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宾学院学报》2019,(5):18-26
王安石与商鞅变法有不同的结果,这可从他们的观念基础和变法理念中找到原因。商鞅通过历史哲学中的"势"的观念建立自己改革的逻辑基础;而王安石则将自己的变法依托于儒家的道德哲学,建立在人性善、中道以及均平的理念之上。前者以"合势"为本,后者以均平为主。这两种变法理念,典型反映了人性与理势、价值与理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推行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改革。商鞅变法既为秦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典型地体现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关于《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这一课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据此,本课教学应讲清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人催生了商鞅变法?怎样的措施顺应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3.
道不拾遗     
商鞅,原名卫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受封商地15邑,故称商鞅。为进行国家的改革,秦孝公听从了他的建议,任他为宰相。他制定了一系列新法;废除了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商鞅变法"。变法令下达后,商鞅将一根3丈长的木头放在国都的南门,贴出告示说:有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赐10两黄金。但人们都以为是骗人的,无人响应。商鞅又将赏金增至50两黄金,  相似文献   

4.
集悲喜剧于一身的商鞅,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改革家。他的变法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赢得了历史的巨大进步。商鞅变法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其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这一特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而实现的,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政治改革,而进行的变法。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却遭到奴隶主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相似文献   

6.
1.北宋诗人王安石在《商鞅》中吟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如此述怀,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同情商鞅因变法被车裂而死B.自己变法遭遇巨大阻力,半途而废C.大宋腐朽之极,改革无力回天D.王安石变法不合时宜,且力度过大  相似文献   

7.
改革正气论     
马学春 《文教资料》2008,(31):74-75
战国时吴起因改革而遭万箭穿身,商鞅因变法惨遭车裂.邓小平、刘禹锡虽未因改革而殒命,但遭遇了"三落三起"的曲折经历.改革岂止是"三落三起",它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是流血甚至牺牲,而更需要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的改革精神!  相似文献   

8.
商鞅,是战国时代秦国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所主持推行的变法改革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过去凡是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对商鞅及其变法大都并不陌生,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涉及商鞅其人其事的论文不胜枚举,有关的传记著述也不在少数。那么,在一本新近出版的商鞅评传中,如何超越过去而不抄“冷饭”,怎样独辟蹊径,写出新意,这是摆在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最近,笔者读到了一本《商鞅:权霸人生》(长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11月版),发现该书在这方面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这部评传的作者丁毅华教授,是国内研究秦史的知名学者。他专攻秦代政治改革史有年,对商鞅这一历史人物及其相关问题钻研尤多。较为深厚的学术功底为其进行深入思考和成功写作提供了保障。 限于篇幅,这里姑且不对该书进行全面的评介,仅着重谈一下它不同于以前类似作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图说改革史     
请思考: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积极作用? (2)图3是秦国廷议变法与商鞅舌战图,简述其历史影响。 (3)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步强大起来,但商鞅却遭到了车裂以殉的下场,分析其原因。概述“商鞅已死,秦法未亡”的原因。从这一历史事件你能得出什么以沃?  相似文献   

10.
期末评初一历史卷,卷末有两道综合题是这样阐述的: 1.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当时,不同阶层的人对这次变法褒贬不一,后来,《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商鞅变法与日本的大化改新,都通过变革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破坏了旧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对商鞅变法与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效果进行对比,力图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两次改革,分析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久辉 《学子》2013,(10):97
在讲授新课标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时,一位学生针对教材对商鞅的介绍"商鞅原名公孙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又称卫鞅"提问":中国古代,宗法制盛行,姓名中的姓往往是归宗认祖的重要标识,为什么商鞅的名字鞅没有改,而姓却改了呢?而且出现多个姓呢?"其实商鞅姓名中的商,公孙,卫是商鞅的氏,并不是商鞅的姓"姬"。说明学生对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进行分别研究,探索两个变法之间的异同点,由此发现了两个变法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两个变法背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进行分别研究,探索两个变法之间的异同点,由此发现了两个变法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两个变法背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案例师:同学们,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最。但商鞅的命运却很悲惨,被惠文王以“谋反”的罪名“车裂”而死。商鞅变法是成功的,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商鞅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呢? 学生一:商鞅是成功的。因为一个人的是否成功,要看他在历史上的作为,而不是他最后的结局。商鞅最后遭遇“车裂”而死,但他的新法却得到继续  相似文献   

16.
商鞅以"信"而使民,为"信"而行法,终使秦国有大治。从诚信的视角出发,关注商鞅变法中以法制建立起的诚信体系及其与法制之间的关系,可对商鞅变法的重新认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论梭伦改革的基本理论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伦改革在雅典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贯穿于这一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公正”理论,是不偏不倚的中庸原则。文章对梭伦改革的这一基本理论及其对雅典城邦政制、对古希腊社会政治尤其对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斯多德的政治观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述,揭示了梭伦站在“公正”立场上所进行的“人人各得其所”的改革的深远影响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若干次社会改革,其中内容广泛、声势宏大、影响深远的当数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剖析这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变法运动,对认识历次社会改革有着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它不但对秦国历史的发展,而且对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有着巨大深远的影响。因而,商鞅变法理所当然地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重视,被列为研究的重大课题,尤其对于商鞅变法的性质和作用的探讨,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对于商鞅变法所以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史学界研究尚少,发表的专题文章不多。因此,笔者试图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管见,不当之处,务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先秦女霸主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乱,最后还是由秦国统一了天下。但是秦国为什么能够从战国七雄势均力敌的局面一跃而成为一统天下的秦帝国,这中间最关键的人是谁?有人说,是变法的商鞅;也有人说,是秦始皇。但是,商鞅变法之后,也只能把秦国带上战国七雄的位置,而秦始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