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言道: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语文能力的提高,当从培养学生读的习惯开始。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多读的重要性。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充分说明“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特征。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语文教学改到了什么程度,放弃了读,就等于放弃了一切。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三大瑰宝之一是读。文言文教学当以读为本 ,通过读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活的语言材料。这里提的是朗读 ,它有出声显韵、表情传神、唤起联想、增强语感、深化理解、巩固记忆等功能。一、读明白。读明白 ,学生在读思的操作中 ,反复感受语言的形式 ,进而领悟意旨 ,利于记忆积累 ,更利于培养能力。读明白 ,教师的范读至关重要。读前 ,教师要提出目的要求 ;读后及时小结。学生自读也一样 ,初读达到什么要求 ,再读又要达到什么目的。比如以读解词、句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舍相如广成传舍”一句 ,课后注释了“广成传舍” ,…  相似文献   

4.
5.
教育要以人为本,语文教学自然亦不例外.然而除此之外,语文还应该有其自身的学科特性与规律,还应该另外有一"本". 依我看来,语文教学必须以读为本!也就是说,语文学习的根本、基本是阅读,而语文教学的核心则是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笔者也认为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要自主学习,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语文教学而言,则应该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因此,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这是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要想提高写作听说能力,必须以读为基础。读作为提取加工运用信息的主要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生产的过程”(曾祥芹语)。叶釜陶先生在《中学国文学习法》中说:“阅读总得读,出声念诵固然是滨,不出声默读也是读。乃至口舌绝不运动,只用眼睛在纸上巡行,如古人所谓‘目治’,也是读。只有学生自己读:体才能从多方面受益。”划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阅读的本质总是读。读被称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向来居于语文四大能力之首 。  相似文献   

9.
10.
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我们所提倡的以读为本,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回归,又是把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理念的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质的确认,是我国教育改革中语文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这使我们终于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改搞了多年,各种各样的模式出了不少,细细回味,这样或那样的模式无不围绕一个字做文章“讲”。先生讲,学生听,大家一致认为不好,是“潢堂灌”,是“注入式”,于是变着法子启发学生把老师讲的话揣摩出来,理解透彻……。教改固然是件好事,然而用“脱离课文的架空分析,繁琐的讲解分析,五花八门的基础知识,百样干出的习题……”(马智强先生语)宋代替学生的阅读和领悟实在是唱“空城计”。这种舍本逐末的结果只能使老师强行灌输,学生疲于应付,敷衍了事。现如今,学生脑子里装的非文本的东西不少,而对文本的实质内容却知之…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只有对语言文字破译,才能感知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本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彭丽英 《学周刊C版》2014,(4):187-187
语文教学要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广大教师最为关心与重视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只是看学生获取了多少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这种能力不是教师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并在不断的阅读训练中强化能力。只有不断地进行阅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基本语言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学要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是广大教师最为关心与重视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只是看学生获取了多少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这种能力不是教师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并在不断的阅读训练中强化能力。只有不断地进行阅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基本语言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不熟读则无以明大义,不熟读则无以明章法"。这些都明确告诉我们,读在整个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特征,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替代。要以读为本,以读悟情,以读代讲。  相似文献   

16.
如何将“以读为本”的理念付诸于阅读教学实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以读为本”的理念付诸于阅读教学实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激趣,让学生想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非常注重学生的人本发展,“读”作为贯穿阅读教学的主线,学生读的兴趣如何,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成败。创设情境激趣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例如《小熊开店》一课,如果教师上课就直接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来学习《小熊开店》,我们读课文。”开始就非常平淡乏味,学生怎么能进入课文之中呢?如果换一种方法,创设情境:在大森林里,小熊为了方便森林里…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学生而言,语文学习的最根本的实践是什么呢?不就是读书吗!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中直接接触语言材料,才能逐渐体会、进而熟练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新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做到让学生读懂文本,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读”乃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也是我国传统的教法和学法。 古往今来,多少人对于“读”作过肯定和推崇。我国历史上,对于求知求学,进私塾叫读书的,一读就是几年、十几年乃至终生读下去。古人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几乎人所皆知。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读”。他在谈到写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足见鲁迅先生对“读”的看重。今人,著名的作家叶文玲在一九八五年《中学生阅读》发表一篇散文《我的“长生果”》现已选登在中学课本第五册第九课。在写作上,强调“读”的重要。他说:“那是初中二年级时,我写了一篇800个字小小说《夫妻间的小风波》”。被刊登在县级报纸上,她深有体会地说:“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那800个字。”可见“读”的重要,可见“读”见成效。  相似文献   

20.
郑诗君 《学语文》2014,(5):71-72
名师余映潮说过:朗读能对孩子们进行审美熏陶、情感陶冶和气质培养,朗读教学既是语感的、技能的、又是审美的。日常教学中,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不是美的语文课。初高中语文教科书所选课文基本都是文学经典,而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诗大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充满感情而又个性化的朗读有助于认识和深入理解文本。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做到以读为本、贯穿始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