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校进行了“三改革三创新”。 改革“讲义式”,备课教案创新 用课改新理念审视传统的备课教案,基本上是“讲义式”的单向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和主动接受性,备课陷于无效劳动,不改不行。为此,我们对备课教案这个首要教学环节进行了“六改革三开放”。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沿用了几十年的教案模式和对教案的要求,已难以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难以适应新一轮课改的要求。我校对传统的备课做了大胆的创新,把传统的教案改为“三拦”。即导学内容、课堂预设、导学策略。“内容预设”即知识点与教学程序,体现的是备教材与备过程情况;“预设可能”即学生可能的学习情况。其主要任务是摸清学情,弄清学生的认知起点,对学生会怎样学的预见;“导学策略”即相应的学习方式设计与教法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新教材实施中,语文教师应怎样备课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语文教师探讨的“焦点”。因为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此,笔者认为: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备课应该和新教材所体现的格调一致,体现创新、增效、实用、减负的要求,以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一、改变观念求实用目前的评价机制普遍认为:教师写了教案就备了课,未写教案就没有备课;通过校园网选用网上教案是“偷懒”;同级同科目的集体互动而写成的教案为“雷同”或“抄教案”。这样检查评价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已明显地滞后了,至于…  相似文献   

4.
周铭 《河南教育》2005,(7):24-25
编写优质教案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首要环节。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的关照下,优质教案的编写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教案编写的出发点——以“学生”为本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备课编写教案的出发点是根据大纲要求,完成规定的知识传授目标。教学目标是针对教师的“教”制定的,教学过程也是以“教”为中心。教师备课就是为了熟悉大纲,吃透教材,更好地完成知识传授的目标。而实行课程改革后,编写教案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具有弹性。因此,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编写教案的主线。教师备课…  相似文献   

5.
备课主要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学方案三方面的工作。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实际,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出教学实施方案。这个教学实施方案就简称“教案”。语文教案编写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和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就要备课和书写教案。可是,执教几十年,写惯了教案的我,现在按照学校要求写“学案”,冷不丁的还真有点不适应,因为“教案”与“学案”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差别和改变,而是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7.
一、教案要体现弹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教师备课的真谛。教案应该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过于“严谨”和“完美”的教案,会强化教师的“导演意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教案就要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化。  相似文献   

8.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这是每一个教师都明确的。传统《教育学》对教师备课的指导,往往只强调三种计划(学期/学年计划、课题/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和三方面的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而忽视了联系备课与上课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的强调——课前“背”课。所以,很多老师在上课时,虽然有符合备课常规要求的教案,但是“心中无数”,讲课时只好照着教案边看边讲,形成“上课老师念教案、学生记笔记,考试学生背笔记”这样一种呆板的教学模式;需要板书时,教师则背向学生,一手拿教案、一手拿粉笔,两眼紧盯着教案,边…  相似文献   

9.
曹鹏 《宁夏教育》2000,(1):51-51
“双轨道”备课是从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这一角度去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操作,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它最大的特点是一改以往教案只备教师的“单系”活动过程,为兼备师生的“双系”活动过程。教案中既备教师的活动,又备学生的活动,既备教师的教法,又备学生的学法,从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就体现出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一、“备法”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过去的备课方式,已很难适应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是教案缺乏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二是过分依赖教参,教案编写程式化,千篇一律,对教材缺乏个性思考,完全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教学目标的预设,过分注重认知性目标,没有从深层次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资源;四是部分教师写教案,完全是走过场,应付检查。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传统的管理体制使备课一味地流于形式,忽视了备课的内质,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机械地依赖教参,缺乏创意,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平时忙于上课、批改作业,根本无精力和时间进行学习研讨,提高自己的理论及业务水平,特别是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抄教案、补教案,这种无效劳动浪费了教师们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为此,我们提出了“一放三保”备课改革新举措,改变过去那些机械呆板而无效的条条框框,使教师放开手脚,敢于尝试,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发展自我。一、实施“一放三保”备课制度,构建教师自我成长平台“一放三保…  相似文献   

12.
张淑娥 《江西教育》2006,(18):32-33
一、“备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过去的备课方式,已很难适应教育教学的客观要求。具体表现为:一是教案缺乏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二是过分依赖教参,教案编写程式化,千篇一律,对教材缺乏个性思考,完全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教学目标的预设,过分注重认知性目标,没有从深层次挖掘文本中的教育资源;四是部分教师写教案,完全是走过场,应付检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那么为适应课改的要求,如何改变我们的备课思路和方式呢?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要“不唯明字句,而是得精神”钻深学透。在备课过程中,更要突出体现“知…  相似文献   

13.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备课模式,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求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  相似文献   

14.
缪继红 《广西教育》2011,(35):12-13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要求我们的课堂提供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平台。“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应运而生。在此种模式中,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自主学习设计“活动单”。“活动单”就是引领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活动方案,它是教案的一部分,但不等同于教案。  相似文献   

15.
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的背景下,应当注意切入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来引导教师发展。 本文所提及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的备课活动形成的教案,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方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从研究教材入手,分析学生,设计活动,从中培育研究意识.提升教学设计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不少学校的推广教师备课“学案”制,所谓学案。简言之,就是教师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份师生共同拥有的“课堂学习节目表”,它侧重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说,学案的使用,对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出了教师课堂教学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意识的转变。这种方式完全可以值得借鉴和采用。但是,目前对于“学案”教学出现了几种不良现象,一种现象是将学案简单化,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提纲和作练习的工具。二是一个备课组的不同教师用的是统一的“学案”。三是“学案”完全代替了教案,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不再写教案,而以针对学生制定的“学案”作“教案”使用。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学校的教师同时表现为以上三种现象:学案简单化、备课组统一、学案代替了教案。笔认为:学案取代教案的做法十分不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语文教师在“备课”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抄教案”。照搬教参。从而使备课流于形式,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二、备“形式”超过“内容”。刻意追求“合乎潮流”的教学形式,而对所教课文没有花多少时间去研读、领悟:三、一味地模仿名教师、名教案.不切合学生实际,缺乏个性。“备课”应该成为教师自觉的、有探究性的行为,而不应成为一种形式,那么语文教师平时在教一篇课文前究竟应该作哪些准备呢?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设计中培育教师的研究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的背景下,应当注意切入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来引导教师发展。 本文所提及的“教学设计”是指教师的备课活动形成的教案,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方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从研究教材入手,分析学生,设计活动,从中培育研究意识.提升教学设计的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9.
备课杂谈     
语文课有语文课的特点,语文教师的备课也与其他教师不同。要全面研究这个问题,不是笔者所能办到的,这里只谈几个具体问题。备课与写教案“备课”与“写教案”都是教学的准备活动,但“备课”包含全部的准备活动,而“写教案”,只是准备活动的最后一个步骤。但是,有的语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把二者“合而为一”了。这主要是由于领导者在检查教师  相似文献   

20.
时下。不少学校的推广教师备课“学案”制,所谓学案。简言之,就是教师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份师生共同拥有的“课堂学习节目表”,它侧重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说,学案的使用,对于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由教案到学案的转变反映出了教师课堂教学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意识的转变。这种方式完全可以值得借鉴和采用。但是,目前对于“学案”教学出现了几种不良现象,一种现象是将学案简单化,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提纲和作练习的工具。二是一个备课组的不同教师用的是统一的“学案”。三是“学案”完全代替了教案,有许多教师在备课时不再写教案,而以针对学生制定的“学案”作“教案”使用。更为严重的是不少学校的教师同时表现为以上三种现象:学案简单化、备课组统一、学案代替了教案。笔者认为:学案取代教案的做法十分不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