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韩阳)在济南书博会上,东方出版社推出了著名作家石钟山的《天下姐妹》,该书是"天下"系列的收官之作,是畅销书及同名电视连续剧《天下兄弟》、《天下父母》的姐妹篇。作品从一段纯净的爱情开始,叙述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7月下旬,为完成《赵家璧传记》(暂定名),我和合作者芦珊珊一道专程赴上海山阴路约访了赵家璧女儿赵修慧女士。此行,不仅结识了热情爽朗、丰姿绰约的修慧大姐,更加深了我们对赵家璧先生的崇敬、敬仰之情。感叹"书比人长寿",我们被这样一位优秀的出版家为书籍的一生所折服。赵家璧先生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享有很高声望的出版家、编辑家。他所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  相似文献   

3.
书言书语     
正读书方法是在书中旅行,目接森罗万象,心游天地之间。发愤忘食,乃艰辛之书旅,有所收获,乃快意之书旅。——李乔《书旅》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帕斯卡尔《思想录》  相似文献   

4.
清代校释群书,名家辈出。卢文 《群书拾补》、王念孙《读书杂志》等,受到学术界一致推崇,享誉天下。在这个领域也有贡献甚大,而世人重视不够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便是一例。 段氏校释群书集中于他的《古文尚书撰异》和《说文解字注》。其中《说文注》作为乾嘉时期文  相似文献   

5.
黄鸿森 《传媒》2002,(11):26
李白是诗坛巨匠,也是文章高手。他的《与韩荆州书》,过去读书人都会背诵。开头一句是:“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候,但愿一识韩荆州。’”由此产生的“识荆”一语,今人还在使用,收入《现代汉语词典》。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一书所收《李太白之死》(以下简称《李》)  相似文献   

6.
从一本《天下》杂志到拥有《健康》、《Cheers》、《e天下》、天下杂志出版,23年来追求一个美好而公平的社会始终是天下杂志群品牌的精神,而其门市部书香花园更是众多读者专享的空间,也是天下杂志群员工工作之余的充电、喘息空间。虽然天下杂志群地址变更过几次,但呈现地中海风  相似文献   

7.
书人书事     
遇罗文和《我家》 1998年夏天以后,因为编辑《遇罗克遗作与回忆》一书。我一直设法与遇罗文先生联系,但找了许多线索,最后都中断了。直到年底,我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遇罗克是谁》的短文,却意外地接到了遇罗文的一个传真。原来,他看了报,通过编辑陈明洋查到我的  相似文献   

8.
书人书事     
李锐和《李锐其人》李锐先生的知名度很高。这不只因为李老担任过高级干部,更因为他写了《庐山会议实录》等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的著作。他今年82岁了,一生的传奇经历。就是一部大书。其实,这本书也早有人去写。《光明日报》记者宋晓梦早在  相似文献   

9.
书人书事     
郭小川的儿女和《郭小川全集》诗人郭小川有一儿两女。儿子叫郭小林,也是一位诗人,现在供职于《中国作家》杂志。大女儿郭岭梅,是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编导;小女儿郭小惠,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他们和我妻子邢小群相识于儿时。那还是60年代初,他们都住在北京和平里中国作家协会的宿舍。父辈是同事,子女就成了伙伴。  相似文献   

10.
在荆沙市新闻界,黄道强的勤奋和高产是出了名的。仅1995年,他便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80多家报刊发表各类新闻作品128篇,不少文章被《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文摘报刊转载。为此,他被荆沙市市委宣传部评为对外报道先进个人。 年近不惑的黄道强是《荆沙晚报》城市周刊部编辑、记者。他对自己的职业有着特殊的感情。他非常推崇老一辈记者李准的话:“应把记者当事业,不要把记者当职业。”正是这种强烈的敬业精神,使他整天都处于一种“临战”状态,处处留心捕捉着新闻线索。 1995年5月30日下午刚上班,一条不太确切的消息令黄道强兴奋起来——孔繁森的妻子王庆芝大姐乘船将途经我市,但具体坐的什么船,在什么时间什么码头靠岸却一概不知。不管三七二十一,黄道强当即乘车赶到江边。他生怕错过了这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发动司机及三个并不相识的过路人分头到各个码头打听王庆芝大姐的行踪。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苦苦寻觅,终于在刚靠岸的长江公主号旅游轮上找到王庆芝大姐。  相似文献   

11.
《四库全书献书人丛考》前言郑伟章清高宗乾隆年间,朝廷集中了天下名士纪购、戴震、法式善、朱掏、翁方纲、程晋芳、周永年、邵晋涵等360人,前后花了20年左右的工夫,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直接产物是《四库全书》及《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  相似文献   

12.
2007年的电视荧屏.刮起了新一轮“凄风苫雨”。《谁怜天下慈母心》、《女人不哭》、《孩子你在哪里》、《妈妈再爱我一次》、《悲情母子》、《媳妇》等苦情剧引发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狂潮。倒数几年前的苦情剧,如2006年的《百万新娘》、《徽娘宛心》、《妈妈无罪》、《悠悠寸草心》、《春天后母心》,2005年的《哑巴新娘》、《错爱一生》及2004年的《大姐》、《婆婆》、《搭错车》也播得一片红火。  相似文献   

