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每位教师要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朗读兴趣。下面就《乌鸦喝水》这篇课文,谈谈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乌鸦喝水》是篇看图学文。课文故事性强,富有儿童情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愿读、乐读,老师适时加以点拨,学生朗读水平定会逐步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红 《西宁教研》2002,(4):35-35
在《要下雨了》一文的教学设计中,我把着眼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难句、新词,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兴趣。我为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设计了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难忘的泼水节”语感训练史红《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描述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总理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挚情感,其基调是欢快的。教学本文,可以通过语感训练使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一、加强朗读,品味任感朗读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朗读是小学生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它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领会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语感等方面功不可没。所以语文课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经成为多数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可惜的是,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对朗读教学的设计和处理存有了一些误区,使得朗读教学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 课文《最大的“书”》是一篇短小的科普说明文,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语言风格轻松、活泼。因此,读好人物的对话,学生就能理解课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以朗读与理解词语相互交织的方法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应邀参加市骨干教师展示课活动,执教《牛郎织女》一课。本课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笔者从关注阅读教学的对话主体这一角度入手,研究课文。初次备课,研读教材后,我准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研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基于此,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自主朗读、推敲语言来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理解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的第二册,把《小壁虎借尾巴》编排在第七单元中,是三篇讲读课文之一。本单元教学的总要求是:从词句教学的训练和朗读训练人手,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即本单元要以课文为主,教学重点应放在词句训练和朗读训练上,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训练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读得有感情,《小壁虎借尾巴》可分角色朗读。同时,在读中进行随文识字,加强“双基”教学。本课是一篇知识性的童话故事。通…  相似文献   

8.
范读,就是教师示范性的朗读。范读是朗读训练的一种方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儿童易于模仿的心理特点,教师良好的范读能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范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好的范读能够真实、生动地表达课文的思想内容,创造性地再现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性格,把学生带到课文所描写的境界中去,引起想象,激发情感,加深印象。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一门艺术,指导朗读也是一门艺术.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品德、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外在反映.教会学生准确地朗读人物对话,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人物形象,而且对学生掌握人物对话形式、人物语言表达方法和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青蛙看海》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童话,讲述了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在松鼠的鼓励下,一步步跳上台阶,终于到达山顶,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的故事。课文告诉孩子们,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到达理想的顶点。课文言近旨远,对话精彩,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刻画了不同人物的特征,是进行朗读训练和说话训练很好的范本。笔者采用依葫芦画"新"瓢的思维,将第二课时的重点放在朗读和说话训练上,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列宁和卫兵》是一篇记叙文。它通过列宁自觉接受卫兵检查通行证的事,反映了革命领袖模范遵守革命纪律的崇高品质。文章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思想。根据课文特点和中年级的训练重点,教学时,除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外,还应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朗读的一些技,认识课文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  相似文献   

12.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目前朗读训练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侧重从领悟课文内涵,激发朗读情感;做好技巧指导,教给朗读方法;注重训练方式,激发朗读兴趣三个方面进行指导,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项重要的技能训练,能帮助学生熟记课文、理解内容、提升情感。但是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训练过于机械,对朗读指导没有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不能按照正确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还有不少教师朗读训练方法简单,往往总是把学生带入"课文解析——朗读;内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从通读课文到读懂课文,再到熟读课文,逐渐深入,无一能离开朗读。因此,我们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要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训练,诸如指导学生把握课文情感基调,指导朗读的方法,进行课外朗读训练等。同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从课文的结构上看,主要是通过人物一一班长、洛班诺夫、列宁、一位来开会的同志四个人的九段对话,来说明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严格遵守革命纪律的故事,讲读这篇课文,我设想采用朗读指导法。什么叫朗读指导法呢?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指导朗读(包括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客体会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用熏陶渐染,潜移默化的方法,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想感情的抒发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一、带领学生深入文章结构和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使学生对课文的结构、情感等有深入的理解,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朗读课文,每一篇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态  相似文献   

18.
【单元教学设想】在人生道路上,那一个个脚印,铺就你的人生轨迹。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这五篇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容易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便于引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生活的思考,更容易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教学时应有所拓展,联系时代背景和有关作品,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五篇课文均是叙事性作品,适宜朗读,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朗读训练,在朗读中悉心揣摩玩味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等…  相似文献   

19.
要保证阅读课的质量,必须要牢牢地抓住“读“这个根本。朗读,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愈来愈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在朗读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呢?我们的做法是:一、范读课文,传情。“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正确的范读最能把课文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憎感情直接传递给学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这是给学生提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范例,也是给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好形式。《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课文,教师进行范读时可用关心、劝慰、感激、悲愤、激动、难舍难分的语气分别表现不同的内容、情感;通过准确的语音、节奏的变化、语气的不同、感情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训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朗读是阅读课文的一个高级阶段,它必须通过对一篇课文内容充分地理解、对课文发展脉络准确地把握、对课文中感情色彩正确地感悟、对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细心地揣摩之后才可能将一篇课文朗读好。因此朗读训练对中师生语文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朗读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全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师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有着极强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如果教师能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朗读技巧上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