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钓黄颡     
李洪生 《钓鱼》2005,(17):39-39
黄颡俗称黄腊丁、昂剌鱼,为小型鱼类,无鳞,背鳍有硬剌,体背呈橄榄绿色,体侧和腹面为淡黄色,是常见的鱼类。黄颡属底栖凶猛性鱼类,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喜在江河的洄流缓流岸边或静水处活动,出没于水库,湖泊,河流的浅滩处,栖息在腐殖质或淤泥较多的水域,傍晚和夜间才四处觅食。每年4~6月份产卵,肉食性,食性杂,食物多为鱼虾、水生昆虫、个体较小的水生动物。  相似文献   

2.
高国祥 《钓鱼》2013,(5):22-23
“春江水暖鱼先知”“严冬过去,早春伊始”,属于热水性鱼类的鲤、草、鲢镛鱼等,仍处在冬眠中:属于冷水性鱼类的鲫鱼,则迫不急待地从深水区游向近岸、浅滩寻觅食物。此时的鲫鱼经过漫长严寒的煎熬,体内能量消耗过大,膘跌体弱,加之初春的气温水温与冬天相差无几,因此身僵体硬,活性差,就饵时开口小,吸饵轻,故而在钓组的搭配上必须具有针对性,方能有所斩获,钓出乐趣。  相似文献   

3.
曾庆伟 《垂钓》2014,(5):36-37
黄颡鱼俗称黄辣丁,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各大淡水水系。黄颡鱼多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喜欢昼伏夜出。黄颡鱼成鱼体长12-14厘米,属杂食性鱼类,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黄颡鱼每年4~5月产卯,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由于黄颡鱼肉嫩无刺,深受长江、黄河及珠江流域人民的喜爱,因此市价较高,是广大钓友喜钓的鱼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鱼身燕头颊骨黄,鱼之有力能飞翔”,这是古人对黄颡鱼的外形描述。黄颡俗称黄腊丁,盎斯鱼,鱼为小型鱼类,无鳞,背鳍有硬刺,体背呈橄榄绿色,体侧和腹面为淡黄色,是常见鱼类,在我国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等水系的干支流及水库、湖泊、河流中均有。黄颡鱼生活在水体的底层,喜在江河的洄流缓流岸边或静水处,出没于水库,河泊、河流的浅滩处,栖息在腐殖质或淤泥较多的水域,傍晚和夜间才四处活动觅食。它属肉食性鱼类,食性偏杂,食物多为鱼虾、水生昆虫、个体较小的水生动物。垂钓黄颡鱼必须针对它的习性和食性,才能有很好的钓获。除此之外,对口…  相似文献   

5.
邢乐仁 《垂钓》2006,6(9):44-45
既然诱食性物质“隐藏”在鱼类喜食的天然食物中,那么让我们对肉食性食物、草食性食物和碎屑性(杂食性)食物进行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6.
农兵 《垂钓》2012,(5):18-19
罗非鱼。一种中小型杂食性鱼类,原产于非洲。属慈鲷科热带鱼类,和鲈鱼相似。罗非鱼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既能生活在淡水中。也能生活在咸水中。在湖、河、池塘的浅水,甚至水稻团,都能觅到它的身影 黄颡鱼,鲇形目。鲢科,黄颡鱼属,又名黄腊丁、嘎牙子、黄鳍鱼、黄刺骨等。它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各水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生活。昼伏夜出。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多为小鱼、水生昆虫等小型水生动物。每年4月~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这两种鱼吃食凶猛。就饵的浮标信号绝不拖泥带水,且肉厚刺少味美。是淡水鱼的珍贵品种,因此颇受南方钓客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春天在水库钓鱼,钓友们多是寻找沟汊或有水草的地方,大面积的浅滩无人问津。岂不知,浅滩在仲春后,温度上升快,水温比较高,各种水生昆虫和浮游生物都在此繁衍生息,给鱼类带来了可口的食物。在距岸二三十米,水深在1.5米左右的地方,很适合软调小海竿钓鲫鲤,尤其是浅滩外有深沟的地方,更是绝佳的海竿好钓场,在钓获大鲫鱼的基础上,往往还能收获多条大野鲤。  相似文献   

8.
张锡恩 《中国钓鱼》2005,(11):56-57
我国海洋、江河、湖泊、水库、沟渠、坑塘等自然水域,鱼类资源逐年锐减,天然捕捞及垂钓鱼类品种日渐减少,鱼种规格也越来越小。有些自然水域已无鱼类生存,致使广大垂钓爱好者埋怨“无鱼可钓”。鱼类资源惨遭破坏,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都很多,有些破坏行为我们钓鱼人也无能为力。作为钓鱼人,只能“从我做起”,增强鱼类资源保护意识,保护鱼类生态环境,保护鱼类资源,笔者呼吁野外垂钓勿忘放生怀卵鱼。  相似文献   

9.
刘汊初  朱广宇 《垂钓》2007,7(11):27-28
在江河湖库等自然水域中,不同水层的温度、溶氧量和食物种类不同,不同鱼种的适温范围、耗氧量和摄取食物的种类也不同,这几个“不同”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鱼类在水中常居的泳层也不同。在通常情况下,鱼类在水中的泳层是相对稳定的,但条件变化时,鱼类会适当调整泳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环境。如果钓鱼人能够了解并把握鱼的泳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吴克勤 《钓鱼》2005,(17):49-49
花山水库位于湖北省北部,河南省南部,横跨在两省边界线上,是湖北省广水市几个大中型水库之一。水库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库容量1亿多立方米,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除了建库时热闹了一阵外,基本上与外界相隔绝,所以植被保护良好,森林几近原始状态,无论何时库中的水都始终保持清澈透明,一眼可以看透数米。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但花山水库的鱼却特别多,这只能做这样解释:一是水质优良,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生存的环境,二是山青水秀,草地里生长了大量的虫子和植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三是浅水洼地水革丰富,为鱼类提供了天然保护,同时也为鱼类的繁衍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库中的鲢、鳙、草、鲤、鲫、鳊鱼较多,尤其是翘嘴鱼白,不仅多,而且大,深受钓友们的欢迎。不论怎么分析,反正花山水库里鱼多是无庸置疑事实。  相似文献   