13.
《健康忠告》,《服饰与美容》,《明星时代》,《半月谈》,《成功》,《世界风Vip会员专刊》,《姐妹科学》,《小作家选刊》,《今日财富》,《时尚北京》  相似文献   

14.
书情     
小约翰·肯尼迪于1995年秋天创刊的《乔治》杂志,于今春3月出版创办人纪念专号之后停刊。 《乔治》是一本“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刊物,出版5年中至少赌出4000万美元。1999年7月小肯尼迪和他的妻子因飞机失事殒命,《乔治》苦撑20个月后终于关门。 小肯尼迪从小不爱读书,大学毕业后当了4年检察官,不热衷时政,后来投身媒体,与朋友合办了融政治、娱乐和名流文化于一身的《乔治》杂志。他倒想把《乔治》办得与众不同,然因眼高手  相似文献   

15.
旷源兄是史学家。《天南书话》中收录了《中缅边界问题》《磨盘山之役》《张献忠屠川》《杜文秀起义大事记》等有史学价值的文章。其中还有一组四万余字的《滇缅抗战书录》,叙录了二○○五年前出版的大部分反映滇缅抗战的书籍资料。他之所以对滇缅抗战史料感兴趣,工作之余收集了几乎所有有关滇缅抗战的书籍,是因为他的一家就是乘腊戍撤退的最后一组远征军车返回祖国的。旷源兄是文艺评论家。他曾先后出版过《新文学味羹录》《〈西游记〉考证》  相似文献   

16.
蔡镇楚先生的《中国诗话史》问世了,这是值得庆贺的。厚厚一册诗话史精装本摆在案头,犹如我的成果一样,我也在分享着他的一份幸福,感到甜滋滋的。是的,我们工作中最大的乐趣莫过为读者查找资料,并取得可喜成果的时候。蔡先生的成功有我们一份劳动,凝聚着我们的汗水和艰辛啊!我认识蔡先生是一九八三年七月,那时古籍部还在城南公园。蔡先生不畏酷暑,一查就是一个夏天,如饥似渴地翻阅他不曾读到的历代诗话。为了使他尽快收集好资料,早日成书,我们主动为他提供了《随园诗话》、《文心雕龙》、《渔洋诗话》、《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贩书偶记》、《贩书偶记续编》、《中国丛书综录》,以及其它书目等七十四部648册。其中比较罕见  相似文献   

17.
书情书讯     
正儿童文学大师罗大里《洋葱头历险记》落户中少总社本刊讯5月7日,北京发行集团主办,北京台湖出版物会展贸易中心承办的"北京·台湖全国图书馆采购订货会、全国少儿图书订货会"现场,"向经典致敬——世界儿童文学大师罗大里《洋葱头历险记》"的新书首发式举办。《洋葱头历险记》新书首发式从一个幽默的童话故事开始。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二年级的小读者宁朝瑞绘声绘色地为到场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们讲述了罗大里经典作品《电话里的童话》中经典篇目《一条哪也不通的路》,将所有人带入了一个罗大里营造的独特的、新奇的、  相似文献   

18.
郑振铎先生生前,曾发表过经他自己整理的日记两种。一是《欧行日记》,乃其青年时因大革命失败而避难国外的日记,1934年10月31日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所记为1927年5月21日至8月31日。二是《求书日录》,乃抗日战争上海"孤岛"时期他有关抢救古籍的日记,初载1945年11月21日至12月30日上海《大公报·文艺》,所记为1940年1月4日至2月4日;最早收入1983年10月北京三  相似文献   

19.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新形势下,如何使我们的新闻报道更加吸引读者,这是关系到报纸生死存亡的大事。今年以来,《邯郸日报》刊登的《知心大姐》专栏受到读者的欢迎,不少读者来信说:“知心大姐像一双万能的手,能解开心中的千千结。”“知心大姐像一个小宝库,很多问题可以从那里找到答案。”“知心大姐是群众的主心骨,一天不见心中就会失望好大一阵子。” 透过群众对《知心大姐》专栏的赞誉,我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要办好报纸,编采人员必须树立浓厚的读者意识。所谓读者意识,就是要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事事处处为读者着想,千方百计为读者服务,真正让“读者就是上帝”的思想在头脑中扎根。下面是我编辑《知心大姐》专栏的体会。 摸着群众的脉搏搞报道 所谓“摸着群众的脉搏报道”,就是说她报道  相似文献   

20.
感谢共产党     
我的命是共产党给的,能活到今天一是感谢父母、养父母、最重要的还是得感谢共产党! 我出生在吉林镇来县三十里外的贾家围子,小的时候家里很贫穷,母亲因病早年过世,父亲被日本人抓了壮丁,家里就剩下我们姐妹四人.我们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大姐领着我们就在一个废弃的炮楼里住了一阵儿.我体弱多病,得了一种在当时叫稀屎劳的病.我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大姐每天照看我将我抱在怀里,饿了大姐给一口小米就着一口小葱,哭了还是这个,大姐看看我奄奄一息的样子非常难过,四人生活又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