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记录     
正@口袋野史:冯玉祥一生作息时间极有规律,对不遵守时间的人也深恶痛绝。1927年,因为汪精卫不守会议时间,开会经常缺席、迟到,冯玉祥一怒之下便编成一副对联送给他:一桌子点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间疾苦;两点钟开会,四点钟到齐,岂是革命精神。(微记录所刊文字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  相似文献   

2.
一个周未的下午,中央电视台《尘烟中的魅影———汪精卫与汪伪政权密史》摄制组的记者舒欣一行,风尘仆仆的来到云南省档案馆。摄制组的同志告诉接待人员:他们正在拍摄汪精卫的纪录片,为拍这部片子,他们到了北京、南京、重庆等地收集资料,并找到了现在仍健在的龙云的一些亲朋好友,了解当时汪精卫从南京到云南及从云南出走的情形。其中有一位自称是龙云侄子的同学的老人说:1940年前后,他经常到龙云家去玩,有一次到龙家玩时,看到他家的气氛非常不好,事后才听说是因为那天龙家接到了汪精卫从河内来的一封信。当时的汪精卫因为与日本签订了卖国密…  相似文献   

3.
1927年北伐战争时,冯玉祥与蒋介石在徐州第一次见面,自此开始了两人长达20余年的分分合合。冯玉祥与蒋介石从义结金兰到最后彻底决裂,其相互关系几经转变。而抗战时期,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之下,冯玉祥与蒋介石的关系总体是较为缓和的,  相似文献   

4.
陈蓉 《湖北档案》2010,(5):44-45
1907年初,汪精卫、胡汉民赴南洋宣传革命、筹募经费。汪精卫在槟榔屿演讲时,当地富商之女陈璧君为他的风采所倾到。不久陈璧君也到了日本参加革命,并尽量找机会和汪精卫接近,可是汪精卫对陈璧君并不热情。不久,汪精卫为刺杀清政府官员做准备而离开日本前往香港,摆脱了同陈璧君的感情纠葛。  相似文献   

5.
汪精卫逃往河内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汪精卫,日汪勾结越来越密切。10月,汪精卫发表谈话,准备接受日本提出的议和条件。11月中旬,双方代表在上海“重光堂”签订密约,并拟定汪精卫从重庆出逃。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壁君、曾仲鸣、周佛海、陶希圣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日本政府得知汪精卫出逃后,提出了所谓的“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12月29日,汪精卫在香港发表臭名昭著的“艳电”,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和谈。翌日,汪精卫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蒋介石下令追杀汪精卫1939年元旦…  相似文献   

6.
李兴中,字时甫,1895年生于直隶宁河(今天津市宁河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5岁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炮兵班学习。在校期间他学习优秀,意志坚强。毕业后被分配到段祺瑞部,历任见习参谋、连长、炮兵营长等职。因不满袁世凯的倒行逆施,愤然离职,投向了他认为是爱国爱民的冯玉祥将军部,并随冯玉祥一起赴苏联考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冯玉祥在北京驻军时,与京西天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天泰山位于八大处西北10余里处,它的主峰西侧有慈善寺,寺周树茂林深、草深泉清,冯玉祥在天泰山就住在这个寺庙.  相似文献   

8.
冯玉祥将军(1882——1948)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者。他组织的国民军联军,誓师五原,参加了北伐战争。当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被杀害时,他曾下令全军戴孝并树碑以示同情和纪念。冯玉祥任陕西督军和在西安就任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时,帮助了陕西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他所倡导的植树造林、修筑道路、禁烟禁赌等活动,成绩卓著。现将冯玉祥1927年3月主持制定的《陕甘建设会议议决案》予以刊载,供研究冯玉祥本人的政绩及西北发展史参考。此件曾载于1927年4月《国民军政报》第66期至67期上。标点为编选者所加。  相似文献   

9.
1937年秋,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从南京来到汉口。开始,军委会要把他安排在汉口中央银行大楼里住。冯玉祥先生觉得那地方太热闹繁华,不好办公,于是自己找到武昌千家街福音堂这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在福音堂里,还住着一批文化人。他们有老舍、老向、何容等,因住的较近,常来看望冯玉祥先生。来得最勤的要数老舍先生了。有一次,冯玉祥先生请老舍吃饭,问能否出一本抗日的文艺杂志?老舍风趣地回答说:“在下有人有笔,就是印不出来!”冯玉祥先生说:印刷和经费问题我来解决,文章由你们来写。没过多久,冯玉祥先生便在汉口办起了一个小型印刷社,并取名为“三户”。何为“三户”?原来冯玉祥先生喜读宋陆游的诗词。一天,他读陆游的《金错刀行》中“楚虽三户  相似文献   