11.
打塘食     
孙继和  孙云龙 《垂钓》2001,(12):48-49
在钓鱼实践中,撒饵作窝往往关系到钓鱼的成败。人为地使鱼聚集在一起,以增加鱼儿咬钩的饥会,这就是所说的打塘食。鱼类对各种饵料的选择随季节和地区的变化有所不同。当鱼类喜爱吃的食物量减少时,鱼类对其他食物的选择性加强,开始摄食不太喜欢的食物。这种选择性与饥饿程度也有关系。在垂钓时,打塘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何川 《中国钓鱼》2005,(5):36-38
北京钓友刘永海所拍摄的鱼图非常清晰,鱼的种、属特征明显,我判断是缀(№)鱼中的一种。缀鱼按照鱼类学分类来讲,属于鲤形总目,鲤科,亚罗鱼亚科,鱲属。该类鱼与我们熟知的马口鱼属于同一亚科,分布区域与生活环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为东亚所特有的小型鱼类,分布于日本、朝鲜和我国各地。多生活在山涧溪流及小河中。尤以水流较急的浅滩和沙砾较多的支流为常见。这点与刘钓友信中所提到该鱼钓获于溪流中所吻合。  相似文献   

13.
马口鱼,俗称叉口、花梢、桃花鱼等,是一种生活在清澈水体中的凶猛性小型鱼类,食物不足时有以同类为食的习性。马口鱼属杂食、喜高氧性鱼类。  相似文献   

14.
一云 《钓鱼》2007,(2S):20-21
鱼类虽然都有其固定的食物范围,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它们的生态习性和自然环境变化两方面看,诸如鱼类自身的生长期的变化,水域饵料的丰歉,人工长期投喂饵料品种的变更等因素,它们会改变天然食性。有时鱼类为了谋求生存,在对口食物不丰富的条件下,不得不适应某种饵料。鱼类的食性改变,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垂钓》2012,(4):87-87
玉米是各种野钓饵中最常用的原料,因为玉米是最普遍的经济作物,也是野生鱼类最易获得的天然食物。几千年遗传下来的识别基因,使野生鱼对玉米类饵料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在江河湖泊水库野钓必用玉米饵!  相似文献   

16.
为了配制佳饵,提高上钩率,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一下鱼类的摄食过程,这将开启我们的制饵思路。鱼类学家研究发现:鱼类感知食物并分辨其味,是通过自身的化学感受器来实现的。这种感受器有专门接受物质元素的细胞,这些细胞分布于鼻、口、鳃、侧线、鳍尖和尾梢等部位。当某些元素在水中出现并刺激鱼的嗅觉或味觉神经元而产生感应电位时,恰好与其遗传因子中的食物化学信息相一致,于是鱼儿便接纳而摄食;反之,则拒食离去。鱼类准确分辨并识记各种食物的化学信息,即为固定不变的条件反射,这正是鱼类维持机体生命最基本、最主要的神经活动和摄食行为。  相似文献   

17.
翼堤垂钓     
浅水区最靠近海岸线的翼堤逆流区域通常是最容易上鱼的地段,这是因为水流浅而流速缓慢,为鲈鱼提供了稳定而充足的食物。萨莫解释说”如果我在顺流的位置开始钓鱼,我会延着海岸线的位置前行,寻找有漩涡、浅滩处,站在翼堤处(将钓饵或者路亚)抛投出去,  相似文献   

18.
鱼类和地球上所有其它生物一样,都必须从它们的生活环境中取得能量和其他所必须的物质,以维持它们的生存,如产卵、洄游、自卫、以及最基本的体内器官的消耗。在鱼类世界中,摄食似乎是统治一切的“法规”。鱼的食性,由于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就是说,鱼类器官的形态、构造与功能的不同,决定着鱼类可能摄食的种类和效率。在水体中,鱼类摄食的食物种类很多,这在客观上决定了鱼类食性的多样性。伴随着长期摄取某一类食物,它的摄食器官构造、生理特点也形成了一系列的适应。按着成鱼的主要食物  相似文献   

19.
邢乐仁 《垂钓》2006,6(1):44-46
三、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和偶然性食物。(略) 四、食物的隐固性和可塑性 在研究分析鱼类的食性时,常常发生食物组成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发生或大或小变化的情况。有些鱼类食物组成很容易发生变化,这是鱼类食物的可塑性;有的则比较稳定,变化的程度很小,这是鱼类食物的稳固性。可塑性是指鱼类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有改变自己营养特性的能力。稳固性则是在环境因素改变的情况下,鱼类仍有保持原来特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姜丙利 《垂钓》2020,(4):32-33
"春钓浅滩"的鱼谚众所周知,但不少人在浅水区垂钓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因为他们不能灵活应用其中的知识、经验。为此,我写就这篇短文,分享我对春钓浅滩的看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春钓浅滩的缘由钓鱼谚语有"春钓浅滩、夏钓深谭"一说,即在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气温回升的时节,浅水区域受日照影响,水温上升较快,宜施钓于此。春季,江淮地区的平均气温可达10℃~15℃左右,浅水区的浮游生物及水生植物繁殖生长速度也随之加快,这迎合了鱼类的趋温性和趋食性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