾经营粉丝大厂的隋家族的后代隋见素出于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文学殿堂里,张炜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作家,构筑了上千万的文字大厦,《古船》更是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通过对小说主人公思想层面多元共生性的分析,可以透视出张炜的生态审美观——儒家的道德自我完善与老庄的自由理想相共生,为解决时代精神生态危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百年孤独》以其特有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对中国部分当代作家产生过巨大影响,曾获矛盾文学奖的《古船》显然有着《百年孤独》的影子。文章通过对两部作品相似的主题建构和写作手法的比较研究,揭示出《百年孤独》在鞭策民族魂,批判民族落后意识方面给予《古船》的启发和借鉴。这些借鉴扩大了张炜小说的阐释空间,而张炜对民族苦难、民族劣根等问题的思考则充分说明了作家对本民族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15.
精密的装置     
1900年,一些渔民在公元前1世纪沉没的希腊古船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金属片。这只船沉没在60米深的水下,这些金属片如今陈列在雅典国立博物馆内。  相似文献   

16.
张炜发表于1986年的首部长篇小说《古船》刚一问世,便因其历史再现的独特形式以及与《百年孤独》的"形神兼似",引起评论界的热切关注。本文试图通过两部作品在叙事形式尤其是时间塑形上的汇通式比较,分析它们在历史想象与再现方式上的异同,进而为《古船》这一80年代经典文本在"影响—接受"过程中所偶合的历史语境与意识形态话语提供阐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张炜的《古船》是一部展示家族主义精神由盛到衰的小说。他把家庭这一特殊社会群落引入历史现实,通过家庭主义精神在家族个体的体现,揭示出存在于民族心理中痼疾。张炜以家庭结构为《古船》的潜结构,通过家庭主义同洼狸镇生活的融合与悖谬,从而建构出新时期民族心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隋抱朴是《古船》中描写最充分最细腻的一个人物,他是历史铸就的一座苦难的雕像。本文对他患有的“怯病”进行探寻,浅析“怯病”的症状以及患有“怯病”的原因,对隋抱朴的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天地境界与忧患精神──论张炜小说近作的主题演进耿传明(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张炜80年代中期以前的小说有一个中心主题,即现实社会政治道德批判主题。这个时期,他的小说带有很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试图通过社会政治道德批判来干预现实,推动改革。即使像《古船》这...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了两部电视剧,有两个人物很是耐人寻味。一部是《古船·女人和网》中枣花的丈夫——小庚,另一部是《女人不是月亮》中的“扣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