10.
1928年冬至1930年底,在中国现代历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政治组织——“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即国民党改组派。这是一个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包括官僚政客,失意军人和一部分有民主意识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以及一些幻想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青年知识分子所组成的与蒋介石集团争权夺利的政治集团。为了宣传改组派的理论,扩大其影响,该派在其成立前后曾创办了许多报刊杂志,宣传其主张。本文试就改组派的出版宣传活动作一叙述。一随着“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相继发生,宁汉合流,蒋汪暂时合作。但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并未得到缓和。蒋介石在利用汪精卫的支持重新上台后,大权独揽,极力排斥异己,并利用“广州起义”唆使其党羽大肆攻击汪精卫,汪精卫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的替身叫张逢伯,字之如,1880年生于陕西西安市一书香之家,比冯玉祥小两岁。幼年上过私塾,青年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返回西安致力于教育工作。他思想进步,积极追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12.
夏天 《湖北档案》2014,(9):43-44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  相似文献   

13.
龙运荣 《军事记者》2004,(12):58-59
《力报》既是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一份重要报纸,也是一支抗日反蒋的嘹亮号角,是它第一个公开揭露了汪精卫投日卖国的消息。它的进步立场和在湖南的影响,受到周恩来、徐特立的赞赏。它的创始人之一——严怪愚,是我国第一个揭露汪精卫卖国投日的新闻记。  相似文献   

14.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 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10天后,汪精卫发表“艳电”,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和谈.第二天,汪精卫又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蒋介石闻之大怒,1939年元旦,他下令军统特务追杀汪精卫.  相似文献   

15.
(一) 把曼德拉与汪精卫放在一起。一个伟人与一个奸人,注定是很容易挨板砖的。  相似文献   

16.
汪精卫作为早年追寻孙中山的革命者.后来却成为投靠日本的民族败类.铸就了其人生中一段丑恶的历史。汪精卫在其一生中曾有五次遭受被追杀行刺的经历.这几次被刺经历原因却各不相同.现披露于此.作为对这个汉奸败类丑恶经历的一个缩记。  相似文献   

17.
汪精卫逃往河内 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汪精卫,日汪勾结越来越密切.10月,汪精卫发表谈话,准备接受日本提出的议和条件.11月中旬,双方代表在上海"重光堂"签订密约,并拟定汪精卫从重庆出逃.  相似文献   

18.
正1942年,伪满洲国成立10周年,南京的伪中华民国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5月4日汪精卫率领代表团访问伪满洲国,以示恭贺之意。30年后仇人相见溥仪与汪精卫两人素有世仇。说家仇,是汪精卫曾经冒死刺杀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说国恨,是汪精卫曾经是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  相似文献   

19.
青年时代的汪精卫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是一个勇敢的"民主斗士",他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成为辛亥革命的骨干。然而在追求权力的道路上,汪精卫放弃了最基本的政治原则,不惜以"做汉奸"为代价,接受日本人的政治诱降,甘当日本人的傀儡。汪精卫集团公然投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为了逃脱舆论的审判,为了掩饰汉奸面目,汪伪将媒体作为重要的政治工具,开脱自己的罪行。首先他用三步走的战略,从香港到上海、再到南京,在日本侵略者的扶持下,编织了一个庞大的传播网。第二,在具体的宣传中,汪精卫亲自挂帅,充分利用了笔和嘴的作用。第三,在宣传内容上,借口"国家利益",干着"以敌为友"的勾当,兜售"和平运动"理论。第四,在媒体的管理上,汪伪集团双管齐下,既管理也迫害。  相似文献   

20.
冯玉祥将军弱冠从军,只在私塾读过一年多书.但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周恩来同志曾赞扬冯玉祥:"先生好读书,不仅泰山隐居时如此,即在治军作战之时,亦多手不释卷,在现在,更是好学不倦,永值得我们效法."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