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认识西方文化的过程中 ,郭嵩焘是以深厚的中学知识为基础的。由于他对中西文化有着广泛的了解 ,所以在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和选择时 ,能够较早地摆脱“中体西用”文化取舍模式的束缚 ,表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同时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初期的历史文化背景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对西方文化的深入探索 ,从而导致了认识上的种种矛盾 ,体现出明显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对于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英汉“死”类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中西文化之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的对比。本文分析了“flush”的一处误译,比较了“flush”和“blush”在表达脸红时的不同文化涵义,并进一步比较了“red”和“红”的中西文化差异。通过这种从语义层面到文化层面的比较,能使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语言,更深刻地理解文化,更有效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4.
多元性文化成为当今世界文化的现实。中外学者对多元性文化有了诸多的探讨。比较中西文化,中国学者对多元性文化的探讨,特别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理念对当今世界文化是一个贡献。消费文化是多元性文化中最前沿、最时兴的一个话题、消费文化涉及到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南政法大学留学生“中国法”论文样本的实证分析,展现出四种“中国法”语境模式的特性以及三种“偏见”文化交流模式对于“中国法”“文化偏差”成因的影响,并对样本的“误读”进行类型化分析.文章认为,在“中国法”国际化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文化偏差”现象,是在古今“中国法”的现代模式的转变和中西跨文化解释模式的双重维度下发生的特定法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五四”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出现是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的历史必然,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在这一特定时代情境中做出“保守”选择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们,是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中为他们所坚守的文化而抗争的群体,他们的“保守”只表现为文化上的守护,而无政治上的企图;文化保守主义对激进思潮的制衡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7.
五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文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在苏俄中德美日五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起决定作用的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两种不同文化理念进行宏观比较,对使五国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各具特色的文化特质进行微观比较,从中找出中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8.
特色文化就是具有独特的鲜明个性的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形成的由特定历史地理环境因素所决定的一种文化风貌。特色文化展示方法主要有文化实物展示、文化生态展示、文字图片展示、视听影像展示等。特色文化展示基地是指在拥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的特定区域集中展示特色文化的场所。特色文化展示基地的建设模式主要有自然景观模式、民族文化生态村模式、大理洱海游船模式、云南民族村模式、文化产业园区模式、影视基地模式。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思想文化的研究,至今已有诸多成果,但究其成果而论,研究话语模式过于“教科书式化”或是“先入为主”化,本文拟以当下研究为依托,结合新文化史话语模式,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
承德作家何申的“热河系列”小说蕴含了鲜活生动的承德地域文化,即郭秋良先生所主张的“大避暑山庄文化”,或者说是“亚宫廷文化”。作为“亚宫廷文化”这一文化模式的文学表达,何申在小说中塑造了热河人直爽宽厚、从容中庸的典型性格,并对热河人在特定时代的群体命运给予深切关注。热河人直爽、从容的族群性格,也影响到“热河系列”小说的审美风貌,使之呈现出一种淳朴浑厚、幽默诙谐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文化各自不同的特点 ,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只能在西方开花、向中国嫁接进而在中国结果。这里试从文化与历史的角度对“中华文化的西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上的趋同性”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三个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以期明确“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传入及其发展的影响”及“重新整合方法论 ,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从文化的视角,将魏源“经世致用”、“变古”与“师夷长技”、“势变道不变”等思想观念,置于近代中西文化对话语境中进行思考,以揭示魏源思想在中西文化对话中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田苗 《考试周刊》2011,(9):25-26
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将汉英语言中的几种颜色词汇进行比较,分析其在特定的语言中所附带的不同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的特定属性决定了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同步的特性。文化教学是以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为主导、注重语言的“人文性”的外语教学。文化教学有利于增进跨文化交际双方的文化融合、避免交际双方的文化冲突 ,是外语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张艳国 《历史学习》2010,(10):21-21
张之洞认为以“三纲五常”和“仁爱”、“忠义”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是值得发扬的优秀文化;同时认为在坚持“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的前提下,吸收西方文化也是可行的,西方文化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有益补充。面对中西文化冲突碰撞,张之洞对中国文化充满自信,试图寻找一条会通中西文化的有效途径,从而解决中国文化面临的危机与困境。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曾存在两种差别甚巨的文化结合模式即中体西用与体用不二。“中体西用”是第一个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方法,但它不是贯穿中国近代史唯一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之方法模式,也不能简单地称之为“符合中国国情的进步思想”;“体用不二”承继了“中体西用”的合理内容,它是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历史而产生的优于“中体西用”的文化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遇合与文化选择──论宗白华与中外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学大师宗白华的学术生涯映现着中西文化双重影响的独特印记。他在中西文化的两相参悟中实现了对中华文化精神的重新发现,在中西文化的深刻遇合中获得了哲理与诗情的双重启悟,进而以多个领域的学术成就成为比较诗学和比较文化研究的先行者与开拓者。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种以简单事实的机械记忆为核心的非理性教学模式。“简单模式”模糊了英语和汉语本质的差异以及书面英语和即时英语功能和地位的差别,消解了英语教育者及英语教育本身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英语文化的导入、文化差异的比较和疏导,最终超越“简单模式”,实现教学从“识字课”向更加系统的英语文化课的跨越,有利于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对中华文化的复兴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文化上,赛珍珠认同自己的中国身份,但中国人并不认同她;她的美国血统决定了她的美国身份,而美国却没完全接纳她。她不能像一般人那样拥有单一而又确定的文化身份,因而内心里总有种无“家”可归的焦虑。她终生都在寻觅和重建自己的文化身份:一个中西文化的融合者、沟通者。这正是她从事写作和中西文化交流工作的强大心理动力。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文化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HRM)模式的创新有重要影响。文章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入手,阐明了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并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提出在企业中运用HRM“5P”管理模式,从管理技术的角度提出HRM“3P”模式向“6P”模式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