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平在存在分化、分层的社会结构中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教育是社会整体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地位和功能是不独立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运用“资本”、“场域”、“惯习”和“符号暴力”等概念对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不公平予以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时期,在我国社会中实际已经形成了两个封闭的循环圈——城市优势文化圈和农村劣势文化圈。鉴于我国不同文化圈的现实,文章尝试从文化资本的视角来透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公平问题,揭示现阶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中隐藏的不公平,从而提出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3.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在社会各阶层间的分配是不平等的,而通过教育机制,文化资本又可以实现其再生产过程,从而实现社会等级的再生产。这一文化资本再生产理论有助于理解当前我国农村转移人员文化资本生成与提高。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农村转移人员与城市市民在文化资本分配起点上的不公平及农村转移人员在城市的持续性边缘地位。  相似文献   

4.
文化再生产视野下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日益强烈.社会公平是民主社会的理想价值.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但是目前我国教育在诸多方面还存在不公平.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尤其严重.本文在文化再生产理论的视野下,提出教育在城乡发展上的再生产功能强化了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阻碍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化再生产的视角出发,依次分析了儿童入学前家庭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入学后学校教育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以及通过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所引起的社会再生产和再分配。指出我国教育中存在隐性的文化再生产现象,并通过对城乡教育差异的环境分析,倡导为农村儿童构建趋于平等的教育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再生产视角解析中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文化平等的不同看法影响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解析我国教育所形成的城市优势文化场域和农村劣势文化场域的二元结构现状.文化资本的传递具有最佳的隐蔽方式和再生产功能,并通过学前家庭文化资本及入学后学校文化的传递所产生的不平等,强化了我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这说明教育是一种文化再生产.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是制约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化再生产视角下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再生产的视角出发,依次分析了儿童入学前家庭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入学后学校教育文化资本的城乡差异、以及通过教育中的文化再生产所引起的社会再生产和再分配。指出我国教育中存在隐性的文化再生产现象,并通过对城乡教育差异的环境分析,倡导为农村儿童构建趋于平等的教育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8.
9.
卢鉴策 《少年儿童研究》2024,(2):101-108+127
对弱势阶层子代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达成文化再生产目前存在两种解释路径:一是认为学校教育在专断性权力的指示下对内秉持文化专断的倾向,从而实现对弱势阶层子代的排斥;二是认为弱势阶层子代对学校教育表现出的“抵制”使其走向了自我淘汰。在中国现实的教育语境下,基础教育阶段以应试文化为主的学校文化未必完全契合优势阶层的立场诉求,弱势阶层子代面对学校教育亦表现出更多的顺从而非对抗。本文将视角聚焦于个体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洞察,为考察弱势阶层子代在学校中更为隐秘的文化再生产机制提供了不同于“专断—排斥”“抵制—淘汰”的另一种可能言说。唯有理解自我洞察到他者承认的视角转换,才能在“承认”的逻辑前提下实现对底层价值的关照。  相似文献   

10.
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从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暴力,是由一种专断权力所强加的一种文化专断,教育通过再生产统治阶级的文化实现了社会再生产。从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当前的教育体系并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农村人口向上层社会的流动。农村教育应该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之下适时的开展分流教育,既要满足农村人升学的要求,实现农村人口的向上流动,同时又要为城市和农村培养符合要求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试图通过对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与再生产理论的分析,联系布迪厄理论的相关核心概念,呈现出布迪厄理论中对现实社会具有批判色彩的综合理论视角。文章试图强调布迪厄理论宗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逻辑,通过对相关概念的明晰、以及文化资本的运行逻辑的认识达到一种解读;最后试图通过反观的视角对于新近的发展做出尝试性的预断。  相似文献   

12.
文化资本理论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本理论认为,相对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言,通过家庭所传递的文化资本具有资本继承性的最佳的隐蔽方式,是一种最隐蔽、最具社会决定意义的教育投资.文化资本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教育行为中所获得的学术收益,极大地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所积累的文化资本;另一方面,文化资本又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教育制度通过承认文化资本的世袭性传递而进一步扩大了不同社会阶层在文化资本方面的差异,从而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对既存社会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再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再生产"的理论视域中,当下的标准化考试模式和多元化考试模式都遭遇到了"教育公平"的困境。面对这样的制度困境,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受教育者"原型经验"的教育教学和考评模式,或许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都是在既有文化基础上的传承、建构、变革与创新中完成的。没有文化的再生产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而人的发展依靠的是教育的完备,教育又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一种知识建构活动,因此,课堂教学要体现人的价值生成,要为具备高素质的人的再生产服务,从而为文化再生产开辟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尹可珍  王琦 《中学教育》2010,(12):13-16
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事实上是文化再生产过程中社会再生产的一种体现。学校作为文化再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场域,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将文化、地位、权力等人们争夺的资本合法化,这种被转化为合法的社会资本,不但可以帮助人们实现阶层之间的流动,还给人们带来预期的利益。择校是人们占用这些合法化利益的预演争夺,这也解释了为何作为失范社会行为的择校在现实生活中却是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正在经历社会结构的重组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基于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的视角,从各阶层文化资本占有的不同对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专业选择、教育期望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看出,家庭文化资本的占有多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产生了显著性的影响,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建立相对公平的平台、促进社会阶层的更好流动是需要重视的问题。教育不仅是实现社会分层的“筛选器”,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中下层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通过高等教育大众化更好地完善社会结构和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为社会的各个层次和各种职业输送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功能之一。高等教育要实现这一功能,则必须要建立在社会各阶层享有公平的高等教育教育机会上。  相似文献   

17.
教育作为有目的的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过程,它在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文化选择与文化批判。高等教育系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具有重要地位,高等教育注定要承担起文化批判的职责。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教育通过语言、价值、过程和知识等来确保文化的再生产,乃至经济和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因此,从文化在生产视角下分析高等教育文化的批判功能,最大程度地创造公平合理的教育、促进社会的公平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全面升级转型,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对我国当下存在的教育公平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存在着文化再生产现象,这是形成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的文化因素。学校教育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文化再生产:学校教育是一种符号暴力;学校通过符号暴力实现文化再生产;从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合法化。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位于跨境民族地区的瑞丽市存在大量外籍学生在当地小学就读的现象。在中国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外籍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会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分析外籍学生来华读书原因以及分析其相关影响的时候需要通过借助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进行分析,从文化资本到经济资本转化分析外籍学生来读书的原因,从习惯的改变探讨外籍学生从行为到思想的变化,最后通过文化再生产到社会再生产来讨论跨境教育对于外籍学生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