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麻烦”,使教学陷人尴尬的境地。这些麻烦如能及时化解,教学就会“柳暗花明”;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课堂就会“黯淡失色”。其实,“节外生枝”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2.
一天下午,学生刚上完强度较大的体能训练的体育课后,回到了政治课堂,学习内容是"依法维护社会管理秩序",由于学生体能消耗较大,往日课堂中那种精神焕发、活动积极的状态一扫而光,学生就如同霜打的茄子——蔫了,原来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实施已不由初衰,课堂教学在索然无味中进行了三分之一。当学习到通过举例说明对于那些尚未触犯刑律的妨害社会秩序的行为如何处罚时,教师列举了学生赵某购买别人偷来的自行车一案例说明: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对"明知是脏物而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这一观点已成为教师的共识.但在课堂实践中如何把握全局,乃至“统帅全军”,仍然困扰着一线的教师.当下对预设生成的纷争难分难解,预设似“小家碧玉”,生成如“大家闺秀”,看似有相形见绌之感,实际上预设与生成是互依互存的.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犹如打无准备之仗,仓促行事,往往要败下阵来;而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是缺乏生命力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好在只是一种“怪现象”,还未形成“流行病”)——课前,教师力求将自己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灌进”某种“权威”的教学模式(不如说是“模具”)中,教师本着这种“做工”精细的课堂教学模式,预设好自己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甚至是每一句话,由此整合而成的教案已经是臻于完美、“天衣无缝”;课上,教师努力营造自己“想象”无比美好的教学情境,在启发学生时或是旁敲侧击,或是单刀直入,这样“软硬兼施”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学生拉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上,回答出教师想要的问题,而唯恐教学环节和学生有任何的“节外生枝”现象。对于公开课、观摩课、评比课更是如此。而这恰恰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动态的、不确定的。一堂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表现得很明显,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水平恰恰应该表现在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作出及时判断与处理。学生的困惑、疑问与需要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生成点。教师和学生在相互激发、相互交流中,消除困惑、解决疑问、满足需要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得进步和成长的过程,电就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中,师生在互动中发生“意外”,在互动中生成想法。这些在我们看来是突如其来的东西,却往往蕴藏着宝贵的资源。及时捕捉“意外”,并进行适当发掘,我们的教学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不论教师课前准备的如何充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总难免会出现"节外生枝"的细节,对这些细节处理的方式不同,得到的效果也就完全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有效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课堂中即时的生成资源),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有效捕捉学生的“节外生枝”(即课堂中出现的教师备课之外的非预见性资源),是教师得到“意外收获”的途径之一,更能体现出教师的基本功、机智性。从“节外生枝”到“意外收获”,打造动态生成的魅力课堂,需要教师的一双慧眼,需要精致的问题诊断、精彩的师生交流、精巧的“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试题的评讲课.如何合理把握好那些"节外生枝"的问题,是值得一线教师思考的.本文试图通过再现"一道证明题的评讲课"来谈谈笔者在课堂上最真实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知与探究的过程,而探究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这便决定了教学过程应该是充满变数的。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我们在课堂上所看到的大都是教师不折不扣地实施着教案。学生自始至终都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前进。  相似文献   

10.
邵明华 《山东教育》2007,(11):31-32
这是中班的一次教育活动,以游戏“看望生病的小狗”展开主题“关爱他人”。我的设计是以故事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主动照顾小狗,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本文呈现了教学实践中的三个案例,探讨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中岔出一些预设之外的新问题时,笔者处理这些问题做出的及时的、正确的判断,筛选出学习活动中有利于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息,及时调整课前预设,使课堂的"节外生枝"演绎为精彩的"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同往常一样,迈着轻快的步伐,微笑着走进教室,准备和孩子们一道学习《景阳冈》一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中“节外生枝”的问题,认为有两点根据、五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因多种因素而"节外生枝"。教师要能正确认识并合理引导与利用,使之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营造出精彩纷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康运通 《小学生》2011,(1):39-39
语文课上,我正在讲鲁彦的《听潮》。 “银光消失了。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响雷般的怒吼着,一阵阵的将满含着血腥的浪花泼溅在我们身上。……”  相似文献   

16.
一、案例背景《我跟妈妈看演出》是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的第3课,属“学做文明人”的单元,课文根据康康熊、创创鼠和爱爱鸽的提示组织活动,指导学生怎样文明看演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园景。”作为教师,就应该独具慧眼,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演绎课堂上“节外生枝”的美。  相似文献   

18.
目前现代信息教育的本质是面向未来,而未来社会的变革必然给未来的教育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面对问题和挑战,我们站在一线的教师下一步的路该怎么走?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使“教育面向未来”?如何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结合现代教育理念,简要阐述了信息技术教育带入课堂所引发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课堂不再是教师事先预设“教案剧”的照本上演,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中,教学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教师面临着更多元的挑战,在课堂中我们教师随时都有可能面对学生的独特想法,遭遇一些始料未及的问题,再精心的备课有时也不可避免“节外生枝”。“节外生枝”往往会扰乱我们的教学思路,但是“节外生枝”总是能引起师生的共同注意,一般都有生成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飞白”,原为一种书法艺术,笔画中间露出一丝丝的白地:无墨,断丝。其目的是让观者从有限的“书’中体会无尽的美,充分体会出书者的心境,达到“无处尽有”、“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后来,诸多艺术形式也借鉴并运用了这种艺术。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理应也要体现这种审美追求,让课堂教学有张有弛、动静结合,营造课堂间的“空白”、“间歇”,便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飞白”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